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城已放寬放開落戶限制,常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將加速落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李莎 北京報道8月27日,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2014年以來,共有1.5億農業轉移人口平穩有序進城落戶,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4年的35.9%提高到2023年的48.3%。

與此同時,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仍有1.7億進城農民工和隨遷家屬尚未在城鎮落戶,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是新型城鎮化的首要任務。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並明確要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管理制度。

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局長仇保利在前述新聞發佈會上表示,公安部將加快推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深入實施高頻戶政業務便利化舉措,積極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功能銜接並軌,穩步推進戶籍管理領域立法,紮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更好地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十年來1.5億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2014年3月,《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印發,首次提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和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兩個指標,強調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提出要統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與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8月27日,公安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亓延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4年以來,共有1.5億農業轉移人口平穩有序進城落戶,全國戶籍人口城鎮化率由2014年的35.9%提高到2023年的48.3%。

與此同時,2023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爲66.1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仍然明顯。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城市化水平是現代化水平的重要判斷指標,而城市人口增加是推進城市化進程的顯著特點。過去二十多年我國城鎮化經歷了快速發展期,“十四五”以來城鎮化率增速有所放緩,但城鎮化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

竹立家表示,隨着城市常住人口增加,一些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尚未落戶,仍是城市“候鳥”,甚至部分農民工與家屬存在城鄉分離的情況,農村留守兒童、婦女和老人問題備受關注。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對於提升這一羣體的生活質量、精神狀態,以及提振消費都有重要意義。城市戶籍人口增加也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一個標誌,關乎城鎮化發展質量。

前不久,浙江大學中國新型城鎮化研究院院長、教授張蔚文撰文指出,對於有意願、有能力、有條件落戶的農業轉移人口,應讓他們逐步落戶、成爲城鎮戶籍居民。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逐步放開放寬落戶限制,提高戶籍登記、遷移便利度。

7月底,《深入實施以人爲本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五年行動計劃》(後簡稱《行動計劃》)印發,將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作爲新型城鎮化首要任務。

《行動計劃》提出,要進一步拓寬城鎮落戶渠道,努力縮小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與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

進一步深化戶籍制度改革

8月27日,亓延軍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目前,東部地區除個別超特大城市,中西部地區除個別省會(首府)城市以外,全面放寬放開了落戶限制。

在此基礎上,《行動計劃》提出要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全面落實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以下城市取消落戶限制要求,全面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至500萬城市落戶條件。完善城區常住人口500萬以上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馬亮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部分農村人口不落戶城鎮,尚未市民化,很大程度上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福利有關。很多農村人口擔心“農轉非”以後不能轉回鄉村,而這可能影響他們的宅基地、耕地和村集體經濟等收益。

馬亮表示,人戶分離由來已久,期望居民在常住地落戶,實現人戶匹配,才能按人口常住地提供公共服務,而不是按照戶籍人口安排公共服務。但不少人存在租房住的情況,如果“租購同權”無法實質性落地,人們難以享受教育、醫療和養老等方面的公共服務和福利,也會影響落戶積極性。

馬亮認爲,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是要堅持以人爲本,讓人們看到落戶城市的切實紅利,才能真正吸引人,否則很難強制性要求人們落戶城市。可以考慮創新雙重戶籍制度,即在農村戶籍地和城鎮常住地都可以入戶,但是需要逐步融合或有所側重。

對於《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完善超大特大城市積分落戶政策,鼓勵取消年度落戶名額限制,馬亮認爲,取消年度限額不意味着完全放開,而是讓希望積分落戶的人能夠有預期。目前積分落戶是看當年多少人排隊,申請人不清楚自己能否排上,存在不確定性,也影響落戶積極性。但是,打破限額而明確標準,每個人就可以有穩定的預期,能夠明確知道自己大概什麼時候可以入戶。這既可以控制超特大城市人口規模,也能夠吸引人落戶。

仇保利在發佈會上表示,公安部將會同有關部門深入研究論證、採取有力舉措,紮實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更好地助力城鄉融合發展。

具體來看,一是加快推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目前,全國大多數城市全面放寬放開了落戶限制。下一步,公安部將指導各地在堅持合法穩定就業或合法穩定住所(含租賃)基本條件的基礎上,分類施策、因地制宜,更好地促進農業轉移人口進城落戶。

二是深入實施高頻戶政業務便利化舉措。近年來,公安機關深入推進高頻戶政業務“跨省通辦”。下一步,公安部將指導各地在全面實施戶口遷移、居民身份證、臨時居民身份證“全國通辦”基礎上,穩步推進居民身份證補換領等高頻戶政事項“全程網辦”。

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全國統一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下一步,公安部將持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加快推進居民身份證、居住證功能銜接並軌。以公民身份號碼爲唯一標識,加快推動部門間人口信息資源依法互聯共享,實現就業、教育等信息匯聚,更好推進“高效辦成一件事”。穩步推進戶籍管理領域立法,爲全國統一的人口登記管理制度提供法治保障。

竹立家表示,近年來各地持續推進戶籍制度改革,通過提升就業能力,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吸引力。三四五線城市是農業轉移人口重點流入地,縣城是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重要承載體,應推進地級市和縣域經濟發展,完善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提升地級市和縣域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質量,吸引更多農業轉移人口就近城鎮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