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論壇: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原標題:人民論壇: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春風起,萬物生。神州大地處處生機盎然,正是植樹的好時節。

“增綠就是增優勢,植樹就是植未來。”4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通州區潞城鎮,在參加首都義務植樹活動時強調:“要一茬接着一茬種,一代接着一代幹,不斷增厚我們的‘綠色家底’。”

荒山披錦繡,沙漠變綠洲。新中國植樹節設立45年來,全國人民堅持植樹造林,成就舉世矚目。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全國累計完成國土綠化任務16.8億畝,全國森林面積、森林蓄積量連續多年保持“雙增長”,人工林保存面積13.14億畝,位居世界第一。這份沉甸甸的成績單,沉澱着艱苦卓絕的努力,凝結着無數人的汗水。

生態文明建設是系統工程、長久之計。多措並舉、不棄微末、久久爲功,才能讓我們的“綠色家底”更厚實。江西省崇義縣,在針葉樹種造林的基礎上,因地施策,優化針闊比例,逐步改善林分結構,解決單一樹種造林帶來的林地質量退化、生態穩定性差等問題,有效提升森林質量。黑龍江省伊春市的林場,“以前造林看重數量,現在更側重質量”,近年來引進西伯利亞紅松樹苗,不僅適宜當地種植,日後還能結果產松子,帶來經濟效益。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派潭鎮運用信息化手段,設立森林資源管理“一張圖”,將全鎮劃分爲58個網格,每個網格配備1名網格員,確保山有人管、林有人護、責有人擔。千方百計補短板、鍛長板,想方設法整合資源、創新機制、激發動力,不懈推進植樹造林增綠,才能繪就壯美河山的綠色新畫卷。

綠色是生態的本色,也是發展的底色。“綠色家底”越厚實,發展的質量就越高、後勁就越足。安徽省池州市,一家加工黃精的企業裡,工人們各司其職,蒸曬黃精、製作黃精茶、包裝黃精丸,幹得熱火朝天。黃精是一種中藥材,兼具藥用和食用價值,正是當地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的產物。近年來,安徽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發展起以林下種植、林特產品加工、森林康養等爲重點的林下經濟,霍山石斛、亳州白芍、九華黃精等一批林產品聲名遠播,住民宿、泡溫泉、滑雪等新玩法層出不窮。植樹造林,讓山川披綠,不僅僅在於實現生態價值。森林既是水庫、錢庫、糧庫,也是碳庫,只要利用得當、用心經營,就能將生態優勢轉化爲發展優勢,實現“點綠成金”,讓生態紅利惠及更多人。

植樹造林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業。新徵程上,聚沙成塔、集腋成裘,人人爭當綠色使者、生態先鋒,爲建設美麗中國增綠添彩,就一定能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新篇章,續寫“當驚世界殊”的綠色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