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偷”不走的茅臺有多難仿製?周總理下令仿製,也以失敗告終

比法國白蘭地還要早1500年,被稱爲紅軍長征的靈丹妙藥,中國第一梯隊的白酒。

日本曾“偷”走分析便是做不出其中的“醬香”,就連尤其偏愛茅臺的周總理下令仿製,都失敗。

茅臺到底有什麼訣竅?

“國酒”茅臺

“國字號”在如今市場並非罕見,但唯有這茅臺終是擔當得起“國酒”字號。

以醬香聞名,前身可追溯至機西漢初年的枸醬酒,更是憑藉其“酒香味道”平定了桀驁不馴的南越王,直接影響到公元前二世紀國家西南政治格局變化。

傳承的醬香,誰又能想到竟然能夠成爲紅軍長征路上的“絕佳藥品”。

1935年,周總理便有言,表示長征路上,紅軍的勝利,茅臺酒也佔有功勞:戰士用來擦洗腿腳傷口以止痛消炎,喝下去還能夠治療拉肚子。

長征路上的良藥,後來開國大典宴會上的“主酒”。

而茅臺酒是周總理欽點,並在開國大典前一天便到達中南懷仁堂,作爲宴會上的“主酒”,茅臺酒的再次亮相也令其多了一個名號“建國酒”。

而這也是茅臺酒被奉爲“國酒”的開始,更是素有“周總理捧紅茅臺酒”的說法,畢竟從長征時期的絕佳藥品,到其聞名內外的“醬香”口感,甚至招待過尼克松,更是有過歷史上週總理將茅臺酒贈送日本乒乓球選手的“茅臺酒外交”故事。

可以說,茅臺酒出現的頻率以及得到看重,從歷史追源來看,與“國酒”二字頭銜緣分早已定下。

1952年在新中國第一屆迎酒會,茅臺酒更是於103種品類中脫穎而出,併名列中國八大名酒之首。

既然茅臺酒如此得到領導人們的看重,自然也便是令外界好奇,這茅臺酒到底怎樣醇美?

能夠出現在開國大典宴席之上,不止一位領導人稱呼其“國酒”,又是我國白酒第一梯隊,先不說這醇美醬香的工序,便是以清酒聞名的日本早已在五十年代對此表示震驚。

就是“偷”也“偷”不出這味道。

茅臺大火終有道理

實際上世紀50年代,日本的三得利公司便派人來到中國一睹這茅臺,能夠出現在開國大典的酒水到底有何魅力?

感嘆不同於日本清酒的工序,即使購買大量茅臺帶回日本研究,三年時間,三得利公司團隊也沒找出到底是什麼物質能夠有傳聞中的“醬香”味道。

即使複製出來,這味道也終不如茅臺的獨特。

就連周總理後來找到方毅“複製茅臺”也終是釀不出那獨特味道,不僅將制酒的老師傅帶走、一條茅臺酒產業工序鏈,以及茅臺酒廠的微生物都帶走,且在遵義找到製作地,用上當地的純淨水。

一共9個週期,69次試驗,1985年也終是宣告失敗。

那也便是奇怪,這茅臺怎麼就複製不得?

實際茅臺的配料只有三種,高粱、小麥、水。但也便是勾人,就只有三種配料,但便是無人能復刻那股醇香。

有人說茅臺的工藝便是老祖宗賞酒,但實際並非嚴謹,單是工具便比古代更爲先進。

30道工序、165個工藝處理、單是釀造便需要5年時間,若只是靠古代之法無法符合現代市場,所以古代工具與現代工具相結合纔是其中關鍵。

且茅臺有個尤爲關鍵的法則:不得離開茅臺鎮。

這一來是從地理概念上對茅臺進行保護,二來也是說明爲何日本仿製不得的理由。

這複製,可以複製出茅臺酒釀的部件,但卻複製不出微生物和地質環境,這也是茅臺醬香的關鍵。

既然有“國酒”之名,品質是茅臺看重的重中之重。

即使市場動盪,茅臺酒本身的品質管控一直嚴格,所以一瓶的茅臺酒從工序到釀造便需要極大“耐心”。

一瓶酒便需要5年時間,細算其工序,這一來從原料廠到釀造便需要一年,貯藏需要三年,而在這三年之間也並非一直放着,而是在貯藏一年後進行盤勾,在盤勾之後再貯藏兩年,緊跟便是勾兌。

勾兌過後再放半年,最後出廠檢驗並進行包裝。

所以也便有了茅臺是“慢公司”的說法,而茅臺負責人季克良也是直言“一個問題我們慢慢看,慢慢想,起碼都要弄上十年,笨人有笨人的戰略。

堅持“以酒兌酒”,也令茅臺終是在市場之下闖出一番名堂。

且茅臺鎮的自然條件獨特也並非是說說而已,單是茅臺的酒廠便建成了我國第一個白酒產業的“白酒微生物菌種資源庫”。

光是這其中確定的微生物便有200種,其餘每年還要再弄20種,也是這微生物促就了茅臺酒其中獨特的醇香,終是想要如何複製,這百年老酒也終是有其獨特味道。

從西漢初期的枸醬酒,到開國大典周總理欽點的“建國酒”,如今仍舊在白酒行業處於第一梯隊的“國酒茅臺”,無法複製也終究是有其緣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