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對鈾需求激增:供應安全問題引人關注

德國的核電廠夜景資料照。(示意圖 Shutter Stock)

與全球核電廠息息相關的天然鈾礦供應,直到不久前,鈾礦「過剩且價格低廉」但因尼日7月發生的政變而再次成爲媒體焦點,這是因爲尼日是全球第6大鈾生產國,又高調宣佈停止向歐洲核電大國法國出口鈾礦以及黃金。專家認爲,不怕地球不夠,只怕來不及開採礦藏。業者則認爲,隨着鈾礦價格飛昇,許多原本開採成本不符的礦場可以重新開張。

據歐盟專業媒體《歐洲動態》(EurActiv)24日報導,法國核能巨擘歐拉諾(Orano)在尼日開採一處礦場,該公司聲稱薩赫爾(Sahel)地區的政治局勢不會威脅到法國和歐盟的鈾供應,發言人對錶示,他們具有「20年的資源和儲量,透過橫跨4大洲的生產和成長計劃」。專家們也一致認爲「短期」還沒有什麼問題。

但他們也都指出,需求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上升,因爲超級大國重新轉向核能以提高能源獨立性,且「福島恐慌」已經過去,世界是否可能面臨鈾短缺?

報導採訪了,核安全工程師卡明,他認爲,目前鈾資源尚屬豐富,已經在已發現和開採的「資源」以及尚未開採的「儲量」中大量存在。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估計,根據預期的資源和平均年鈾提取量,世界有可靠的175年鈾使用量,這超過了煤炭(132年)以及原油和天然氣(約50年)。

但他認爲問題在於,開採新發現的礦藏需要的時間:「可能需要20到40年的時間差」,。與此同時,由於市場價格下滑,挖礦公司受到投資該領域的打擊。

在2011年福島核事故之後,對於天然鈾的需求急劇下降,政府紛紛削減對核能的投資。

在2000年代中期價格持續上升,於2007年夏季達到了每磅140美元的峰值,鈾價格穩定在每磅50美元左右,稍後在2011年初升至每磅70美元,之後在福島事故後平均跌至每磅25美元。

隨着價格降至10年低點,「市場開始轉向生產成本最低的國家」,例如世界頭號生產國哈薩克,在2011年至2021年期間,世界各地的礦場都陷入停滯,潛在的工作被暫停,隨着對新核反應堆的需求下降,挖礦公司的規模經濟也在萎縮。

「包括加拿大和哈薩克斯坦在內的主要生產國,近年來限制了總生產量,以應對低迷的鈾市場,」國際原子能機構和核能機構聯合報告指出,再加上全球疫情的緩慢影響。

但現在,市場價格的上升已經爲過去成本過高而難以開採的礦場(例如加拿大)解鎖了投資潛力。最終,供應危機是「一個遙遠的威脅,也許只會在遠遠的未來纔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