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防洪奇蹟?八場水庫的政治角力與消失的溫泉鄉

在哈吉貝颱風帶來的豪雨肆虐時,日本的社羣網路上盛傳位於羣馬縣的八場水庫,奇蹟般地擋下了山區可怕的洪水。短短一天就高達54萬則相關留言,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八場水庫的防洪能力是否真的優異?建設水庫的背後又有哪些政治角力與犧牲的代價? 圖/維基共享

▌延伸閱讀:〈北陸新幹線「浸水災難」 :廢車之外,日本搶救鐵道的應急策略〉

▌延伸閱讀:〈北陸新幹線「浸水災難」 :廢車之外,日本搶救鐵道的應急策略〉

今年10月的第19號颱風哈吉貝重創日本,驚人的雨量導致東日本地區71條河川、高達128處堤防毀損,包括多摩川、入間川、千曲川、那珂川、阿武隈川、久慈川等主要大河,都紛紛傳出氾濫。

然而位於關東,全長322公里的利根川,雖然水位達到氾濫危險的標準,但沿岸最終卻沒有氾濫,驚險渡過這次的風災。颱風離開後隔天,有網友PO出一張位於羣馬縣的八場水庫(八ッ場ダム)照片,畫面顯示這座10月1日纔開始進行蓄水試驗的新水庫,擋下了山區可怕的洪水。

消息馬上在社羣網路上傳開,短短一天就高達54萬則相關留言,盛讚八場水庫保佑利根川與其上游的吾妻川沒有發生氾濫。但在輿論慶幸「還好有八場水庫」的同時,也有不少網友將矛頭指向過去反對水庫興建的前民主黨(現在分裂爲立憲民主黨與國民民主黨),以及前長野縣知事田中康夫。

八場水庫的壩體採用重力壩設計,壩高116公尺、壩頂寬291公尺,總蓄水量高達1億750萬立方公尺,算是首都圈內相當大型的水庫之一。圖爲八場水庫2019年10月21日早上9點的水位紀錄,儲水位標高578.5公尺(儲水率86%)。 圖/國土交通省関東地方整備局

民主黨與田中康夫在2001年時,反對興建水庫,認爲蓋水庫不但會破壞環境,日本人口逐漸減少,水庫的需求量似乎也沒那麼緊迫;八場水庫的興建歷程也頗具爭議,因此當民主黨在2009年取得政權後,便宣佈停建八場水庫,直到自民黨上臺之後,才恢復水庫的建設工程。

至於前長野縣知事田中康夫,過去擔任知事時,最重要的政策便是「脫離水庫宣言」(脫ダム宣言),也因此在其任內,曾經暫停過千曲川水系的水庫。也因此這兩件事便被網友拿來比較,並且言之鑿鑿,聲稱利根川就是因爲有自民黨恢復興建的八場水庫,才能躲過水災,反而千曲川因爲田中康夫宣佈停建,纔會發生這次的嚴重災情。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京都大學的名譽教授,日本知名的治水工程專家今本博健,在接受《朝日新聞》專訪時,便表示八場水庫是否有如此大的防洪能力,應該要蒐集更多資料,客觀的判斷纔是。今本教授並表示,他並不屬於任何一方,只是希望無須過度誇大八場水庫的防洪能力。

前長野縣知事田中康夫,過去擔任知事時,最重要的政策便是「脫離水庫宣言」,也因此在其任內,曾經暫停過千曲川水系的水庫。 圖/路透社

圖爲興建中的八場水庫大壩工程。八場水庫的興建歷程也頗具爭議,因此當民主黨在2009年取得政權後,便宣佈停建八場水庫,直到自民黨上臺之後,才恢復水庫的建設工程。 攝影/陳威臣

事實上,利根川水系不只有八場水庫,包括矢木澤、藤原、巖本等,整個利根川水系(包含鬼怒川),還有8座水庫,在12日當天各水庫幾乎都呈現滿水位的狀態,導致當日傍晚開始,陸續泄洪以調整水量。

