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下降了,房子就過剩了,這是最無知的謬論

近年來,在房產問題上,流傳最爲廣泛的一個謬論就是:

中國有足夠多的房子了,未來人口下降,那肯定是遍地沒人要的房子,房價將如蔥。

這個謬論影響了非常大的羣體。但這是完全錯誤的。

因爲,這一句話,任何時候都適用。

難道在七十年代末,每家每戶就沒有房子了嗎?當然都有。國企工人住筒子樓,農民們住土坯房,有什麼人因爲沒有房子住流落街頭嗎?

這個謬論,把房子特殊化了,沒有認知到,房子也不過是一種普通的消費品。

如果今天,你跑到手機廠商那裡去說,中國現在人手一臺手機了,你們還生產手機,不怕將來破產嗎?

手機廠商會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你,手機難道不會換嗎?難道不要升級嗎?不僅不是沒有市場,而是市場會越來越大。

如果一個地方的經濟能保持持續發展,房子和手機的市場情況是一樣的,那就是越來越多的人,將用上更好的產品。

現在中國人住的房子,如果放眼全世界,可以說,是除了香港、新加坡等城市國家以外,住得最爲憋屈的一羣人,與中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完全不匹配。

阿根廷人,經濟很慘吧,實際收入水平遠低於中國人,但你打開谷歌地圖看一看,阿根廷首都市中心中,大量的阿根廷中產,有獨立的房子,有泳池。

大量的中國人的住房條件,哪怕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的人看來,都認爲是悲慘的住房條件,八九十平搞個三房的房子一大把。

八九個平方一個房間,連個書桌都放不下。

你說,如果經濟持續發展的話,這一羣人難道不想住三百平的大平層嗎?

你以爲三百平的大平層就必定是奢侈消費?無數人不過是沒有想象力。

在八十年代初,我住在平房裡,我小時候的夢想,就是能住上樓房就可以了,但我大學畢業來到大城市後,居然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小區裡有花園的房子,還TMD有電梯。

現在我早就住上了這樣的房子,但是,我卻認爲這是我心裡的垃圾房子了,是鴿子籠,根本滿足不了我的消費需要。

只要經濟發展,所有的消費品都有一個規律,那就是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未來的日用品,手機在九十年代就是大老闆纔有的,哪怕他是個大磚頭,但今天,人人都有一臺,功能遠強於當年的大哥大。

房子也不例外。

一個小家庭,有幾套房,也不奇怪。一套上班時用,一套週末度假時用,一套海景度長假用,套套三四百平米,有什麼奇怪呢?

讓你現在有個幾臺手機,有什麼奇怪呢?但在九十年代,你肯定想象不到有一天,你可以拿着幾臺手機,一臺蘋果手提電腦,開着智能化的汽車出門,現在這不過是普通人的生活。

因此,人口減少,房子也永遠是稀缺品。

那有人要問了,那現在這些八九十平米的房子肯定有多啊,怎麼辦呢?炸掉,重建。

如果需求到這個程度,當炸掉重建三百平的房子還有利可圖時,就會有開發商來和你談。

我並不是說,這種低面積的房子就會徹底消失,他依然要符合一個經濟規律,那就是城市土地價格越高的地方,房子面積就會越小。

也即,在中心城市區,小面積的房子,依然會存在,原因是地價節節上升,在中心城區,大面積的房子,會在富豪們的競爭下,節節上升。

一億,兩億,十億,都不奇怪。

但非中心地段的房子,那拆掉一點也不奇怪。小縣城的房子,重新炸掉再建一次,也不奇怪。

前提是,經濟得保持發展,人們的收入水平要持續提升,土地政策要放開。

中國人當下只能住小房子,不是因爲中國人窮,而是因爲受到土地管制,不讓農村土地可以自由進行開發,如果可以的話,那中國早就遍地是別墅了。

只要放開土地,就會有大量便宜的地供給,中國哪怕一個月入幾萬的中產家庭,都可以在城郊買一套大別墅。

房子只是一種消費品,消費是沒有止境的。

一百平米夠住?如果經濟能真正地持續發展,未來的你,可能覺得三百平米都憋屈了。

當然,能不能有這麼一天,得看中國經濟是否持續發展,如果不能發展,你的消費慾望,你的消費夢想,都會止步於此,當下的奢侈品,就是很多人永生也得不到的東西。

相反,如果市場經濟持續發展,什麼大別墅,什麼家庭泳池,也會成爲未來每一個普通人唾手可得的東西,只不過會在郊區。

市場經濟就是這麼神奇,能將當下的奢侈品,變成未來的普通產品,這一規律,不會有例外。

而不相信自由市場是發展經濟唯一正確手段的人太多的話,那我們就會迎來消費水平的天花板甚至倒退。

過節,就不更新課程了,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