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求了,大學轉個專業爲啥這麼難
五月中旬,最糾結的可能就是那些專業成績優秀的大學生們了。
這個時候,學年即將結束,各個高校的各個專業也已經公佈出來了轉專業要求的細則和接收人數。而恰好夠到資格的大學生們,每一個人都要重新面臨一次“高考報考”般的糾結——自己到底要不要抓住這個機會換專業。
如果換,自己過去一年學習的東西全部付諸東流,且還要修習更多的課程;如果不換,轉專業的機會轉瞬即逝,不去熱門專業自己會不會後悔。
轉專業被很多大學生視作爲數不多的“改命”契機,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01轉專業,比高考還卷
讀到自己想讀的專業,其實是一種難得的幸運。很多人都是進入學校才知道自己不小心選上的專業到底有多不適合自己,只有轉專業才能讓自己這塊“金子”閃閃發光。
像是現代詩人林庚原本被清華大學物理學系錄取,在讀完大二以後才燃起了熱愛文學的火花,選擇轉入中文系 [1]。中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錢偉長則是高考錄入清華大學中文系,後面因爲立志要科學救國,才轉入了物理系 [2]。
可見,上世紀30年代的清華大學轉系並不難。1930年清華大學規定在校生一年級之後,後續每一個學年的開始都可以找系主任進行審覈,對轉系並沒有額外的硬性要求 [3]。而現在轉專業政策可沒有當年寬鬆,只憑着自己對於專業的一腔熱血肯定遠遠不夠。
例如,林庚如果生在現在,便會因爲錯過了清華大學大二春季學期的最後一個轉系窗口期,而無緣中文系 [4]。
現在轉專業一般還會加上很多對於成績的限制,這也是轉專業悖論:想放棄這個專業,就得先把這個專業讀好。
高校轉專業對學生成績的要求不斷提高 / 圖蟲創意
另外,很多學校都會硬性要求轉系學生不可掛科。想轉系的學生只要某一門馬失前蹄,老師“不撈”,就與轉專業的機會徹底無緣。
部分專業還會額外限制申請轉系學生的單科成績與平均成績。一項針對上海40所本科高校的研究顯示,當地32.5%的高校對於轉專業學生的成績有所要求 [5]。
像是上海財經大學就要求轉專業學生成績績點(GPA)應達到3.4/4.0及其以上,高等數學或英語成績不低於80分。而上海交通大學的學生想要轉專業,則是要核心課程GPA排名需要達到專業的15% [5]。可相比之下,上海交通大學全系前30%的優異成績,保研都綽綽有餘 [6][7]。
而且即使是費了老大勁兒名列前茅也不一定能夠轉專業成功,畢竟很多熱門專業還需要“差額錄取”。
高校轉專業往往需要經過層層遴選 / 圖蟲創意
一項研究針對38所985高校的調查顯示,有36.8%的高校轉專業包含學生申報、院系遴選、學校審批三個流程,也就是說,熱門的專業可能還要從中優中選優,經過另一輪遴選 [8]。像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就會綜合高考成績、在校成績、面試成績等多維度評分,有一處做得不夠好就會落選 [9]。
此外,轉專業一般還會要求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去讀其他專業的課程。
像是北京大學許多學院招收學生時,都需要參與相關專業的筆試考覈,並且生命科學學院、信息科學技術學院等,均要求修完擬轉入年級教學計劃要求的學科基礎課及專業必修課 [10]。比如生命科學學院的計劃,四年需要學150學分,平均每學年30多學分,也就是每週需要多上7節大課 [11]。
