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大學生陳爲廷斥責教育部長,我看到了什麼?
最近新聞版面吵得沸沸揚揚就是大學生陳爲廷痛罵教育部長一事,名嘴、學者、還有各界長輩們都做出了些評論,新聞末端的討論串和臉書上的各方發言,大家紛紛一抒己見、各有觀點,甚至於利用網路將陳爲廷起底;我想大陸人民或許會感到臺灣的民主實踐真徹底,學生居然可以在殿堂上公開指責怒斥官員,光就此舉動就會嘖嘖稱奇、歎爲觀止吧!(說真的,還蠻想聽聽在臺陸生對此事件的看法,希望聯合報記者來訪談一下吧)
欲瞭解這個新聞始末,請先看這段影片內容還原當時的情況,才能進一步探究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事?陳爲廷爲什麼這樣當面直嗆部長?又爲何大家要以不禮貌的行爲舉止來解讀呢?
【現場實況不中斷錄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HA7QEgnTbY&feature=share
根據這15分鐘的影片,我就此記錄個人對此事件的觀點看法,分三部分來陳述解讀: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失敗的?上臺時要用什麼態度表達意見、中國長期帝制下的遺毒…
(1) 學生所接受的教育是失敗的?身爲國立大學的高材生,既不尊師重道又目中無人的當面痛罵教育部長,這種既失禮又脫序的行爲舉止,不少家長和網友大力斥責、直指教育失敗,並認爲該生日後能以此態度在職場上表現勢必受阻。
教育從來就不單單只是學校的事,一般人先接受的往往是家庭教育,其次纔是傳道、授業、解惑的校園教育(如果還有的話?),接着是現實環境、傳媒內容的社會教育。從近年來臺灣的政黨已經兩次輪替但經濟環境仍不斷衰退,物價高漲走入負利率時代、新鮮人求職不易且薪資過低、政策不當出路受阻…這些現實情況是我們這些大人所造成的。學生未入社會卻先揹負鉅額學貸,出路茫然只好採取延畢,前陣子媒體報導寧願離開臺灣遠赴澳洲打工當臺勞,也是事出有因。
扯的有點遠,我拉回來說。學校教育學生念好書是盡己本分,但也要爲將來職場發展做好準備。此外還要求:在行爲上要禮貌應對、敬老尊賢、尊師重道;在學習上不要拘泥形式死讀書、自由發想觸類旁通、並勇於表示意見;在課外活動上鼓勵多參與多接觸、培養多元思考和觀察能力、關懷弱勢培養同理心。(這是學校的教育理念,沒錯吧!)
從網路得知陳爲廷建中畢業進入清大後,積極參與一連串的抗爭活動,除了這次旺中反媒體壟斷外,在反國光石化、苗栗大埔事件、華隆罷工案中,都可看到陳爲廷的身影;也由於先前曾擔任蔡英文苗栗競選總部的工作人員,因此被貼上綠營職業學生的標籤 (這應該只是政黨傾向)。對於這樣參與社會改革運動、關懷弱勢團體族羣、對不公不義事件「贊聲」的熱血青年學生,不正是學校當局所期許教育成功的一部分嗎?還是說,只希望學生前往窮鄉僻壤輔導孩童課業,或是到老人安養院擔任志工這類課外活動,不要去碰觸威權的公部門,即使是不當的政策也要選擇沉默呢?當然,這次嗆聲斥責以下犯上的舉動,絕對是不符合禮貌的行爲,但陳爲廷爲什麼會選擇這樣的方式表態?身爲大人的我們給他怎樣的錯誤示範?事後是否有善盡做些正確引導的動作呢?(2) 上臺時要用什麼態度表達意見當立委讓陳爲廷上發言臺對部長說話,學生開門見山就直接開罵說重話表達不滿,卻也直指談話的核心重點,相信現場媒體應當見獵心喜吧,因爲這絕對是新聞炒作的好材料。經過一番激昂的意見陳述,我們聽見了部長並未如他所說:「支持學生參與公共事務,並願意在學生表達教育政策看法時,出來傾聽大家的心聲」;因爲當學生多次前往教育部陳情”教育商品化”的問題(常態學費調整方案),希望部長可以出來與學生對話,但當時他並沒有走出來,也因此纔會被罵「僞善」「說謊」的部長。
我不清楚立委找學生列席並上臺發言的出發點,是純粹爲了讓教育部長難堪?抑或讓部長親耳聽見「發函關心」事件,對參與運動學生的反彈聲音?還是爲了協助多次求見不成的學生有公開對話的機會呢?
