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刮痧、拔罐 妙齡女留疤

衛福部完成刮痧拔罐研究計劃,未來將與勞動部共同推動民俗推拿技術技能檢定考試陳潮宗中醫診所民權總院推拿師爲客人拆罐。(陳君瑋攝)

一名20幾歲、有蟹足腫體質女性,因身體痠痛去接受推拿,對方卻在未詢問相關禁忌症情況下替她拔罐,導致背部出現蟹足腫,緊急跑去皮膚科求診,未來恐留下疤痕因拔罐器並不屬於醫材,不僅民衆可輕易取得,各傳統整復推拿店家也幾乎都有提供拔罐服務,但草率使用當心問題

現代人忙碌、壓力,常會透過傳統整復治療方式治療或放鬆身心,國內現有1700多家傳統整復推拿業,因尚無官方證照,出現品質不一情形

長庚醫院中醫部部主任陳俊良說,拔罐是透過改善局部血管循環來減輕疼痛,常用在拉傷、痠痛、肌肉發炎、疲勞等狀況,但因爲破壞微血管行爲,每次拔完必須休息2~3天讓血管復原,否則除效果易打折,身體更會出問題。

皮膚科醫師昭明說,包括蟹足腫體質、過敏、有傷口、有吃抗凝血劑者,均不建議拔罐;他補充,拔罐頻率不應太高,除會增加過敏接觸性皮膚炎機率,若在微血管破裂未愈的情況下、再次拔罐破壞,久了會出現不易消去的血腫瘀青。

臺北市醫師公會理事長林展宏提醒,拔罐因會讓具抗發炎機制血液集中,可鬆解部分組織疲勞,但有些痠痛可能是源自於其他問題,像腰部不適可能是腰間椎間盤突出造成,單靠拔罐不僅無法治癒,更可能延誤病情;他強調,拔罐後,痠痛問題若在3~4小時後又復發,便應及時就醫,找出真正病因

衛福部中醫藥專員賴芳林說,未來傳統整復推拿的技術士證照,會考「刮痧與拔罐調理」,衛福部中醫藥司也於去年完成「刮痧與拔罐研究計劃」並出版操作手冊內容包括操作流程與要求、禁忌症及部位等,該手冊也提供給相關工會團體,除了盼能提升從業人員品質,該計劃也替未來的證照考試內容作準備。

參與手冊制定的中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陳潮宗表示,透過刮痧拔罐來放鬆、緩解疲勞,這屬於民間常見的民俗調理,但絕對不可宣稱療效,否則就有涉及密醫的違法行爲,此次做這手冊,也是爲了將保健養生和醫療分清楚。他強調,拔罐器現雖非醫材,但建議器材外應註明不適用的對象和部位,保障使用者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