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歷史照亮前行之路――國防動員系統部分單位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聞思錄

欲知大道,必先爲史。習主席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瞭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

如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見行見效,防止學習和工作“兩張皮”?盛夏時節,記者踏訪多家國防動員單位發現,他們堅持把黨史學習教育作爲當前一項重要政治任務,着力在學深悟透、創新方法、貫徹落實上下功夫,以實際行動開創強軍興軍新局面。

探尋精神密碼,信仰信念越學越堅定

“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遵守黨的章程,履行黨員義務,執行黨的決定……”“五一”過後,黑龍江大地春暖花開,哈爾濱警備區組織官兵來到東北烈士紀念館,緬懷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從苦難輝煌的革命歷程中汲取精神營養。

“運用紅色資源鑄魂育人,讓紅色基因的‘靈魂芯片’入腦入心,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一個鮮明特點。”帶隊參觀見學的哈爾濱警備區領導介紹,哈爾濱是一片紅色熱土,擁有衆多紅色場所,既是百年黨史的見證,又記錄着共產黨人的忠誠、信仰、奮鬥和犧牲。他們充分挖掘整合這些精神養分,使其成爲黨史學習教育的生動課堂

黨史學習教育活動開展以來,許多國防動員單位充分發揮當地紅色資源優勢,按歷史時序和歷史事件精心規劃打造出一條條“紅色教育路線圖”,廣泛開展“不忘入黨初心、堅定政治信仰”等主題活動,在重溫紅色歷史中感悟初心,在探尋先輩足跡中堅定信仰信念。

“當戰火燒到鴨綠江邊,革命先輩臨危受命,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靠的就是無比堅定的信仰;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還有沒有堅定的信仰信念?”遼寧瀋陽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內莊嚴肅穆,率隊前來參觀見學的瀋陽警備區司令員王陽振聾發聵的一問,給大家留下深深的思索。

一路參觀,一路思考。從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到遼瀋戰役紀念館,從井岡山到西柏坡,從上海石庫門到北京天安門……國防動員系統官兵走進一個個紅色基地駐足凝思,透過一段段歷史事件找尋答案。

在沈飛航空博覽園,學習“改革先鋒”羅陽事蹟,瀋陽市鐵西區人武部副部長陳知陽對信仰信念有了更深感悟:心中有信仰,腳下才有力量。羅陽同志傾其一生鑄就大國海空利劍,把堅定信仰融入祖國航空事業,這是對新時期共產黨人堅定信仰的最好詮釋。

回望百年黨史,堅定的信仰信念始終是催人奮進的引航燈。在紅色基地參觀交流中,許多官兵紛紛表示: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共產黨人爲了信仰信念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新時代新徵程,更加需要我們堅定信仰信念,從黨的百年奮鬥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在強軍事業新起點上勇於擔當、奮力作爲,不斷提高履行新時代使命任務能力。

如果說,紅色基地參觀見學是一種外化於行的思想鑄魂教育;那麼,重溫紅色經典故事則是一場內化於心的理想信念昇華。

貴州銅仁,紅土地上豔陽高照。1934年,紅二軍團與紅六軍團在印江木黃勝利會師,開闢雲貴高原第一塊紅色根據地,寫下了無數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前不久,銅仁軍分區“講好紅色故事,爭當紅色傳人”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拉開序幕。數十名官兵輪流走上講臺,深情講述發生在身邊的紅色故事。

熱烈掌聲中,銅仁軍分區政治工作處主任鄧元法走上講臺,講述一段悲壯的往事:1934年9月,紅六軍團作爲紅軍長征先遣隊經湘、桂入黔,被國民黨軍的24個團合圍,打響了慘烈的甘溪遭遇戰。紅軍戰士勇猛頑強,成功牽制了敵軍主力,減輕了中央紅軍的壓力,100餘名紅軍官兵獻出了年輕的生命……故事還未講完,臺下官兵已是熱淚盈眶。

爲讓黨史學習教育入腦入心,國防動員系統廣泛開展“講好紅色故事,爭當紅色傳人”教育實踐活動,充分收集挖掘革命文物、戰鬥遺址等紅色資源,聯合政府地方誌辦公室、高校等單位彙編黨史學習資料和紅色文化教材,整理撰寫上萬個紅色經典故事,通過講紅色故事、暢談體會等方式,引導廣大官兵感悟紅色力量,築牢理想信念,投身強軍實踐。

