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一輛車虧十幾萬,經銷商爲啥這麼難

導語

Introduction

價格戰場,車企拔槍,最先倒下的卻是經銷商。

作者丨李思佳

責編丨杜餘鑫

編輯丨何增榮

“我看新聞說,有的經銷商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是真的嗎?”

“怎麼可能,經銷商那麼賺錢,現在無非是少賺了點,沒那麼恐怖......”

前幾天,朋友A轉發了一篇關於經銷商生存的話題時,將上述問題拋到羣聊裡,另一個朋友立刻否認了他的觀點,表示雖然現在汽車降價比較普遍,但經銷商也只是少賺了點,還不至於到了虧損嚴重和生存艱難的地步。

而我看到他們的對話後,也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經銷商現在的處境,確實挺危險。”

這並非危言聳聽,而是有數據支撐的。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經銷商銷售完成情況分化得非常明顯,只有不足20%的經銷商完成了既定的銷售任務,超八成汽車經銷商未完成任務,這其中,甚至有13.5%的經銷商,任務完成率不到五成。

哪怕是在汽車“以舊換新”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釋放了一定消費潛力後情況有所好轉,哪怕是不少汽車廠商給經銷商降低銷量指標,尋求銷售體系健康度,但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顯示,7月,經銷商綜合庫存係數爲1.50,環比上升7.1%,同比下降11.8%,庫存水平仍處於警戒線位置。

扎眼的數據背後,是汽車經銷商生存狀況已然亮起了紅燈。

經銷商模式,正在經受考驗

一個月前,廣匯汽車因股價二十日連續跌破一元警戒線,上交所向廣匯汽車下發事先告知書,將對廣匯汽車股票及可轉換公司債券作出終止上市的決定,震驚業界。

同時,這也意味着這家中國汽車經銷商的龍頭,已經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作爲國內頭部汽車經銷商集團,廣匯汽車從銷售大通、通用和日系“兩田”開始,到收購寶信汽車、尊榮、鵬峰等同行,再到進軍豪華品牌、汽車融資和二手車市場,憑藉銷售品牌之多和涉及服務範圍之廣,成爲業界龍頭,巔峰時期坐擁近700家4S店,營業額高達1704億元。即便到了2023年,廣匯汽車依然保持着千億級別的營收規模,淨利潤達6.29億元。

去年5月,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2023年中國汽車經銷商集團百強排行榜》顯示,廣匯汽車在各大經銷商集團中在乘用車總銷量中排名行業第一,營收規模排名第二。

然而,就是這樣一家經銷商巨頭,今年上半年已經淨虧損5.83億元至6.99億元,退市前的市值已經縮水到了65億元--如果退市,廣匯汽車也將成爲史上面臨退市時市值最高的公司。

在業界人士看來,廣匯汽車的遭遇不僅標誌着其自身命運的轉折,更預示着汽車經銷商模式大逃亡的序幕正在拉開。

是的,在廣匯汽車受挫前,包括廣東永奧、江蘇森風、中通集團、利豐汽車、重慶龍華等就已經被曝出旗下多家4S店倒閉、破產和退市等情況。個體的暴雷或許是因爲自身的經營不善,但集體受挫則說明汽車經銷商現狀的低迷。

數據顯示,上半年,汽車經銷商盈利呈現顯著下降趨勢,僅有27.3%的汽車經銷商實現盈利,這一數據在3年前超過了50%,而2023年,能夠實現盈利的汽車經銷商佔到總數的37.6%。可見,連年的虧損,已如同陰霾般籠罩在汽車經銷商的上空,壓得它們喘不過氣。

歷史的塵埃,落到每個人的身上都是一座大山。

汽車經銷商的集體受挫,反映到更下沉的4S店內,則是無盡的虧損和心態的崩盤。

“今年上半年,我們店平均每個月都要虧損100萬~200萬元......從業十幾年,沒有經歷過這麼大的壓力。”近日,有媒體採訪某豪華品牌經銷商時,銷售人員這樣說道。

誠然,關於4S店的虧損情況,我們目前還沒有更爲具體和真實的數據,但這並不代表經銷商說謊了,因爲經銷商類似的表態還有很多,如此前也有媒體報道過,一家位於北京朝陽的某主流豪華品牌的經銷商,在6月賣車就賠了100多萬元。

看!哪怕你是豪華品牌,在“城門失火”的市場也儼然成了被殃及的“池魚”。於是,我們便看到了開篇朋友轉發的文章中提到“某品牌4S店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的消息。

巨大的虧損導致經銷商的情緒開始失控。

上半年,已經曝出多家汽車經銷商“造反”的新聞,從保時捷經銷商因爲庫存壓力“逼宮”德國總部,到北京現代經銷商聯名要求暫停提車,這場“雨露均沾”的虧損,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汽車經銷商的頭上,哪怕你是豪華品牌,也難逃這一場浩劫。

