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發威 四國銀攜手防堵企業炒匯

(四國銀攜手防堵企業炒匯。圖/魏喬怡)

全球監管科技(Reg-Tech)浪潮下,金融機構與監管單位使用創新科技提升監理效率與品質,中信金控技術長賈景光13日指出,中信銀積極發展金融科技,攜手華南銀、臺灣銀行、臺灣中小企業銀行三大國銀,與臺灣網路認證公司以及臺灣微軟公司組成聯合實證團隊,於金融科技創新園區FinTechSpace完成「遠匯交易重複性驗證平臺」,首創應用區塊鏈技術,預防企業遠期外匯重複交易弊端的實證成果。在主管機關對金融科技創新園區自主實證的支持下,實證團隊13日發表專案實證成果,賈景光指出,未來企業申請遠期外匯交易服務時,銀行會加密上傳企業提供的交易資料至區塊鏈,快速比對鏈上是否有相同交易紀錄,若有疑慮,銀行業者會線下照會,進一步檢核是否重複交易。利用區塊鏈資料同步、不可竄改,以及去識別化特性,「遠匯交易重複性驗證平臺」可在確保客戶交易隱私的前提下,跨業者查覈資料,可確保客戶沒有重複交易行爲,進而防堵企業炒匯,降低銀行違規風險,線上查覈亦可大幅減少人工作業、紙本交易成本。所謂「遠期外匯交易服務」,是由銀行協助企業,在特定日期或期間鎖定固定匯率進行外幣交易,預防因匯率波動造成經營風險,實務上卻有企業在多家銀行重複辦理交易實爲炒匯。中央銀行爲控管貨幣穩定、打擊不法炒匯,規定企業辦理遠期外匯交易時,須檢附交易證明文件,且不得在他行重複辦理同筆交易。賈景光指出,由於銀行業者之間缺少相互照會或資料比對機制,中國信託銀行運用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的「自主聯合實證」機制,以遠匯交易重複性檢核爲主題發起實證案,整合跨界資源,銀行團隊提供業務相關知識和測試情境,臺灣網路認證公司貢獻區塊鏈技術解決方案,臺灣微軟則提供穩定的雲端網路環境,針對遵法、流程、資安等不同構面不斷驗證解決方案可行性;聯合團隊亦多次參與金融科技創新園區的監理門診,與主管機關面對面交流,確保實證案合規。歷經長達6個月的開發,綜合主管機關建議與百場會議結論,實證團隊最終提出以區塊鏈技術打造跨金融機構的「遠匯交易重複性驗證平臺」,日前已向主管機關提出成果報告,後續將接軌金融科技共創平臺,納入更多功能並擴大實證範圍,運用數位化科技,提升金融機構的營運效能,進一步強化跨銀行的風險控管,建立跨金融機構的遠期外匯交易風險聯防平臺,健全國家金融穩定發展。臺銀指出,此次實驗主要有五大困難,包括:適法性的個資保護議題、高規格資安管控、金融同業照會二道防線、避免增加作業時間、發票僞冒之詐欺風險。

臺灣企銀則指出, 專案起初想法希望在保護客戶交易隱私的前提下,藉由各銀行加入遠匯交易重複性驗證的機制,來有效降低遠期外匯交易炒作匯率發生;在銀行內部稽覈方面,也可降低人工查覈流程的人力及時間成長;最重要就是大家通力合作圓滿的達成本案目標,也就是降低發生遠期外匯重複性交易違反主管機關規範的風險。本案對於主管機關、銀行及社會都是一種維護交易環境運作且強化實際交易的方式,透過金融科技新創園區聯合實證結果可知解決痛點可具體執行,藉此也說明金融機構運用新型科技達成創新突破案例研究是成功的,想必於未來創新突破案例會越來越多元,像更多類似金融科技新創園區溝通管道及共同研究聯合實證團隊的組成,皆利於金融科技創新有翻轉性的突破。華南銀行指出,實證案面臨的根本問題,在於金融機構之間,依循傳統的人工照會模式進行確認,不但花費大量的成本,而且對於查證結果的正確性也有很大疑問,效益無法彰顯,換言之,現行的實務作業上,就是缺乏一個可以合理、有效率的查詢方式;本團隊爲了這一個實務上的痛點,認爲利用區塊鏈技術的「透明性」與「分離式帳本」無法竄改的特性,建置一個「聯盟式」的區塊鏈平臺,所有參加這個「區塊鏈平臺」的會員,都能夠以最簡單、有效率的方式,確認客戶發票是否有被運用於重複交易,同時,區塊鏈技術的密碼加密特性(HASH),也保障了客戶資訊不會有資料外泄的疑慮;簡而言之,本案所採用的區塊鏈技術,除了大幅降低銀行監管的成本之外,也能讓查證結果更有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