重慶警備區領導的體會道出了國防動員系統官兵的共同心聲:一個個精彩紛呈、感人至深的紅色經典故事,如同一束束明亮火炬,照亮了前進道路,讓大家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爲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爲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爲什麼“好”,更加自覺地堅定信仰信念,投身改革強軍實踐。

領悟勝戰之道,打贏底氣越練越充盈

夏日瀋陽,車水馬龍的市府大路與青年大街交匯處,一座綠意盎然的公園――八一國防教育主題公園靜臥於鬧市之中,顯得格外清幽靜謐。

日前,瀋陽警備區一場特殊的黨史課在這片“綠色空間”悄然展開。在抗美援朝主題展區,一輛編號爲215號的T-34坦克在蒼松翠柏間靜靜佇立,官兵圍在帶有斑駁鏽跡和彈痕的坦克面前,聚精會神聆聽志願軍老兵、瀋陽第十一干休所老幹部程茂友激情講述“英雄的215號坦克”的光輝戰史――

1953年7月,爲打破美軍在石硯洞北山的防禦,中國人民志願軍215號坦克奉命出擊。面對火炮射程、裝甲厚度等裝備性能參數均高於自身的美軍坦克,215號坦克在陷入深坑的不利作戰環境下沉着應戰,打出了一場漂亮的絕地反擊戰……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215號坦克共擊毀敵坦克5輛、擊傷1輛,摧毀地堡26個、擊毀敵迫擊炮9門、坑道和指揮所各1個,出色完成了配合步兵的作戰任務。戰後,志願軍總部授予215號坦克“人民英雄坦克”光榮稱號,全體乘員記集體特等功。

劣勢裝備爲啥能打敗優勢裝備?身陷絕境爲何能上演絕地反擊?圍繞一個個問號,官兵漫步在綠樹成蔭的公園邊學習參觀邊討論交流。隨着交流的深入,答案越來越清晰:兩軍廝殺,既是物質的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既要把人與裝備最佳結合發揮到極致,又要始終保持視死如歸、血戰到底的戰鬥意志和不怕犧牲、捨生忘死的英雄氣概,如此才能在未來戰場上打敗強敵。

“在青山綠水間開展現地教學活動,是國防動員系統創新形式學深學好黨史的一個縮影。”銅仁軍分區司令員沈明軍對此感慨頗深:相比“我講你聽”的傳統模式,這種寓教於樂、邊走邊看、現地體驗的黨史學習方式更具吸引力,可達耳濡目染、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

據悉,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許多國防動員單位積極挖掘當地國防主題公園和生態旅遊區中蘊藏的退役裝備、戰鬥遺址等資源,通過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紅色一日遊等不同形式的紀念、瞻仰、教學和宣誓活動,創造性地把綠色遊覽和學習紅色黨史有機結合起來,讓官兵在綠樹鮮花中沐浴黨史光輝,在親身體驗中接受戰史潤化,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勝戰之道。

位於山脈深處貴州石阡縣甘溪鄉,當年紅軍走過的一條紅色步道成了當地旅遊的“打卡聖地”。1934年,紅六軍團就是在這條小道上輾轉迂迴,擊潰了敵軍的重重阻截。前不久,石阡縣人武部組織123名民兵,開展以“重走紅色小道、感悟制勝之道”爲主題的黨史現地教學活動,特意邀請當年在此參加戰鬥的老紅軍陳世榮後代現身說史,讓大家在回溯歷史中汲取戰爭智慧。

在風景秀麗的遼寧法庫縣秀水湖自然保護區秀水河烈士陵園內,瀋陽市遼中區人武部官兵圍繞秀水河子戰役潛心研究集中優勢兵力打好圍殲戰的戰術;在山青水綠的貴州甕安縣烏江江界河渡口,都勻軍分區官兵興奮討論着當年紅一軍團第二師強渡烏江時機動靈活的戰法……

徜徉於如詩如畫的綠水青山間,許多國防動員單位着眼打贏未來戰爭問計於史、尋策於史,處處呈現出一派“學習黨史、研究軍史、剖析戰例、鑽研打仗”的熱火朝天景象。

總結經驗規律,備戰打仗越來越紮實

一部中國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沉淪的歷史,也是一部中國人民爲了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不屈不撓抗爭奮鬥的歷史。