一年裡想要修習兩個不同專業的必修課程當然很有難度,所以很多時候轉系生不得不降一年級重新讀起,仿若復讀。西安交通大學的電氣學院甚至不給多修課的機會,想進來就必須得降一級 [12]。
“專業選得好,天天像高考”,這句話從來都不是玩笑。
02低開高走難,高校比你更精明
可惜的是,即便是你下定決心發憤圖強,也不一定就能去上你想去的專業。大學雖然都給了看似寬鬆的政策、尊重個人發展意願,但實際執行時可謂是“圍追堵截”。
很多專業在招收轉系生的時候都要求了高考時報考的科目與成績,如果選的科目不合要求,那麼想轉專業只能回高中“重開”。
像是大部分理工類專業,都會要求學生高考的時候選擇理科,部分新高考政策推行的地區還對高中選科有所要求。山東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轉系生接收要求中轉系就要求,高考改革省份需要選修物理,非高考改革省份必須是理科生 [13]。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是全國頂尖的管理學院之一,錄取分數線高,轉入難 / 圖蟲創意
很多人都認爲,只要成績夠得上理想大學分數最低的專業,那麼就可以通過在校期間努力學習再轉到熱門專業。但這種小心思哪裡瞞得過各大高校的眼睛,那些有錄取“紅利”的專業,更容易被限制轉出。
就像是很多學校推行的“強基計劃”,是爲社會選拔基礎學科科研人才的一項舉措。由於是基礎學科,並不會像近年來計算機等專業那般熱門,相對而言分數也並不高。
但是大部分高校都會明確要求“強基計劃”的學生不可轉出,例如同濟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就曾明確表態,“強基計劃”學生在本科階段不允許轉專業,對基礎學科興趣不大的學生,即使通過“強基計劃”進入大學,也將面臨無法轉專業的困境,這樣也不利於學生未來的成長 [14]。
想靠着低分進入名校,再靠努力學習轉專業?想都別想,低進就別想高開。
轉專業需要提前規劃、充分準備 / 圖蟲創意
平心而論,轉專業這件事講究的就是一個“快準狠”。
快,就是要快做決定,最好是儘早定下目標。畢竟很多學校對於轉專業的時間都有所限制,一般只有一到兩個申請窗口。如果那個時候沒有想好,錯過就是錯過了。
準,就是要清晰地錨定目標專業。高考還可以選幾個不同的專業志願備選,而轉專業時大部分高校只讓學生選擇一個目標專業。到底選熱門衝一衝,還是選冷門的穩一穩,這都需要再三地思量。
狠,就是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麼,千萬別後悔。畢竟如果因爲着急而下了決定,那轉專業的學生們迎來的可能是更深的絕望。華東師範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研究顯示,絕大多數高校僅給予學生一次轉專業的機會[8]。如果進入了新的專業又發現自己不喜歡,那麼想再後悔也來不及了。
可見,大學生們想轉個專業猶如走鋼索,哪怕不小心走錯一步都沒辦法成功“上岸”。
03來去自由,需要海量教育資源
一項調查研究調查了超過1000名的高校師生,結果顯示大學生轉專業的最大兩個原因其實就是“學業挫折”和“就業前景” [15]。
也正因爲如此,專業的熱度比較集中和兩極化,“四大天坑”和“計算機科學”哪個在學生心中地位更高顯而易見。大部分學生也是希望從相對冷門的學科轉到大熱的學科中去,計算機這類熱門學科也一直是這幾年轉專業的熱門選擇 [16]。
爲什麼就不能讓學生們自由選擇喜歡的專業呢?
