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當不塑之客 替代品商機涌現

大陸青海西寧康西一處市場內,每個攤位均掛有可分解分類購物袋,方便市民購物。(中新社

大陸限塑令上路至今,過去喜歡使用無法分解的塑膠製品,包括吸管、塑膠袋商品都在被禁止之列。因此也衍生了龐大的替代商機,例如紙吸管或是可分解塑膠製品,都將成爲這次限塑令的最大贏家,而相關原物料行情也跟着水漲船高,並吸引企業開始卡位或擴廠,搶搭限塑令商機列車

現實生活中,塑膠袋的年使用量超過400萬噸,約合每天使用30億個塑膠袋;塑膠吸管近3萬噸,約合460億根,人均使用量超過30根;快遞和外賣塑膠包裝的年消耗量則分別爲180萬噸和50多萬噸。

而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塑膠製品累計產量8184萬噸,塑膠薄膜產量達1594.62萬噸。相比之下,2019年生物可分解塑膠消費量僅爲52萬噸,在限塑令逐步實施的未來5年時間內,將有龐大的市場尋求相關的替代品。多家上市公司已加快佈局步伐,擴大相關替代品產能、佈局包含原材料生產的完整產業鏈

由於目前可替代方案中可分解購物袋成本高、產能不足以及布袋便利性和應用場景有限,而紙製品的產能充足,生產技術成熟,成本優勢明顯,是塑膠製品的最佳替代品。其中,白卡紙作爲食品包裝紙有望率先成爲外賣餐盒的替代品,香港羣益證券預計2021年將有約50萬噸白卡紙的替代需求。

近來,已有10多家陸企宣佈進軍或擴大可降解塑膠產能和佈局,其中上市公司包括金髮科技金丹科技等公司,非上市公司有藍晶科技、海正生物等。紙類包裝涉及的主要企業則包括博彙紙業太陽紙業、晨鳴紙業與仙鶴股份等,正在爭食這塊限塑令替代肥肉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