細雨霏霏中,瀋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門前,殘歷碑在風雨中高聳挺立,碑上的黑色銘文和累累彈痕,默默向世人講述那段黑暗苦難的歷史。

前不久,瀋陽沈北新區人武部組織官兵來到“九・一八”歷史博物館,開展“勿忘國恥,居安思危,學史力行”主題教育活動。隨着講解員的娓娓講述,幾處歷史細節讓官兵唏噓不已:當日本關東軍偷襲東北軍北大營時,東北軍將領有的正在戲院看京劇,有的正忙着給父親祝壽,第7旅旅長王以哲也未回軍營指揮……

“一邊是歌舞昇平、文恬武嬉,一邊卻是磨刀霍霍、箭在弦上,豈有不敗之理!”站在殘歷碑前,沈北新區人武部政委金國友感慨萬分:血淋淋的歷史昭示我們,有備才能無患,能戰方能止戰。

金國友的一席話,令在場官兵感同身受,紛紛表示:作爲新時代軍人,必須以史爲鑑,時刻居安思危、枕戈待旦,始終保持精武強能的戰備姿態,方能做到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回望中國近代史中這段屈辱歷史,我們才能真切懂得,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真正能擔負起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歷史使命的就是中國共產黨。”對此,四川省軍區領導有着更深刻的思考:軍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要善於從歷史中總結經驗規律,牢記歷史教訓和警示,進一步增強憂患意識,強化當兵打仗、帶兵打仗、練兵打仗思想,時刻保持刀弓滿弦的高度戒備狀態,爲實現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而不懈奮鬥。

與沈北新區人武部把教育課堂搬到歷史遺址所不同的是,浙江省軍區則把課堂設在了網絡空間。他們組織機關和所屬軍分區、人武部官兵在網上參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鼠標輕點,官兵登錄網上數字史館,進入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和“三個必勝”主題展。伴隨着悲壯的音樂,一堆堆皚皚白骨、一件件斑駁兇器、一幅幅悽惶畫面在眼前不停閃現,一下子把官兵帶入到那段剜心之痛的歷史: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侵入南京,對我同胞實施長達40多天滅絕人性的大屠殺,30萬生靈慘遭殺戮,留下人類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頁。

當看到南京大屠殺“萬人坑”遺址頁面時,許多官兵心情激憤,寫下了一段段鏗鏘感言:落後就要捱打,軟弱就要捱打,分裂就要捱打,強軍才能安邦;能戰方能止戰,準備打才能不必打;不讓歷史的悲劇重演,新時代軍人更應該聽黨指揮,提高警惕,能打仗、打勝仗……

哲人說,歷史中有屬於未來的東西,找到了,就永恆。“作爲新時代人民軍隊,在歷史經驗教訓中獲得啓示只是學習的重要過程,最終還是要轉化爲強軍興軍的決心意志和生動實踐。”雖地處天南地北,相距3000多公里,但瀋陽警備區、銅仁軍分區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的認識不謀而合。

學史力行,重在打贏。6月上旬,遼寧省軍區組織所屬部隊官兵來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園,在瞻仰革命先烈的同時,圍繞長津湖戰役史料掀起“思想風暴”。“當時,第九兵團入朝倉促,雖然成功包圍多國部隊並佔據優勢,但因凍傷、補給不足等出現不少非戰鬥減員……”

面對戰史警示,該省軍區着眼國防動員系統改革帶來的新變化,組織開展信息化條件下的指揮所演練和民兵應急出動演練,在複雜條件下成功開設儲油點、給養補給點、通用車輛救援點、野戰廚房等數百個保障網點,及時修訂完善國防動員和日常戰備方案計劃,進一步檢驗提升遂行應急任務的能力。

不忘歷史才能開闢未來,善於繼承才能善於創新。在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許多國防動員單位主動對接備戰打仗需求,先後組織開展軍地聯合指揮所開設、維穩反恐、疫情防控、抗洪抗震等一系列實兵實彈演練,有力提升了國防後備力量應急應戰能力。(劉建偉、彭兵根、祝光強、孫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