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置倉的下一個十年,何處尋增長

「前置倉是否是僞命題?」十年前這個行業吵得熱火朝天的問題,至今已無人提起。

從早期創業企業的不斷試錯鋪路,到如今山姆、永輝大規模入局;從虧損到盈利,再到成爲零售企業核心增長點;十年間,前置倉的商業供給模式已得到驗證。

如今,用戶側逐漸形成30分鐘即時達的消費習慣,而基於本地的整套供應鏈體系也逐漸成熟。而這種新形態激發出的本地消費需求,與電商形成了新的差異化增量,吸引更多實體商家入局嘗試。即時零售需求端與供給端之間飛輪開始轉動,前置倉作爲即時零售的商家主體、倉配節點,已成爲不可或缺的一環。

在前置倉模型跑通後,傳統商超、連鎖品牌、中小商戶,以及各路渠道商,已經踏上了發展前置倉的第一步。

我們對於前置倉的討論,也從模式真僞轉變成其他議題——當下做前置倉的競爭點是什麼?前置倉未來增長點在哪兒?

十年市場培育後,前置倉模型跑通

前置倉模式被普遍認爲起源於2015年左右生鮮電商解決「最後一公里」時的產物。由每日優鮮等創業公司提出,通過不斷融資來自營自建的方式跟進。

十年後的今天,前置倉模的商業模式已經逐漸成熟。

從商家側來看,前置倉爲入局玩家帶來了切實收益。無論是核心業務起源於前置倉的創業公司,還是通過前置倉做線上業務的傳統商超,亦或疊加前置倉做雲超的便利店、中小商家,均實現了業務增長。

叮咚買菜實現連續六季度盈利;樸樸超市全國超7成門店盈利;山姆在中國佈局近500個前置倉,其線上銷售佔比47%,與線下基本持平;「倉店合一」的永輝超市今年Q1淨利潤達7.36億元,同比增長4.57%;天福便利店佈局外賣倉後,其即時零售銷售額同比增長230%。

率先試水者的階段性勝利引得各類玩家紛涌入局,所帶動的消費者心智變化又促使前置倉市場進一步成熟、擴大。市場規模激增也正是前置倉模式成熟的第二個標誌:根據《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2023)》數據顯示,2022年至2023年間,前置倉市場規模年均增速超過50%。從倉店數量增長情況看,2022年和2023年前置倉數量的年均增速超過100%,尤其是平臺倉數量的年均增速超過250%,而門店數量的年均增速爲73%。

在具備足夠的玩家數量、市場規模、消費者心智後,前置倉模式從最初的無序探索,演變出分化明確的產業結構與盈利模型,這是前置倉模式成熟的第三個核心標誌。

具體來看,前置倉產業結構包括倉店商家、即時零售平臺、供貨商、第三方配送企業、技術服務企業等;各個環節通過其獨立的盈利模型協同運轉,有效規避了昔日前置倉企業「單打獨鬥」承擔從倉儲到配送所有環節損耗帶來的虧損難題。

總體而言,前置倉模式經過十年的演變與試錯,其價值得到普遍認可,已成爲各類型消費零售企業勢必佈局的一個「標配」環節。其商品品類、配送時效等業務形態,以及各企業的入局方式,則與前置倉最初的模型產生了較大的改變。

前置倉的核心是本地供給

分析目前牌桌上幾個重要玩家的發展現狀,便能理解前置倉模式的一些特點與演進方向。

首先是出身於生鮮電商的叮咚買菜與樸樸超市。叮咚買菜從2022年Q4開始實現單季盈利。在此之前,叮咚買菜無法盈利所遇到的核心問題是,生鮮食雜的毛利率低,很難以平臺模式運營,其成本也無法隨着規模擴大而被分攤。

叮咚買菜前置倉履約費用的大頭,在於人工費用,包括每個倉所配備的生鮮加工人員,以及自建的配送團隊。爲儘可能增進用戶體驗從而累積復購,叮咚買菜的人工費用與其前置倉數、訂單數成正比增加。

