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前後野釣,釣位選擇3大原則,選對地形大魚排隊咬鉤

秋季的氣候以秋分前後作爲適宜,這也是秋季釣魚旺季的開始。過了白露之後晝夜溫差開始變大,水溫有下降的趨勢,魚兒逐漸恢復精神。到了秋分時,太陽開始直射南半球,此時北半球纔是真正降溫的開始。民間釣魚諺語對秋分前後的魚情描述是這樣的:秋分魚舒展,跳舞翻浪花。在魚好釣的季節,同樣講究天時地利,不過氣溫條件極爲適宜,適合出門的天氣很多,地利的選擇就成了重中之重。

一、不釣小水面

在釣魚圈一直都有“屁股理論”的說法,指的就是釣位的選擇是成功的關鍵,至於釣組、餌料、技巧只佔比較小的一部分,因爲資源纔是最重要的。選擇釣位還涉及到水面的選擇,這同樣是釣到大魚的關鍵所在。想要釣大魚,自然要去較大的水面才行。因爲小水面幾乎沒有大魚,主要是以鯽魚、黃顙魚以及各種雜魚爲主。秋分前後大魚的進食量開始增加,這也是很多大水面出魚的關鍵時期。很多大水面因爲魚的密度比較小的緣故,空軍機率非常高,但是在春季的晚春前後,秋季的仲秋前後,還是有一段魚情較好的時機的,所以江河湖庫等大水面纔是此時比較好的選擇。

二、不釣深

釣深還是釣淺這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因爲有時候釣位的地形得當,還是會因爲深淺不同造成魚獲的重大差異。我們都知道秋季選擇釣位有三種說法,分別是釣淵,釣蔭,釣邊,對於秋分前後來說,這三種說法其實都有一定的道理。釣深水,是因爲秋季中後段降水天氣開始減少,水位開始下降,這時候魚兒喜歡躲在深水區域。樹蔭、橋下更加涼爽一些,也是比較適合釣魚的地方。而因爲水溫下降的緣故,魚兒開始長時間在淺水覓食,所以不用釣深水,因爲深水不如淺水食物豐富。總體來說,秋分前後到秋末階段,都是以釣淺水爲主。

釣淺水需要注意天氣、釣位地形的選擇。比如晴天出門,中午前後高溫而且強光,魚兒會退回到深水中,但是早晚階段可以正常釣淺。如果是陰天出門,氣溫涼爽而且不曬,大魚在淺水覓食的時間會變長很多。並且隨着氣溫的下降,就算是晴天出門時,大魚在中午前後停口的時間也會逐漸變短。如果是雨天出門,那就更要釣淺水了,因爲雨天的大魚是會靠邊覓食的。釣淺的時候地形的選擇上一定要注意安全因素,選擇魚感覺安全的地形,比較經典的就是有坡的地方,這是深淺水的位置,是大魚最喜歡藏身和覓食的地方。

三、不釣遠

不釣遠的原因和不釣深是完全一樣的,魚類的覓食一般都是沿着岸邊一定的距離進行的,到了魚類覓食的旺季時,魚類主要在離岸距離不遠的地方活動,還是因爲遠處食物不如近處豐富。釣近的時候同樣要注意地形的選擇,因爲很多地形大魚是不敢進入了。比較建議的選擇是大灣子、灣子兩側,因爲灣子是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還有渾水、水流平緩的特點,是非常適合覓食的區域。魚會沿着岸邊一定距離進入灣子,必定會經過灣子兩側。其實春季野釣大魚時,最開始有大魚的地形就是向陽的大灣。還有一些湖庫有支撐,應該選擇支汊和湖庫的連接處,這是因爲支汊食物更加豐富,大魚會從湖庫進入支汊覓食,這種地形就成了比較好的魚道。

最後要注意颳風對選擇釣位的影響,如果有風的天氣出門,進入晚春之前都比較建議釣逆風。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