再者,八場水庫是在10月1日展開蓄水試驗,等於水庫本身在這之前是空的,也因此碰巧得以吸收這次颱風的龐大水量。根據國土交通省關東地方整備局,在10月13日上午所測得的資料,颱風19號所帶來的豪雨,讓八場水庫的水量一口氣暴增54公尺,距離滿水位只剩下10公尺左右,如果在水庫已儲水的狀態下,這樣的狀況只能採取泄洪的措施,網傳的神奇功效也就不存在了。

至於田中康夫時任知事所停建的水庫中,屬於信濃川水系(千曲川)的只有清川水庫,另一座淺川水庫,在田中卸任後,又重新於2010年恢復興建,並且在2017年完工啓用,也因此這次千曲川大水,平心而論也許與「脫離水庫宣言」的關係不大。

有趣的是,從開始計劃到興建超過半世紀的八場水庫,之所以會引起衆人的關注,最主要還是在這座水庫本身的歷史——不但整個過程成爲日本政治角力的舞臺,政策的反覆導致工期大幅延宕、當地居民無所適從,最後還讓一座歷史悠久的溫泉鄉就此消失,美麗的峽谷也成爲追憶。

不但整個過程成爲日本政治角力的舞臺,政策的反覆導致工期大幅延宕、當地居民無所適從。圖爲水庫的配合工程中,興建的兩座湖面大橋以及舊吾妻線鐵橋。 攝影/陳威臣

八場水庫最早是在1949年,由當時的建設省(現併入國土交通省)提出,爲了利根川流域的防洪治水,以及首都圈的自來水用水,並期望透過利根川上游的地形優勢,進行水力發電,因此發展出利根川上游水庫羣建設計劃,打算興建10座水庫。

這個水庫羣計劃在1950年代陸續開工,不過八場水庫卻因地質條件等影響(例如原因之一是河水太酸,導致容易侵蝕壩體而放棄,之後在上游蓋了箇中和工廠讓河水酸性中和,不至於腐蝕壩體纔開始興建),最後取消了這項計劃,直到1968年克服相關技術後,才重新提出八場水庫的建設計劃。只不過1960年代末期,在日本「住民覺醒」的社會氛圍中,對於日本政府不與人民對話,恣意展開各種建設,事後也沒有什麼補償措施,民衆感到相當不滿,進而引發各種抗爭。

八場水庫也是如此。由於計劃將建設一座高116公尺的大壩,導致預定水沒區的長野原町住民無法接受,發起反對水庫興建的運動。也因此整個案子被迫重新調整,最後纔在1986年決定興建,並於2000年完工啓用。然而長野原町的問題並沒有徹底解決,最後以提出相關補償、以地易地,補助興建的費用與低利貸款,才讓民衆接受;但還是有一派的居民自始至終都反對水壩興建。

1960年代末期,在日本「住民覺醒」的社會氛圍中,對於日本政府不與人民對話,恣意展開各種建設,事後也沒有什麼補償措施,民衆感到相當不滿,進而引發各種抗爭。圖爲JR吾妻線改線之前,通過吾妻峽谷鐵橋的特急草津列車。 攝影/陳威臣

由於計劃將建設一座高116公尺的大壩,導致預定水沒區的長野原町住民無法接受,發起反對水庫興建的運動。由於川原湯溫泉在水庫蓄水後,將會全部沒入水庫之中,因此連同歷史悠久的神社在內全部遷到高臺上。圖爲2017年已經新遷的川原湯神社。 攝影/陳威臣

八場水庫的壩體採用重力壩設計,壩高116公尺、壩頂寬291公尺,總蓄水量高達1億750萬立方公尺,算是首都圈內相當大型的水庫之一。完工後不但可提供首都圈龐大人口的飲用水,對於利根川水害,也有相當助益,因此當時執政的自民黨非常希望能儘快將這座水庫完工,也展開各種說明會工作、並進行住民補償措施。

