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上有個 “錯別字” ,連小學生都能看出來,爲何至今不改?
不知道有沒有人注意到,人民幣上有一個相當明顯的“錯別字”,就連小學生都能看出來。
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既然都能被大家發現,那麼爲何仍舊出現在紙幣上呢?
這個“小錯誤”中隱含着大的學問,下面就讓我來爲大家講述其中的奧秘。
貨幣起源
要講述錢的出現,那一定繞不開遠古時代,當時隨着古猿人學會使用工具,開始直立行走後,社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父系社會由此誕生。
漸漸地隨着靈智上升,猿人學會了交易,將自己不需要的物品和其他猿人進行交換,以此充分利用,但是這種方式有一種弊端就是,兩者的物品很可能價值不匹配。
假如一條魚和青菜交換,那麼魚的主人相對就會損失比較大,久而久之,大家交換的意願便沒有那麼強烈,這就促生了“媒介”。
當時的人是將貝作爲貨幣,一條魚等於個貝,而一個青菜等於一個貝,這樣已經大大解決了問題,但是這種方式有一個很大的弊端,有些價值很大的物品,所需要的貝很多,不方便攜帶。
彼時社會也從原始社會過渡到夏商周時期,人類社會開始產生明確的規章制度,由於貝的不易攜帶,所以人類想要自己製造貨幣,由此產生了銅幣。
這種既輕便又能迅速數清的貨幣,很快就被社會所接納,隨後就開始進入戰國時期,這片土地發生了分裂,產生了很多國家,大家紛紛鑄造獨屬本國的貨幣。
直到秦始皇時期,收服各國統一貨幣,才結束了混亂的局面,直到宋朝,出新了一種新型貨幣,稱爲“交子”,按照我們的理解就是紙幣。
在從前的發展史上,我們能夠清晰的看到,自從演變爲人工制幣後,基本上都以圓形爲主,在之後的年代也一直延續這一習慣。
因爲在我國古代對於圓形十分推崇,認爲其線條優美,曾有人言:“天爲圓,地屬方。”
在1910年政府發佈條約,明確將圓形貨幣稱爲銀圓,此後也一直延續圓這個說法,對於這個圓,大家也沒有任何異議。
所以之後的錢都被稱爲一圓,隨着社會的發展,爲了方便書寫,一圓也被寫作一元,而之所以不更改,是因爲圓有着特殊的意義。
特殊意義
首先在代表意義上,圓代表着我們對未來的美好向往,對人對事的態度,不像方形一樣尖銳的針對,而是以一種包容與平和的心態來面對。
圓雖然沒有棱角,但它也象徵着封閉,意味着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
並且在古代的成語上,圓有很多美好的詞語,像團圓、圓滿、外圓內方都有着相當好的含義。
圓在字典上也有一個釋義,那就是簡稱元。
而圓可以看做更隆重的一種表示,就像人的名字一樣,在家中,親人會喊一個簡單親切的名字,而大名則在外展示自己。
並且如果將圓印在人民幣上也能起到一定的防僞作用,作爲人民幣,本身是用棉花製造的,上面有特殊方法制成有防僞標記。
圓與元相比,更復雜,如果有不法分子想要仿製,那麼圓字也能對其造成一定的困難。
所以我國仍使用“壹佰圓”,而不是“一百元”。
新發展
但是隨着現代科技的發展,大家的身上很少帶着大筆的現金,很多都是存放在銀行賬戶上,然後用手機支付,也就是所謂的“電子現金”。
便攜程度又一次上升了一個層次,並且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如果以前,帶着大額現金,可能還會有人盯上揹包中的錢,而現在只需要保護好我們手機就行。
從銀行出來之後,根本看不出誰是窮是富,可能穿着普普通通一身的大爺大媽,有着幾百萬甚至幾千萬的存款,而穿着整齊的年輕人,可能身上只有幾百。
退一萬步來說,假如手機丟失,裡面的錢被盜用了,那麼通過網上查詢,就能知道自己的錢流向了哪裡,又是被誰盜用的,安全性大大增加。
其次有一個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大家不用擔心錢的真假,拿到大額現金的第一刻,一定會先分辨是否是真錢。
如果身邊沒有驗鈔機,那麼無疑就要靠觸感,還有防僞印來辨別,但是這還是會有一定的風險。
有記者報道過,有人會故意將假錢拿到一些小超市中,騙那些老人經營的店鋪,還有各種騙子手段,所以電子現金,能極大減少這種事情的發生。
但也有人說,電子現金不如現金,因爲現金在手,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花了多少錢,在心中對錢有概念,而電子現金,終歸只是一筆冰冷的數字,看着錢花出去沒有任何感覺,到了月末卻發現錢已經沒剩多少。
雖然在某種意義上,可能電子現金模糊了大家對錢的概念,但它的出現總歸還是利大於弊。
大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