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購量縮水近半!上市公司信託理財持續“退燒”
(原標題:認購量縮水近半!上市公司信託理財持續“退燒”)
7月以來,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認購理財產品情況。整體看,一度因產品豐富、投資回報率高等因素備受上市公司青睞的信託理財,今年以來“冷清”了不少。Wind數據顯示,以認購日期作爲統計標準,上半年,累計有24家上市公司發佈認購信託理財產品公告,累計認購96筆,金額達57.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的53家上市公司累計認購110.8億元,認購規模縮水了48.5%。業內專家表示,隨着市場不確定因素增加、產品收益率下降,上市公司勢必會嚴把風險關,謹慎對待企業的理財計劃。
海信家電認購逾22億元信託產品
家電行業巨頭海信家電近日公告稱,於2023年6月28日至2024年7月4日期間,公司及其非全資附屬公司空調營銷公司和冰箱營銷公司共同認購了陝國投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達22.3億元人民幣。
海信家電在公告中表示,根據《關於本公司以自有閒置資金進行委託理財的議案》,公司將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前提下,使用不超過190億元人民幣的自有閒置資金,通過委託商業銀行、信託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公司、資產管理公司等金融機構進行短期中低風險投資理財,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和增加現金資產收益。
記者注意到,海信家電近年來偏愛金融理財。以今年爲例,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海信家電共持有47款金融理財產品,金額高達75.45億元,認購產品類型包括銀行理財、信託、投資公司理財產品等。其中,信託理財產品共13款,規模達24.3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信家電投資的13款信託產品中,有10款來自陝國投信託,另外三款則爲中糧信託產品。事實上,海信家電不止一次發佈認購信託理財產品的公告。除陝國投信託和中糧信託的理財產品外,還曾認購過重慶信託、百瑞信託理財產品。
2023年9月18日,海信家電公告稱,公司及其附屬公司於2023年3月28日至9月18日期間,共認購重慶信託理財產品17.69億元人民幣。從信託產品的投資範圍來看,相關信託資金主要投向現金管理類和固定收益類資產。一個月後,海信家電再次公告,於2023年7月17日至2023年10月17日期間,公司的非全資附屬公司空調營銷公司、冰箱營銷公司(作爲認購方)訂立百瑞信託理財協議,以認購百瑞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爲人民幣16.60億元。
“海信家電此次大手筆逆勢認購理財產品,備受業內關注。隨着理財市場不確定因素日漸增多,未來可能影響其產品的選擇和出手的時機。”一位長期關注海信家電的機構人士表示。近日,海信家電在接待南方基金、銀華基金、淳厚基金、澄金資產、富國基金等96家機構調研時也明確表示,在現金流較爲充沛的情況下,公司將從分紅、回購、資本開支和資本運作等方面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一般來說,上市公司將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主要目的是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增厚公司盈利;同時,將資金委託專業機構管理,有助於降低投資風險。”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向《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信託產品近年來受部分上市公司青睞,一方面,國內存款、理財產品收益率下行,淨值波動增大,推動上市公司尋求多元化理財投資。另一方面,近年來國內加快補齊短板,強化監管,信託業規範化、專業化程度快速提升。同時,信託理財產品具有投資範圍廣、投資品種豐富、收益相對高、專業化團隊等優勢。從趨勢看,信託理財產品仍有很大發展潛力,國內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將爲上市公司等各類主體提供多元化選擇。
短期類理財產品受青睞
除海信家電外,還有多家上市公司本月披露了理財計劃或理財產品兌付情況。
7月10日,上市公司綠島風發布關於使用部分閒置募集資金及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進展公告,同意公司及子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和正常經營的情況下,使用不超過人民幣2.3億元(含本數)額度的閒置募集資金及不超過人民幣6億元(含本數)的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投資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理財產品(包括但不限於結構性存款、收益型憑證等)。公告顯示,此次進行現金管理的類型包括基金和信託理財,其中包括平安信託、百瑞信託等信託理財規模高達6500萬元。