這座水庫的水沒區,包括已有800多年曆史的川原湯溫泉、列爲日本名勝的吾妻峽谷,以及JR吾妻線等。在水庫建成之後,這些自然景觀通通都會被淹到水裡,鐵道被迫改道,連溫泉也沒了,對當地居民而言情何以堪,自然也就抱持着相當複雜的心情。

也因此,整個水庫的計劃,不僅只有把水庫蓋好,日本政府也承諾會進行遷村補償。爲了協助溫泉鄉的轉移,1989年協助探勘新源泉,以確保未來轉移時,能有溫泉可使用,壩址的選定也做了修正,讓吾妻峽谷最精華的部分,得以保留。1994年八場水庫展開周邊工程,進行遷村的土地整備,相關道路的建設、兩座湖面大橋的工程以及JR吾妻線的改線等。

鐵道被迫改道,連溫泉也沒了,對當地居民而言情何以堪,自然也就抱持着相當複雜的心情。圖爲改線後的吾妻線舊線。 攝影/陳威臣

名列日本名勝的吾妻峽谷初春一景,由於水庫大壩選址的關係,讓吾妻峽谷已有一半沈入水庫之中。 攝影/陳威臣

然而2009年自民黨大敗,拱手讓出政權,接替執政的民主黨宣佈八場水庫停工,準備興建的大壩工程就此延後;但沒多久,2012年底自民黨又重新執政,興建工程再度啓動,反反覆覆的過程讓川原湯溫泉的業者譁然——由於當初爲了配合水庫而遷建,不少業者在整地後準備蓋新館搬遷到新址,如今停工讓他們無所適從,部分的業者因此忍痛關門。

像是1795年創業、已有兩百多年曆史的「高田屋」,雖然是川原湯溫泉的創始老舖,但卻因爲政策的反覆而停業,最後遷到新址的溫泉旅館只剩下5家,僅有全盛時期的5分之1不到。而且即便是來到新天地,未來能否吸引觀光客也是未定之天,因此這次的八場水庫突然爆紅,想必對當地的旅館業者而言心情也是十分複雜吧。

2019年,八場水庫的壩體工程終於完工,10月開始進行蓄水測試,碰巧遇到哈吉貝颱風來襲,發揮功效。不過治水工程無法一概而論,更何況興建水庫的爭議性太高,近年來日本已不再蓋水庫了,取而代之的,就是所謂的滯洪池與地下儲水池等設備。

2012年底自民黨又重新執政,興建工程再度啓動,反反覆覆的過程讓川原湯溫泉的業者譁然。圖爲2012年重新動工的建設現場。 圖/路透社

2019年,八場水庫的壩體工程終於完工,10月開始進行蓄水測試,碰巧遇到哈吉貝颱風來襲,發揮功效。 圖/川原湯溫泉協會

目前最有名的,就是位於埼玉縣春日部的「首都圈外郭放水路」。這座被稱爲「地下神殿」的超大型儲水槽,在2006年完工啓用,總儲水量高達67萬立方公尺,在遇到超大豪雨或周邊河川暴漲時,可將洪水儲存於此,再透過抽水機將水排至江戶川。

由於有首都圈外郭放水路,才讓東京都江戶川區、葛飾區、足立區,以及埼玉縣鬆戶市、春日部等地,在這次的風災免受水害之苦。防洪治水相當複雜,近年來改採各種對環境友善的工程,以及地下儲水槽等,多少也獲得相當成效。

然而山林的濫墾濫伐,導致山區排水能力不足,每遇颱風或是豪大雨,就造成可怕的土石流災情;臺灣如此,日本近年來也不斷髮生,造成相當慘重的人命損失。在面對異常天候的時代,是該好好思考,如何與環境共存了。

然而山林的濫墾濫伐,導致山區排水能力不足,每遇颱風或是豪大雨,就造成可怕的土石流災情;臺灣如此,日本近年來也不斷髮生,造成相當慘重的人命損失。圖爲2012年八場水庫建設現場。 圖/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