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涼學堂 | 什麼是菩薩戒?
相比於三皈、五戒、八關齋戒,許多初學佛法的居士對在家菩薩戒比較陌生,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了解學習,方便大家發心受持菩薩戒。
菩薩戒的種類與區別
菩薩戒是修大乘菩薩道者所受持的戒律,乃諸佛之本源,菩薩之根本。在我們漢傳佛教的大藏經裡,大乘律菩薩戒本有四類:
第一、梵網經菩薩戒本,有十條重戒、四十八條輕戒;
第二、菩薩善戒經,有八條重戒、四十八條輕戒;
第三、瑜伽菩薩戒本,這有兩個版本:
一是曇無讖三藏所翻譯的菩薩戒本,也就是瑜伽菩薩戒的同本異譯——地持菩薩戒,有四條重戒、四十一條輕戒;
二是玄奘三藏所譯的瑜伽菩薩戒,是四條重戒、四十三條輕戒;
第四、在家菩薩戒,出自優婆塞戒經的受戒品,內有六條重戒、二十八條輕戒。
這四類菩薩戒本中,梵網菩薩戒與瑜伽菩薩戒(包括地持菩薩戒)通於出家在家,也就是說無論出家在家,四衆弟子都可以受。 菩薩善戒經是專對出家菩薩說的,第四類在家菩薩戒(六重二十八輕)則是專對在家菩薩說的,靈隱寺所授的在家菩薩戒即是第四類。
菩薩戒的內容與前提
菩薩戒的內容爲三聚淨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饒益有情戒三項,即聚集了持律儀、修善法、度衆生等三大門之佛法,作爲禁戒以持守之。我們都知道,三皈五戒是盡形壽的,而菩薩戒是超越時空、直至成佛的,其特色涵蓋了七衆戒,而又超勝一切戒。
求受菩薩戒的前提因爲菩薩發心,也就是爲了廣度衆生,所以不發上弘下化的菩提心,便不能稱爲菩薩。 據《梵網經》記載,菩薩戒雖有十重戒、四十八輕戒等戒相,但是它的根本精神是發菩提心,如果忘失菩提心,就違反了菩薩戒的根本精神。 因此《菩薩善戒經》說: “有二因緣失菩薩戒,一者退菩提心,二者得上噁心。 ”所以,發菩提心是菩薩戒有別於其他戒的最大特點,也是我們求受菩薩戒的必要前提。
菩薩戒的功德與利益
佛陀在《遺教經》中對於持戒的重要性曾有明示:“大衆應當尊重珍敬波羅提木叉,持戒者,如暗遇明,貧人得寶。”但是畫餅不能充飢,一切還是要自己親身實踐,才能體悟。所以,學佛的人應該要受戒,更重要的是必須嚴持淨戒。
具體到菩薩戒,南嶽慧思大師在《受菩薩戒儀》中提出了菩薩戒的八種殊勝功德:
一者道場殊勝,菩薩發心,受此大戒,越六趣三乘,直至菩提。
二者發心殊勝,若人一念,發起大悲大智,受菩薩戒,即超二乘。
三者福田殊勝,假使有人供養滿世界大阿羅漢,不如供一受菩薩戒者。
四者功力殊勝,受小乘戒譬如螢火,受菩薩戒譬如日光。
五者滅罪殊勝,受戒破犯,猶勝外道,以戒威力,設墮惡道,受罪輕微。
六者受胎殊勝,受菩薩戒者,若有胞胎,常爲天龍善神共守護故。
七者神通殊勝,受菩薩戒者,能攪長河爲酥酪,變大地作黃金。
八者果報殊勝,受菩薩戒者,當生蓮華藏海,受法性身,一得真常,永不退轉。
受大乘菩薩戒,既得如是廣大功德,因此凡是信仰佛法者,皆應發起菩提心,求受菩薩戒,以此爲基,直趣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