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kid創始人:距離AR廠商的“iPhone時刻”還有三年
在爭奪XR市場這件事上,中國廠商的熱情絲毫不遜於蘋果。
4月22日,AR智能眼鏡製造商Rokid發佈了AR Lite空間計算套裝,其中包括重75g的顯示終端Rokid Max2眼鏡,以及Rokid Station 2主機,後者集成了傳感、計算和電池模塊,可用單手握持與操作。
從現場展示來看,Rokid AR Lite支持移動輕辦公、沉浸式大屏遊戲、觀影、電腦手機快速投屏等功能。在交互上,Rokid AR Lite取消了原有的正面物理按鍵,新增多指多手勢觸控,用戶可以無縫銜接在手機、平板上的交互模式。
Rokid並未公佈它的售價,行業人士普遍猜測在3000元以內。
XR設備透視功能有兩種技術路線。一種是VST(Video see through視頻透視),利用攝像頭等傳感器來捕捉真實世界的影像,最後投射在屏幕上,更強調沉浸感,如蘋果Vision Pro,以及Meta Quest等VR設備。
另一種是OST(Optical See Through 光學透視),通過攝像頭定位和芯片計算與真實世界產生交互,以真實世界爲主,常見於AR設備中。這也是Rokid選擇的路線。
VST和OST各有優劣。由於VST要做沉浸式和數字化的物理世界重建,這就決定了設備的體積很難做到輕量化,這也是Vision Pro讓人望而卻步的原因之一。OST不需要對真實世界進行物理重建,所以優勢在於輕便、舒適,但很難做到深度沉浸。
蘋果之所以選擇VST,原因在於這種路線能夠充分發揮其芯片、操作系統、供應鏈整合及產品議價能力。但對於資金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國創業公司來說,輕便的OST無疑是當前最合適的路線。除Rokid之外,Xreal、雷鳥創新、INMO等國內AR眼鏡頭部廠商也都選擇了這種路線。
儘管技術路線不同,但大公司的入局還是帶動了整個行業,就連國內消費電子巨頭華爲、vivo也先後傳出將推出MR設備的消息。Rokid創始人兼CEO祝銘明在接受界面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Vision Pro發佈後,Rokid的銷量和開發者都迎來了數倍增長。
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國內消費級AR設備銷量22.7萬臺,同比大幅上漲138.9%。但從出貨體量看,AR眼鏡仍然沒有徹底走向大衆市場。
在消費市場爆發以前,企業端成爲許多AR廠商的技術與市場試驗田。截至目前,Rokid的企業端業務覆蓋工業、化工、智能製造、醫療、建築、汽車和文旅等場景,產品銷往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例如在文旅場景中,Rokid與超過200家博物館與景區合作,實現更具沉浸感的空間導覽體驗。
祝銘明認爲,AR行業的今天像是智能手機行業的2007年——距離跨時代產品iPhone 4的發佈還有三年。幾乎每家公司都在努力定義新一代產品,但那個決定未來的產品還沒有出現。
“即便Vision Pro也不是那個最終答案,所以我們只能努力去試,讓自己活下來。”祝銘明說。
他預計,Rokid AR Lite今年的出貨量將達到30萬至50萬臺,這也是一款智能旗艦手機的年銷量。一旦這個數字成真,也就意味着產品真正破圈。而要加速破圈進程,包括Rokid在內的一衆AR公司必須做好一件事:生態。
任何一種科技產品想要實現普及,都離不開做大生態。用戶願意購買AR眼鏡,驅動因素一定是多樣化的內容體驗。因此,Rokid也在通過舉辦AR應用開發大賽,與多所高校合作,推出AR培訓課程等方式來鼓勵生態繁榮。
祝銘明認爲,消費電子產品設備實現普及的兩個關鍵場景是遊戲和社交,而做好社交場景則要實現場景的碎片化。
“當AR眼鏡具備碎片化的便捷性時,它在一到兩年內就能完成一系列的場景爆發。但前提是,光學、電池、算力、通信等一整套材料都要經歷變革。”他判斷這個過程還要經歷3到5年。
一個XR從業者的共識是,整個行業的iPhone時刻已經越來越近了。它不僅僅是嚐鮮的科技產品,而將像智能手機那樣,從設備創新走向應用創新,成爲大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真正爆發的時刻到來以前,硬件和軟件廠商都在摩拳擦掌,等待着分享下一場技術變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