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耗不起!博士研究生他讀了六年還沒有畢業,外審屢屢受挫
這是一個令人倍感沉重與悲傷的故事!
有這樣一位博士研究生,自 2018 年滿懷憧憬與抱負踏入讀博的征程,時光匆匆,如今已然來到了第六個年頭。然而,畢業的曙光卻依舊未能照亮他前行的道路。
其關鍵原因在於畢業論文的送外審環節屢屢受挫。要知道,在現行的博士畢業審覈機制中,盲審評分必須達到 B 及以上纔有機會順利畢業。可命運似乎總在捉弄這位勤奮的學子,偏偏他的論文有個 C 的評分。
據相關研究表明,博士論文的盲審通常極爲嚴格,評審專家會從創新性、學術性、邏輯性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判。而這位博士的論文,或許在研究方法的應用上不夠精準,導致研究結果的可靠性受到質疑,例如在某個關鍵的數據處理環節出現了偏差。又或許是論文的論述邏輯不夠嚴密,在論點的推導過程中存在漏洞,使評審專家難以信服。
這一次次的被卡,給他帶來的不僅是學業上的壓力,更是心理上的巨大折磨。長時間無法畢業也讓他面臨着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種種期待與壓力。家人的關切目光,朋友的問詢,都化作無形的重擔,壓在他的心頭。
然而,即便如此,他依然沒有放棄,仍在黑暗中摸索,期待着有朝一日能夠突破這道看似難以逾越的關卡,爲自己多年的辛勤付出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網友們對於他拼搏了六年都沒有畢業都紛紛表達自己的看法——
“可憐,可嘆,六年青春,令人心酸,本該風華正茂,意氣風發,卻被論文熬白了頭,何時是個頭?論文再修改,還能改出花來?滿紙辛酸淚!”
“六年讀博還沒畢業,這學位讀的比西天取經還難,不過我相信堅持就是勝利。”
“應該支持網友的說法,大學就應該嚴進嚴出,保證質量,而不是像現在寬進嚴出,沒畢業的不論什麼學歷都應該淘汰。”
“方向沒找準,深度不夠,課題不新穎。自己雖聰明優秀,但沒體現在科研成果上,評委看不不出來,怎敢給過。程序必須合規,評委的飯碗也金貴!其實論文只要送審被接收了,然後按照審稿意見,逐條補充修改再投就快了。”
不畢業這種情況其實也在情理之中,相當正常。當下,不管是大學教育,還是碩士、博士階段的深造,整體上都呈現出寬進嚴出的態勢。寬進的模式無疑爲衆多學子提供了繼續學習、提升自我的寶貴機會,使得更多人能夠邁入高等教育的大門,追逐知識與夢想。而嚴出則是爲了確保教育的質量和水準,畢竟高等教育所培養的人才應當具備紮實的專業素養和卓越的能力。
誠如所言,這樣的狀況每年都會毫無例外地出現。其中最大的根源就在於擴招的速度過快。隨着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的增加,各大高校紛紛擴大招生規模。然而,每年可供畢業的博士名額卻相對有限,這就導致在審覈環節不得不提高標準,嚴格把關。
實際上,這確實怪不得學校。學校的出發點也是爲了保障學術的嚴謹性和學位的含金量。而最大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學生自身。就拿論文連續被卡審來說,這充分說明存在的問題着實不小。
從學術的角度分析,或許是論文的選題不夠新穎獨特,缺乏對前沿領域的探索和創新。比如,在某些熱門研究方向上,前人已經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如果不能找到獨特的切入點,就很難脫穎而出。又或者是研究過程不夠嚴謹,數據採集和分析存在疏漏,導致結論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也可能是在撰寫論文期間投入的精力不足,沒有進行充分的調研和思考。亦或是對審覈標準和要求的理解不夠透徹,沒有針對性地進行完善和優化。
總之,面對論文卡審的困境,學生應當深刻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以更加嚴謹、勤奮的態度去攻克難關,爭取早日達到畢業的要求。還有兩年的時間,好好努力,爭取早日畢業。
親愛的讀者,對於一個博士讀了六年還沒有畢業,每次都卡在外審上這件事,你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