目前,汽車經銷商的悲觀情緒還在蔓延,它們對下半年汽車市場預期謹慎,認爲汽車市場整體維持去年水平,終端銷量面臨下行壓力。

爲什麼這麼難

自從2020年的口罩事件,汽車經銷商模式便遭遇挑戰。

在2020年至2022年間,國內汽車4S店的退網數量,分別爲2362家、1400家和1757家,到了2023年,這一數字攀升至2540家,創下歷史新高。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隨着越來越多經銷商集團暴雷,4S店退網數量預計還會進一步增長。

這不禁讓人產生疑問:自從經銷商模式出現以來,這種讓生產商與經銷商之間建立了緊密關係的模式,迅速成爲成熟的汽車銷售模式,但一路走來這麼多年,眼下爲什麼突然這麼難?

以廣匯汽車爲例,其財報內對虧損的解釋是:行業競爭加劇,車企爲搶奪市場份額大打價格戰,使得公司新車銷售規模和毛利率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滑。

當然,賣不出去車是大家最先想到的問題。畢竟作爲商品,汽車產品是保持汽車廠商和經銷商生態鏈平衡、健康的直接原因。

那些單車利潤高和品牌溢價能力強的車型,大多是豪華品牌,它們不僅是消費者的心頭好,更是經銷商的香餑餑,它們決定了經銷商的賺錢能力;而那些單車利潤低但能夠走量的車子,同樣受到經銷商的歡迎,主打一個“薄利多銷”,讓量變引起質變。

但當汽車產品銷售規模上不去的時候,汽車經銷商模式就會遇到挑戰。

“庫存越來越多,壓力很大,本來就很便宜了,再打折把底褲都要賠出去了。”

“平時來看車的人也很少,也沒有什麼新產品。”

汽車公社在採訪某主流品牌和二線品牌的銷售人員時,分別得到上述回覆。在銷售眼裡,他們各有各的難,當產品在銷售端受阻,加上人力、水電和房租等成本壓力,4S店的虧損在所難免。而在這種情況下,越是豪華品牌,成本越高昂,讓經銷商難以長時間維持經營秩序。

賣車不賺錢的問題,同樣困擾着經銷商。

當前車市的價格戰愈演愈烈,受目前終端優惠力度加大影響,部分經銷商已經出現“越賣越虧”的情況。於是,我們便看到了前文中銷售所說的“賣一輛車虧了十幾萬”。而面臨越賣越虧的現狀時,很多經銷商甚至不願意賣車了。

不過,大部分經銷商還是儘可能賣車,因爲它們的庫存壓力同樣難以解決,賣車不僅還能回籠部分資金,還能在完成主機廠考覈的同時,拿到相應的返點,儘可能地減少經營損失。

同時,部分品牌的廠商也已經開始採取措施爲經銷商減壓,其中吵得最熱的便是7月份BBA相繼退出價格戰,對價格進行回調的消息。

當市場還在調侃,BBA此舉無非是“從10個人身上各賺1萬元”,變成“在1個人身上賺10萬元”的時候,這些品牌很多門店的庫存車輛和之前相比,已經變得可控了。可見,部分強勢品牌在採取措施後,還是能夠有效緩解經銷商的經營壓力的。

另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爲,傳統汽車經銷商的生存壓力增大,是市場變遷的結果。隨着中國車市在新能源賽道突飛猛進,從特斯拉到“蔚小理”,再到其他新能源品牌紛紛建立直營模式,自營店開始衝擊傳統的經銷商模式。

因爲重資產模式給經銷商帶來庫存壓力和資金壓力,尤其是市場下行時,經銷商的資金鍊就會遭遇考驗,甚至稍有不慎就會資金鍊斷裂。而後,就會帶來包括庫存車輛處理、主機廠返利、客戶權益、員工遣散等一系列問題,讓經銷商乃至傳統銷售模式的生態鏈條遭受重創。

相比之下,直營店採取訂單模式,免去了庫存壓力,總體成本小,成爲市場發展的新選擇。

總之,無論是價格戰的受害者,還是品牌優勝(參數丨圖片)劣汰的選擇,抑或是時代變遷的結果,經銷商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戰。看着將倒的廣匯汽車,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的下一步會是哪裡,而經銷商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順應市場趨勢下,連同品牌方展開一場持續的自救。

|李思佳|

反香菜聯盟頭目、公社一樓雅座長期霸佔者

THE END

微信號|iAUTO2010

估值1150億的華爲車BU,戳破了中國車市最殘酷的現實

鼓勵新能源車開6年報廢,你還敢買電車嗎?

跑高速不收費,氫能源車有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