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開共享

本報評論員慄玉晨

北京最新版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一一列明瞭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並清晰標註了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涵蓋了廣大人民羣衆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此來保障人民羣衆最基本的受教育、就醫、養老、文化等權益。只有在充分考慮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財政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按照“應納入盡納入”“承諾必達”的要求,才能保證實施標準既能夠爲老百姓提供越來越好的基本公共服務,也能夠使財政可持續。

近日,北京市發展改革委等23部門聯合印發《北京市基本公共服務實施標準(2023年版)》,明確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這“七有”以及優軍服務保障、文體服務保障等9個領域、22個方面,共計89項服務的最新標準。在此基礎上,根據相關政策文件,優化完善了各項服務的服務對象、服務內容、服務標準、支出責任,爲市民可享受的基本公共服務劃定了“硬槓槓”。

基本公共服務關乎民生,連接民心。黨中央高度重視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做好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健全完善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全面提高公共服務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爲人民羣衆提供比較充裕的公共產品和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是政府的重要職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到“十四五”末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要明顯提高,到2035年基本公共服務要實現均等化。2018年,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指導意見》,指導各地區各部門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強化基本公共服務制度保障,明確政府兜底保障範圍、服務標準,是確保人羣全覆蓋、標準不攀高、財力有保障、服務可持續的重要一環,是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開共享的前提條件。

北京最新版基本公共服務標準,一一列明瞭服務對象和服務內容,並清晰標註了服務標準和支出責任,涵蓋了廣大人民羣衆普遍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以此來保障人民羣衆最基本的受教育、就醫、養老、文化等權益。比如,爲常住人口中符合生育政策並準備懷孕的居民提供優生健康教育、風險評估等孕前優生健康檢查服務,爲35歲到64歲的北京市戶籍婦女,提供宮頸癌、乳腺癌篩查服務。再比如,按照孩子成長過程,在義務教育階段免費提供教科書、每生每年300元的義務教育學生助學補助、一般每生每年2000元的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普通高中免學雜費等都在其中。

與此同時,在很多市民關心的病有所醫領域,新標準既包含了建立居民健康檔案、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基本藥物供應保障、社區全科門診診療等公共衛生服務,也包括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等醫療保險服務。在老有所養方面,新標準將65歲及以上常住居民每年可享1次健康管理服務,自願申請且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可享養老服務補貼津貼納入其中。保基本、兜底線、優服務的三大重點在新標準中均得到鮮明體現。

確保把有限資源用到廣大人民羣衆最急需、最困難、最迫切的領域,讓政府對公共服務“優先保什麼”“保到什麼程度”“案頭有賬”,讓廣大人民羣衆對享有的公共服務“心中有數”,是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開共享的重要原則。只有在充分考慮基本公共服務標準財政承受能力的基礎上,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按照“應納入盡納入”“承諾必達”的要求,才能保證實施標準既能夠爲老百姓提供越來越好的基本公共服務,也能夠使財政可持續。同時,結合北京實際,適當增加服務項目、擴大保障人羣、豐富服務內容、提高保障標準,也是加快構建適合北京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貼近羣衆需求的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的題中之意。

唯有對照國家標準,細化充實北京相關服務標準和服務流程,明確服務內容所依據的政策文件,落實各級部門支出責任,確保標準服務事項落地落實,並根據社會關切,持續細化梳理最需要保障的羣體和羣衆最迫切需要,及時進行動態調整,才能全面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公開共享,不斷提升全市人民羣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