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爲什麼剛從水裡出來又要去沖水

在巴黎奧運會女子單人十米跳臺決賽中,17歲的中國選手全紅嬋以425.6分奪得金牌,成爲中國奧運歷史上最年輕的三金王。

細心的觀衆可能會注意到,全紅嬋完成動作後游出跳水池,攝像機的鏡頭總是會跟着她到淋浴區,緊接着屏幕上出現這一跳的詳細評分。這個流程像複製粘貼一樣貫穿了整場比賽。

好奇怪,不是剛從水裡出來嗎,怎麼又要立刻跑去沖水?

難道是因爲怕髒嗎?畢竟連奧運會參賽選手都承認,自己幾乎在每個遊過的池子裡小便過,並誠實表示大家都這樣[1]。

馬不停蹄去沖水,還真不是因爲髒

無論是用來娛樂的公共泳池,還是特意爲體育比賽設計的競技泳池,都需要在水中添加消毒產品來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氯系消毒劑[2][3]。

氯氨會散發出刺鼻的味道[4] / 圖蟲創意

接觸高濃度的氯氨確實對人體有害,嚴重的會出現呼吸困難、皮疹和咳嗽等症狀。比如,美國、俄羅斯都曾因爲泳池中的氯含量超標,發生過公共衛生問題[5][6]。

儘管如此,觀衆也不必過分擔憂游泳池變成有毒物質聚集區,跳水運動員們遊一圈出來就會直接進醫院。

世界衛生組織(WHO)發佈的指南中明確規定,泳池及開放水域的結合氯含量應不超過0.5mg/L,這也是奧運會泳池的標準[7][2]。更重要的是,WHO指出,在符合標準和管理規範的泳池中,接觸氯化副產物的風險是很小的[7]。

承辦大型運動會的場館要求變態到什麼程度呢?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舉辦,游泳館的泳池水要經過設有7道“關卡”的水循環系統處理,才能用於比賽,乾淨到你甚至可以直接舀起來喝[8]。

圖爲杭州市奧體中心遊泳館,採用精度極高的硅藻土過濾,保證水質安全 / 圖蟲創意

經過嚴格監管和反覆測評的水,基本排除了氯含量超標引起的安全問題。 自然也不需要運動員們用沖水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退一萬步說,如果運動員們實在不放心,當然也可以去沖水。但從實際作用來看,僅僅通過幾分鐘的清水淋浴(且穿着泳衣)來消除氯對身體的負面影響,作用是非常有限的。要徹底清潔,不僅需要仔細沖洗,還應該使用含有硫代硫酸鈉的抗氯洗髮水和沐浴露來增強效果[9][10]。

既然泳池水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髒,短暫的清水沖洗去污效果又微乎其微,那麼跳水運動員們爲什麼還要堅持在上岸後沖水呢?

肌肉不能僵,熱水來幫忙

在奧運會現行的跳水規則下,以全紅嬋參加的女子10米臺決賽爲例,十二名選手要以逐輪競爭的方式完成5次跳水[11]。也就是說,每完成一跳,全紅嬋都需要等其他11名選手跳完,才能進行下一跳。

裁判吹哨後,選手需要在一分鐘內開始動作[11],加上上臺和退場,每輪比賽運動員等待的時間約爲15分鐘。

根據國際泳聯的規定,跳水比賽的水池溫度不得低於28攝氏度[12],而人體正常體溫平均爲37攝氏度[13]。決賽大多在晚上舉行,當選手們從水中回到岸上,水分蒸發讓體表的熱量迅速流失,如果不及時保暖,就會造成肌肉僵硬,甚至出現感冒、腹瀉等疾病[14]。在這種情況下,運動員們大多會選擇用熱水保溫。

用毛巾迅速擦乾身體可以減少水分蒸發,幫助運動員保持體溫 / 視覺中國

印第安納州鮑爾州立大學的跳水教練布雷默曾針對這一點作出解釋:跳水是一項需要高度精確和快速反應的運動,如果選手因爲寒冷導致身體緊繃,將極大程度影響靈活度,讓他們無法完成複雜的跳水動作[15]。清華跳水隊總教練於芬也表示,熱水淋浴是爲了讓運動員在等待跳水期間保持溫暖,防止肌肉僵硬[16][17]。