我認爲陳爲廷事前已經知道將會出席這場會議,並且有上臺說話的機會,從事多次社會議題活動的經驗,他也掌握了羣衆演說的口味,所以一開口就語驚四座。對此後續衍生出的一連串韃伐,我不想管立委的動機爲何,其實我比較想知道在陳爲廷的心中,對於發言所期許得到部長怎樣的迴應。如果只是一開始與結尾不斷提及的「部長請你對我們道歉」,那就真可惜了這次費心的安排。學生本有機會表達對「教育商品化」的憂心和期盼,並於現場立委的撐腰和現場媒體記錄的情況下,要求部長承諾召開公聽會和暫緩常態學費調整方案,完成之前多次陳情的未竟之業。除非,學生們已經徹底失望打算另闢戰場,自然就另當回事。
當然有人提到對部長說話爲何不能遵守禮儀,好好地緩緩地陳述(非質詢)個人意見呢!是啊,我們講求尊師重道、長幼倫理,說句不客氣的話:各位大人們啊,怎樣的情況你會不顧禮節而大動肝火呢?我相信大家都有過這種情況。(3) 中國長期帝制下的遺毒華人自古尊崇儒家思想,所以特別強調上下以禮、階級有別,對於那些沙文霸權我們也習慣禁聲不語,畢竟一切以和爲貴嘛。是這樣嗎?長期的帝制讓我們對權貴低頭,即使早以民主化多年的臺灣,仍存有不興事求平和的特質,默默承受身邊不公不義的對待,頂多茶餘飯後八卦閒扯淡,或是在電腦後方大放厥詞,最終再說一句「啊,這也沒有辦法了,我只是個小老百姓,還能怎麼辦?」
立委洪秀柱譴責陳爲廷的行爲說「社會價值道德觀崩盤」、「這樣下去社會就完蛋了」,但過往小辣椒在殿堂上羞辱官員的畫面被網友找出來後,她卻說我是立委,學生們選上立委再說。這又是典型的大人在說話,小孩子乖乖閉嘴的心態。假若我們想要就事論事表達看法,卻還要看階級層次、要看年紀輩份、面對威權還要以禮節優先,這就難怪會有「不吵的人沒有糖吃」這句話,臺灣社會也只能僵化不前。
體制內可以和平解決的問題,相信沒有人願意甘冒不諱;就因爲政府當局仍有濃厚的父權思維,對於抗爭對立的言行就認定違背常倫,而只想打壓不願探究事出何因。如果好好的說話就可以解決所有問題,我想請問出社會多年已久的大人們,你真的是這樣處理生活上那些狗屁倒竈的鳥事嗎?別再拿禮貌來解讀這件事,修養再好的人也有脾氣,跨越了最後底線,那就只能求目的而不在乎手段了。
最後,對於這起事件,我衷心謝謝年輕學子願意以青春熱血付出,關心社會議題參與公共事務投身改革行列,如果沒有這些毛頭小子自以爲是的出頭抗爭,沉默的大衆永遠只會是埋在沙堆中的鴕鳥,事不關己的冷漠以對除非大難臨頭。學生們還年輕,操作上自然不純熟,我們已經搞壞了整個大環境,他們在償我們的欠下的帳,對於這些青春正盛的青澀發聲請掌聲肯定,並給予機會導正包容對待吧。
●作者針線包,新北市三峽,大學畢,某商業網站主管。本文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