原因正在於看似人人能上的大學,內部也是僧多粥少,教育資源實在有限。
專業實驗室等教學資源有限,學生數量過多難以滿足需求 / 圖蟲創意
師生比也會影響學生們的學習質量,而在大陸高校擴招的背景下,如今中國普通本科的師生比已經達到了1:17.51,直逼教育規定的規定的1:18的最低師生比要求[17][18]。如果再額外招生,根本無法保證本專業學生的學習質量。
對於那些教學資源更充裕的海外名校的學校,自然有着更自由的轉系辦法。
師生比1:6的耶魯大學,大一的時候大部分學生只需要學習通識課程,到了大二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專業 [19][20]。師生比1:7的哈佛大學,在轉專業的時候也並沒有成績要求,只需要填寫自己轉專業的理由即可 [21][22]。
相比於注重某個學科的核心“課程”,國外的高校體系更看重學生們的通識教育。而且依據國內目前的本科生管理體系,即便是放開轉專業制度學生也不會輕鬆太多。
例如,哈佛的本科生可以在主修領域的基礎上,再選擇一個與主修專業並不關聯的第二研究領域。而且,哈佛的學生會修習大量的通識課程,美學、社科、歷史等通識課程會佔到課程計劃的25% [23]。也就是說,即使不轉專業也有足夠的時間學自己感興趣的學科內容。
對比之下,中國的高校通識課程佔比並不高。清華大學部分專業的本科生通識選修課僅有13學分,甚至佔不到畢業所需學分的10% [24]。如果想要在原本的專業之上再修習其他領域,選擇也相對有限,在所有的88個本科生專業裡,清華大學2024年僅有41個專業開放輔修選擇 ,不足50% [25][26]。
畢業後專業不對口的現象也較爲普遍 / 圖蟲創意
也就是說,各個專業之間的信息流通相對於國外仍然較小,轉專業的壁壘自然也就更大。想要轉專業,自然也沒有國外高校那麼容易。這纔有了之前所提到的降轉、額外上課的情況。
關於轉不轉專業,真的不用太過糾結。能讀到自己喜歡的專業固然是好,但是沒轉成功也不見得真的錯過了什麼。有研究表明,超過三成半的畢業生存在工作與專業不對口的情況,高校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與市場需求也有錯位 [27]。
換句話說,即使你真的能排除萬難轉專業成功,最終的工作也可能和原本期待的行業沒半毛錢關係。怎麼說呢,有志者事竟成,卷卷實習也不錯!
參考文獻
[1]李建立. (2006). 林庚:“追尋那一切的開始之開始”. 光明日報.
[2]許諾. (2009). 【百年清華記憶】開明的人才觀:不拘一格求人才. 清華大學.
[3]蘇雲峰. (2000). 抗戰前的清華大學:近代中國高等教育研究1928─1937.
[4]清華大學. (2021). 清華大學本科生學籍管理規定.
[5]成瑤&景志堯.(2022).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轉專業自由的實現——基於上海市40所本科高校轉專業政策視角. 高教論壇(10),98-102.
[6]上海交通大學. (2022). 上海交通大學2022年推薦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免試攻讀研究生工作辦法.
[7]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就業服務和職業發展中心. (2023). 2022年就業質量報告.
[8]黃玲&韓婷芷."院校政策何以規制本科生專業選擇——基於38所高水平大學政策文本的混合研究." 中國高教研究 .02(2024):54-61.
[9]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2021). 金融學院2023級本科生申請調整修讀專業(類)擬錄取情況公示.
[10]北京大學教務部. (2023). 2023年校本部各院系轉院(系)轉專業接收工作具體方案.
[11]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2023). 生物科學專業培養方案.
[12]西安交通大學. (2023). 電氣學院2023年本科生轉專業工作方案.
[13]山東大學. (2024). 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2024年春季學期接收轉專業工作方案
[14]央視新聞客戶端. (2024). 本碩博長週期培養、本科不允許轉專業“強基計劃”熱點詳解.
[15]蘇強,張東,周健民 & 林徵.(2016).本科生轉專業問題的調查分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01),97-102.
[16] 宋秀鋒&秦鋼.(2023).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與自由轉專業的影響研究——基於某高校2016-2022級數據的分析. 統計與管理(11),29-35.
[17]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4). 介紹2023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基本情況.
[18]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2021). 教育部辦公廳關於印發《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
[19]USNews. (2023).Yale University Academics.
[20]Yale College. (2024).Choosing a Major.
[21]Harvard. (2024). About.
[22]Harvard T.H.Chan. (2024).Change in Degree or Department.
[23]耿有權&張譯丹.(2024).如何在本科階段培養跨學科人才?——以哈佛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爲例. 高教探索(01),61-67+105.
[24]清華大學. (2023). 爲先書院本科培養方案.
[25]清華大學. (2023). 本科生報考指南.
[26]清華大學. (2022).2022-2023學年度清華大學本科專業設置.
[27]郭建如&鄧峰.(2023).高等教育學科結構與產業結構的適配性研究——基於高校畢業生學用匹配及就業質量的視角. 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01),1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