國際泳聯給出的官方設施規則上,跳水池旁都配有熱水浴缸[12]。女子雙人十米臺決賽的比賽間隙,全紅嬋和陳芋汐甚至直接泡在裡面嘮嗑。並不是人家把奧運賽場當頂配版澡堂子,而是因爲泡浴也是維持溫度、放鬆肌肉的方式之一[18]。

於是在巴黎水上運動中心,觀衆們能看到如下場景:全身溼透的跳水選手們出水後一路小跑,急匆匆鑽進熱水池裡露出幸福的微笑,比如男雙3米板組合王宗源和龍道一[19]。

巴黎奧運會跳水男子雙人三米板決賽中,王宗源和龍道一奪得金牌 / Olympics

一項來自英國的研究就發現,與完全依靠自然恢復的小組相比,力量訓練後用40°C熱水浸泡身體10分鐘的小組能在短時間內顯著提高肌內溫度[20]。馬里蘭大學的研究者也觀察到,熱水(46°C)浸泡10分鐘還可以促進肌肉力量的恢復[21]。

比賽場上,一切都是爲了好成績。

沖水,怎麼不是痠痛救星呢

跳水池的水溫遠低於人體正常溫度。在不同輪次比賽的空檔,參賽選手們前往池邊淋浴或泡浴,不僅是爲了保持體溫,還能一定程度上緩解舊傷和冷水刺激導致的肌肉緊張和痠痛,將身體因素對賽場表現的影響降到最低。

全紅嬋像小魚一樣輕巧靈活地躍入水中,但這個過程遠沒有觀衆看到的那麼絲滑無害。根據專業骨科醫生的分析,當選手們接觸到水面時,身體因爲受到衝擊而迅速減速,衝擊力會分散到手、腕、肘和肩等部位,這被稱爲 “動力鏈”。運動員們通過用壓水花提高分數的做法,也會給下背部肌肉和髖屈肌帶來很大的壓力[22]。

正因如此 ,在訓練項目爲10米跳臺的跳水運動員中,腕部疼痛的發生率高達85.7%,肌肉拉傷和韌帶扭傷也非常常見[23]。美國隊隊員洛斯基亞沃參加東京奧運會時,手腕上還有手術修復留下的螺釘[22]。

全紅嬋和陳芋汐使用緩解疼痛的肌內效貼布[24] / Olympics

奧克蘭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浸泡在不同溫度的水中對運動恢復的影響。結果發現,在低於15°C的冷水中浸泡15-20分鐘,會引起局部血管收縮,細胞、淋巴管和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降低,減少液體向組織間隙的擴散,這能夠減輕因爲肌肉損傷引起的急性炎症。而當浸泡於熱水中(高於36°C),又會增加血流量、促進細胞代謝,提升運動恢復的效率[25]。

正是因爲冷水和熱水各有功效,將它們交替使用也成爲幫助不同領域的運動員們緩解疼痛、放鬆肌肉的重要方法[26]。

即使不要求精確的水溫,只是在任意一個16°C-25°C的浴缸或泳池裡進行水浸泡,也能夠讓肌肉沒那麼緊張。這是因爲水浸泡的效果並非來自水溫,而是源於“靜水壓力”。這種壓力會讓人體四肢的液體向身體核心移動,促進肌肉中物質的傳輸,和浮力產生的反重力效應一起減輕疲勞感[25]。

國際泳聯規定跳水池旁需要配備淋浴和熱水浴缸 / World Aquatics

身體能保持靈活舒展的狀態,又可以緩解新傷疊舊傷引發的肌肉痠痛,讓淋浴和泡浴成爲跳水運動員比賽流程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

上岸後用溫/熱水泡浴和沖水,能夠減弱交感神經系統的活躍程度[27],降低壓力荷爾蒙皮質醇的水平[28],或許能在一定程度上幫助選手們緩解緊張和焦慮的情緒。

陳芋汐和全紅嬋完成動作後,一路小跑來到淋浴區沖水 / YouTube

如果場地不給力,我們智勇雙全的運動員們也會“自力更生”。2024年多哈世錦賽沒有提供淋浴,跳水隊把裝滿熱水的桶運進場館,全紅嬋試試水溫,表示“嘎嘎燙”![29]

參考文獻:

[1]Laine Higgins. (2024). The Dirty Secret of Olympic Swimming: Everyone Pees in the Pool.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Paris 2024 Olympics. (2024). IOC Guide on Sport,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3]Bremmer HJ, Pelgrom SMGJ, Park MVDZ et al. (2006). Disinfectant Products Fact Sheet: To assess the risks for the consumer.

