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寂寞 德國政府推出對抗孤獨感政策

德國聯邦家庭事務部近日推出「聯邦政府對抗孤獨策略」政策計劃書,希望透過一系列具體施政措施,幫助對抗孤獨感,進而減少個人罹患心臟病、憂鬱或失智症等疾病的機率,也提高民衆參與公共事務意願,保障民主制度運作。

德國憂鬱和自殺預防基金會調查,相較於疫情前,日常感到孤獨的德國人增加40%;每4名成年人中,就有一人表示自己感到「非常孤獨」。不僅老年人,孤獨感正成爲影響所有年齡羣體的普遍現象。

北萊因-西發利亞邦(Nordrhein-Westfalen)邦長伍斯特(Hendrik Wüst)介紹這份研究報告時表示:「孤獨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新社會議題,它不僅對受影響者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也挑戰着我們的社會系統,損害民主體制。」

針對孤獨感蔓延問題,綠黨籍聯邦家庭事務部部長鮑斯(Lisa Paus)在一場論壇中談到孤獨感與年輕人民主疏離之間的關聯。她指出,孤獨的青少年可能會感到與社會脫節,從而對民主制度和其決策過程產生疏離,這種疏離不僅影響年輕人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還可能導致對民主和現行制度的不信任,導致更容易相信陰謀論、假訊息,向極端主義傾斜。

爲應對這一挑戰,鮑斯於2023年末推出「聯邦政府對抗孤獨策略」(Strategie der Bundesregierung gegenEinsamkeit)政策計劃書,希望透過一系列具體行動,有效解決孤獨帶來的醫療負擔與社會問題,其中包括透過教育提高公衆對孤獨的認識、挹注更多資源給社工等幫助人們對抗孤獨的專業人員、增強地方社區內民衆彼此間的聯繫、建立政府跨部門合作實現抗孤獨計劃等。

不過計劃書推出同時也遭致批評,一方面有評論指出它的創新性不足,例如計劃書中建議的老青共居、幫助老人學習數位技能以更融入社會等方法許多地方政府已經在做;策略過於依賴現有結構和程序,也缺乏對老年人之外其他易受孤獨衝擊羣體的關注。

另一方面,「聯邦政府對抗孤獨策略」有高達111項具體施政措施,實現措施的資金要從哪裡來?對抗孤獨的計劃中有許多需要長期和持續投入的社區支援項目,目前財政預算不足,將限制這些計劃的有效和可持續性。

儘管「聯邦政府對抗孤獨策略」仍存在創新與預算不足的問題,但各地邦政府現行的對抗孤獨行動已頗具成效,譬如阿爾高地區(Allgäu)的地方政府與業者共同開發了一款類似Tinder的配對交友軟體Hilver,可針對如散步、喝咖啡、陪伴看診等特定活動,媒合當地需要幫忙與願意提供支援的居民,透過操作簡易的數位平臺來建立人與人的連結,消解民衆的孤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