7月3日,百大集團發佈公告確認了中融信託產品的兌付情況,成功收回本金5000萬元及利息329.53萬元。百大集團還將用2.53億元的資金購買信託產品、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據悉,百大集團在過去12個月內的理財投資活動相當活躍,公司總共投資了22個理財產品,總投資額達到15.79億元,每筆投資額在1500萬元至3.2億元之間。到目前爲止,公司已經收回了5.99億元的投資,並實現了5475.38萬元的收益,還有近9.8億元的本金尚未回收。
另外,西點藥業也公告稱,在確保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正常進行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使用額度不超過人民幣2.0億元的部分閒置募集資金(含超募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公司及全資子公司在確保不影響公司日常經營的前提下,使用額度不超過人民幣1.5億元的部分閒置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和委託理財,用於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期限不超過12個月的短期投資理財產品。記者發現,西點藥業及全資子公司累計使用自有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和委託理財尚未到期的餘額爲人民幣1.11億元,其中包括每週開放日贖回的“中海信託海盈豐益集合開放式資金信託計劃”300萬元,以及規模達到千萬元的華鑫信託-信益嘉303號等信託產品。
事實上,西點藥業只是上市公司進行短期信託理財中的“代表”。年內上市公司認購的信託產品中,有25筆贖回週期較短,存在每個交易日可贖回或每週固定日期可贖回等多種贖回週期。例如,永安藥業出資1000萬元認購的國投泰康信託管家寶廣發尊享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每週一可贖回。
對於部分上市公司爲什麼更偏好短期理財產品,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分析稱,一是短期理財產品流動性較高,如每日或每週可贖回,這使得上市公司能夠在需要時迅速將理財產品變現,用於日常運營、支付賬款或應對突發情況,從而保持資金的靈活性。二是長期理財產品雖然可能提供更高的回報,但也會長時間鎖定資金,增加了在此期間資金無法靈活調配的風險,短期理財產品則可以有效規避這種風險,使公司在面對資金需求時更加從容。三是短期理財產品由於持有期限較短,受到市場波動的影響較小。上市公司通過投資短期理財產品,可以降低投資期間市場環境變化帶來的風險,從而保持較爲穩定的收益。
“隨着信託業監管趨嚴、信託資產質量有所下降,信託公司正在加速實現業務轉型和風險出清。在此背景之下,上市公司基於資金安全及流動性考慮,認購的信託產品贖回週期多偏向短期。”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坦言。
多重因素致上市公司捂緊錢袋子
儘管上市公司利用閒置資金購買理財產品以期提升收益率,但從整體購買數量和金額來看,上市公司理財整體呈降溫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發稿,年內滬深兩市共有595家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同比下降46.78%;認購理財產品金額由上年同期的7247.48億元下降至3113.38億元;持有理財產品個數由上年同期的10415個降至5327個,降幅爲48.85%。
“近兩年上市公司理財規模出現縮水,可能受多重因素影響,包括理財產品收益率下降,更多公司優先將閒置資金用於分紅或回購等。未來一段時期內,這種趨勢大概率仍會延續。不少上市公司曾明確表示,未來公司主要是捂緊錢袋子。”上述機構人士表示。
談及上市公司投資理財產品金額有所下降的原因,周茂華認爲,一方面,近年來,存款、理財產品等金融資產收益普遍下降,且金融資產價格波動增大;另一方面,複雜經營環境下,上市公司適度增加現金流儲備,增強公司抗風險能力;另外,與上市公司增加回購和股東分紅力度也有一定關係。
記者注意到,儘管上市公司在產品選擇上包括但不限於商業銀行理財、證券公司理財、基金公司理財、保險公司理財和資產管理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仍有部分上市公司更爲青睞信託理財。根據W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今年以來,累計有24家上市公司發佈相關公告,認購信託理財產品共計96筆,認購金額累計達57.1億元。不過,需要指出的是,2023年同期,共有53家上市公司認購相關信託理財產品,認購金額累計達110.8億元,認購金額同比下滑48.5%。
“在收益率上,信託往往會比其他理財產品具有一定優勢,因此仍是上市公司的選擇之一。”用益信託研究員喻智表示,相對而言,當前可投的優質信託項目比較少,收益率較前幾年下滑比較明顯,信託產品的競爭力相對前些年有所下滑。
周茂華建議,上市公司選擇理財產品需要根據公司日常經營、發展戰略合理規劃閒置資金使用,在選擇投資標的、期限、風險等級等方面要嚴格把關,需要提升閒置資金專業化管理水平,合理分散投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