[4]Morten Sæther Grande. (2019). Air quality in an indoor swimming pool facility. Norwegi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5] S Cornelia Kaydos-Daniels, Michael J Beach, Thein Shwe, Julie Magri, Danae Bixler. (2008).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indoor swimming pools: a suspected toxic chloramine exposure. Public Health. pp.195-200.

[6]Gus Bruno. (2020). Too much chlorine added to swimming pool in Russia leaves six children fighting for life in hospital.7 NEWS.

[7]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06). Guidelines for safe recreational water environments. Volume 2 Swimming Pools and Similar Environments.

[8]杭州市人民政府官網. (2022). 杭州奧體中心遊泳館藏着哪些黑科技.

[9]Scottish Centre for Infectionand Environmental Health. Chemicals in Drinking Water: Chloramines.

[10]Henry G. Petrow, Mark L. (1980). WeissmanMethod of removal of chlorine retained by human skin and hair after exposure to chlorinated water, and soap and shampoo compositions adapted to effect said removal. Signal Investment and Management Co.

[11]World Aquatics.(2022). Fina Diving Rules 2022-2025.

[12]World Aquatics.(2021). Fina Facility Rules 2021-2025.

[13]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Body temperature norms.

[14]國家體育總局. (2016). 天氣或成奧運會跳水項目最“難纏”對手

[15]Adamantios Arampatzis, Falk Schade, Mark Walsh, et al. (2001).Influence of leg stiffness and its effect on myodynamic jumping performance.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and Kinesiology. pp.355-364.

[16]CNN.(2021). Why Olympic divers take showers – and use those tiny towels – between dives.

[17]北京晨報.(2016).冬季室外跳水是種什麼樣的感受.

[18]Yu Yijin. (2021). Why Olympic divers shower after dives and other questions — answered!.Today.

[19]馬明玉. (2024).跳水夢之隊 熱身緊張但不壓抑.湖北日報.

[20]Joshua S. Jackman, Phillip G. Bell, Ken Van Someren, et al. (2023). Effect of hot water immersion on acute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following resistance exercise. Frontiers in Physiology. Vol 14. pp.1-10.

[21]David H. Clarke, George E. Stelmach. (2013). Musclar Fatigue and Recovery Curve Parameters at Various Temperatures.Research Quarterly. pp.468-479.

[22]David Wharton. (2021). Broken wrists, twisted necks and concussions: The brutal nature of Olympic diving.

[23]Benjamin M. Currie, Michael K. Drew, Liam A. Toohey. (2024).Diving Into the Health Problems of Competitive Divers: 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juries and Illnesses in Pre-elite and Elite Diving Athletes.

[24] 王燏. (2024). 肌內效貼布在運動損傷中的應用.2024年國際競技體育生物力學論壇暨第二十三屆全國運動生物力學學術交流大會論文摘要集: 600-603.

[25] Ian M. Wilcock, John B. Cronin & Wayne A. Hing. (2006).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Water Immersion. Sports Medicine. pp.748-765.

[26]Darryl J Cochrane. (2004). Alternating hot and cold water immersion for athlete recovery: a review. Physical Therapy in Sport. Vol.5, Iss.1. pp.26-32.

[27]Jian Cui, Zhaohui Gao, Urs A Leuenberger,et al.(1985). Repeated warm water baths decrease sympathetic activity in human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pp.234-245.

[28] Masahiro Toda, Kanehisa Morimoto, Shingo Nagasawa et al. (2006). Change in salivary physiological stress markers by spa bathing.Comparative Study.pp.11-4.

[29]央視體育.(2024). 買水桶熱水袋 中國跳水隊多哈世錦賽遭遇小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