如果發生戰爭,股票、基金等金融資產還會存在嗎?

如果發生世界大戰,股票、基金,這些虛擬財產還會有嗎?會有的,因爲美國股市已經經歷了兩次時間大戰,現在還好好的,哪怕是一個持續經歷戰亂的較大經濟體,也會有資本市場的,比如蔣介石年輕的時候就在上海炒股,最後欠了一身債不得已才投靠青幫。

下圖是美國的道瓊斯工業指數的年線走勢圖,起點是1896年,而當時的中國剛剛經歷了甲午戰爭,這一戰讓清政府的洋務運動徹底宣告失敗,僅僅學習科學技術是不到位的,日本起家是通過明治維新實施的改革,時間上比洋務運動還晚了幾年,日本學習的是西方的國家資本主義,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日本政府這個時候對全國的資源掌控能力大大提升。但是中國卻因爲太平天國運動導致中央權威大受影響,實質上地方已經開始脫離中央的掌控,這也是爲什麼在1911年的時候,辛亥革命能夠如此輕易地成功。

資本市場的作用是什麼?是實現資源配置,說直白一點就是用來融資的,打仗當然是需要花錢的,那麼就得融資,融資就需要資本市場,如此才能放大槓桿,這是現代戰爭和古代戰爭的不同之處,清朝末年的時候,清政府還比較天真,當時的學者也比較天真,就好像現在的很多人一樣,認爲西方是依靠自由、民主才發展起來的,忽略了其掠奪本質。

清末的時候,當時的學者也認爲日本是學習了西方的政治制度才發展起來的,其實日本學習的不僅僅是政治制度、還有工業化,還有財政制度,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學會發國債了,通過發行國債籌集了大量的資金,這些資金用於發展工業、軍工業,所以當時看似經濟體量小的日本卻比清朝擁有更大的戰爭潛力,因爲能夠動員的資源是截然不同的。

日本在甲午戰爭之前籌備了很長時間,發行了大量的債券,這些債券大半是英國購買的,小半是日本國民購買的,相當於是英國人以及日本國民在支持日本發動戰爭,戰爭的潛力自然是大大放大了,而中國政府當時能夠籌集的資金有限,只能通過稅收這一傳統的資金籌集方式,但是增加稅收會導致國民經濟發展受阻,也容易引起怨言,所以,日本是上下一心,清政府是離心離德。

日本通過打贏戰爭,從清政府手裡獲得了大量的經濟利益,這就相當於是投資回報,回報非常大,日本是屬於越打越有錢,雖然清政府輸掉戰爭之後也開始發行債券,但是目的卻是用來償還對日戰爭欠款,自然是越發越窮。

真正發展成爲強國的都是國家資本主要起家的,都是依靠中央集權來實現的,無一例外,中國再一次建立起中央集權是新中國成立之後,這個時候能夠調動全國的資源,實力自然大幅提升,這也是爲什麼我們在朝鮮戰爭中能夠擊敗美國的原因之一。

資本市場的本質是籌集資金,無論是什麼時候,都是需要的,只是市場的熱點和和平時期不同,那個時候最熱的非軍工板塊不可,因爲訂單多得不得了,相關企業自然是業績好,還有就是基本的生活物資,比如糧食,這樣的板塊也會表現很好,但是對於那些奢侈品、輕奢商品可能業績就大不如前了。

戰爭時期,戰勝一方和戰弱一方的表現也是截然不同的,戰勝一方自然是能夠通過戰爭攫取巨大的經濟利益,比如二戰中的美國,比如俄烏衝突中的俄羅斯,股市反而漲了,盧布也大幅升值了,貿易順差大幅提升了,因爲這是戰爭帶來的收益,反觀烏克蘭和歐洲卻是另一番景象,通貨膨脹高企,股市低迷。

中國人是愛好和平的,不會主動挑起戰爭,不惹事,但是也不怕事,朋友來了有美酒,豺狼來了有獵槍,手裡有槍不用和手裡沒有槍是截然不同的,手裡有槍是爲了讓不懷好意的人/國家能夠和你一樣愛好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