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汽車遭遇“滑鐵盧”:日產淨利潤暴跌94%,本田20%,豐田呢?
2023財年(對應自然年2023年4月-2024年3月),日本國內7家主要汽車製造商全球銷量合計達到2484萬輛,同比增長6%;淨利潤合計同比大漲85%至7.49萬億日元,刷新了2017財年創下的歷史最高紀錄。其中,豐田4.94萬億日元,是2022財年的2倍;本田、鈴木、馬自達也創下歷史新高。
不過進入2024財年,情況卻急轉直下。根據最新公佈的2024上半財年(2024年4-9月)財報顯示,豐田、本田、日產、三菱、馬自達五家車企淨利潤同比出現下滑。
今年6月份曝光的汽車測試數據造假醜聞,涉及車輛超過600萬輛。這不僅導致多家日本車企的相關車型停產停售,直接影響銷量表現,鉅額整改成本進一步擠壓利潤空間。同時損害了日本汽車產業的信譽,消費者對日本車企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其中,本田在發動機測試等方面存在不當行爲,涉及435萬輛、22款車型;豐田170萬輛、7款車型,其中卡羅拉Fielder、卡羅拉Axio和Yaris Cross在行人安全測試中造假;馬自達約15萬輛,碰撞測試和發動機功率測試中存在違規,涉及昂克賽拉、阿特茲、MAZDA 6、MX5、MAZDA 2五款車型。雅馬哈發動機涉及3款車型、鈴木汽車涉及1款車型。
豐田作爲日系老大哥,上半財年銷量同比減少4%至455.6萬輛,日本、中國、北美、歐洲等多個市場均有所下滑。實現營業收入23.28萬億日元,同比增長5.9%;淨利潤19071.13億日元,同比下滑26.4%。
9月份,豐田在華銷量爲16.05萬輛,同比減少9.2%,連續8個月出現下滑。面對中國市場激烈的競爭,公司沒有選擇收縮產能,反而計劃到2030年每年在中國生產至少250萬輛汽車。這一增產決定將使其在中國的銷售和生產運營更加緊密配合,並賦予當地高管更大的自主權參與產品開發。
本田的表現也不容樂觀。上半財年營收同比增長12.4%至10.7976萬億日元。但淨利潤同比下降19.7%至4946.83億日元,9月份全球銷量同比下降14.8%至307,426輛,已經連續6個月出現下滑,全球產量也同比大幅下滑20%至298,845輛。
由於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持續不斷的“價格戰”,本田汽車第二財季(7-9月)在中國市場的乘用車銷量同比大降43%。受此影響,兩家合資企業廣汽本田和東風本田已先後啓動規模達數千人的批量裁員。
三菱汽車淨利潤同比下滑43.8%至379.51億日元;馬自達淨利潤同比大降67.3%至353.34億日元;最慘的要數日產汽車(Nissan Motor),2024上半財年(4-9月)全球銷量同比減少近4%至159.6萬輛;淨營收同比下降1.3%至5.98萬億日元,淨利潤同比暴跌93.5%至192.23億日元(約合人民幣9億元)。其中,第二財季(7-9月)淨營收同比下降5.1%至2.99萬億日元,淨虧損93億日元,而上年同期實現淨利潤1907億日元。
由於糟糕的利潤表現,日產宣佈將削減20%的全球產能、裁員9000人左右(相當於全球員工總數13.4萬人的7%),同時計劃出售所持有的10%三菱汽車股份(目前持有34%),以尋求資金回籠和成本控制。
這也是自2019年宣佈關閉或縮小全球14個基地、裁員約1.25萬人以來,日產再次大規模重組工廠和裁員。除此之外,社長內田誠將從11月開始減薪50%,其他高管也將自願減薪。
日產主要在日本、中國、美國和墨西哥等國開展業務,但經營戰略失誤導致其陷入困境。在北美市場,其押寶的純電動汽車(EV)市場銷量放緩,又由於未能及時推出混合動力車,導致錯失發展紅利。而在中國市場,面對比亞迪、吉利以及一衆造車新勢力,其缺乏相應對策。
2024年10月,日產汽車中國區含乘用車和輕型商用車兩大事業板塊在內的銷量同比下滑16.52%至6.12萬輛(包含英菲尼迪進口車);1-10月累計銷量同比下降9.98%至558,168輛。6月份,公司宣佈正式關閉江蘇常州乘用車工廠,這也是其在中國市場銷量大幅下滑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