叮咚買菜扭虧的思路是不再悶頭尋求規模效應,而是大力投入自有品牌、預製菜等利潤高的產品,並持續推行包括退出非重要市場在內的降本增效舉措,從根本拉高毛利率。受此影響,毛利率已經多個季度穩定在30%以上,比一般零售企業高出近十個百分點。

雖然第一批前置倉玩家源自生鮮電商,但可以看出,單一生鮮品類的客單價與購物頻次,並不足以支撐前置倉的運轉。品類擴張,是現今前置倉生存的一個關鍵。

品類擴張的方向一方面如同叮咚買菜,圍繞「吃」這一垂直場景做到足夠深入,其商品品類包括但不限於預製菜、乳品烘焙、火鍋燒烤、母嬰食品、廚房用品等。另一個方向則是將品類擴大至超市百貨,比如除了售賣生鮮食雜,家電、美妝、母嬰、鮮花、文具、寵物、五金、日用品、等大型商超中會有的品類,均可在線上樸樸超市一家店內進行採買。

而在品類擴張中,自有品牌是重中之重。雖然開發自有品牌有較大不確定性,但容易形成獨家的商品供給,提高利潤率和競爭力。目前盒馬的自有品牌銷售佔比已經達到35%,而叮咚買菜的自有品牌銷售佔比也在30%左右。《2024年中國便利店發展報告》顯示,2023年已有近九成便利店開通線上業務,超過四成品牌表示會加大力度開發自有品牌。

可以看到,前置倉模式誕生的前提是本地線上供給不足,而自營前置倉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豐富本地供給,培養用戶即時消費習慣。隨着互聯網零售企業入局自營前置倉業務,線上平臺對於前置倉與用戶的匹配精度和效率得到質變提升。因此,傳統商超可以借鑑互聯網企業的自營經驗,以更低的成本建設前置倉,依託本地供給優勢後來居上。

據報道,山姆已經開業近500個前置倉,單倉日均1000單,客單價230元,單倉日均銷售額23萬元,主要承接山姆APP「極速達」業務,其核心流量來源爲山姆會員。山姆前置倉普遍可實現30分鐘—2小時配送到家服務,提升了消費者購物便利性。許多山姆會員告訴我們,自己從來沒有或幾乎不前往山姆門店,極速達是其主要購物方式。

更多具備商品與供應鏈優勢的玩家如永輝超市等,也隨同山姆開展了基於倉、店的即配業務,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目前叮咚買菜、山姆等較大的前置倉玩家均爲自營,但還有越來越多中小商家選擇與即配平臺進行商品配送、線上運營的合作,鮮少自建配送團隊與平臺。

總結而言,與誕生之處相比,今天的前置倉模式呈現出幾個特點:

從叮咚買菜到山姆永輝,再到如今的線上商超便利店,基於前置倉模式的即時零售體系逐漸成熟。

在自營模型跑通後,前置倉的最大增長點仍然是本地數以萬計的實體商戶。

此前,盈利能力、邊際效應、市場認知,這些爭議點始終圍繞各個平臺的自營前置倉業務。事實上,前置倉等互聯網平臺的自營業務,大多是對行業新增長的早期探索。其目的是尋求增量與驗證模型,並非實現短期盈利。前置倉模式的起步、培育,直至今日的成熟,便是一個典型案例。

從需求端看,行業越是早期、線上滲透率越低,互聯網平臺的參與度越高,自營的零售新模式越多。因爲行業早期線上供給太少,而平臺需要豐富的商品和服務吸引消費者,逐漸培養消費習慣、吸引商家共同做大市場。商超便利店加大自有品牌比例,也是類似考慮。

以前置倉模式爲例,本地小店的數字化水平與供給能力不高,仍然處在轉型階段,短期內無法滿足本地消費者的線上化需要,因此,通過建設一部分自營或類自營的本地零售基礎設施,承接本地小店消化不了的訂單,彌補當前行業發展增量迅速與本地小店的供給能力不足之間的平衡。

從商家端看,新業務前景不明確、投入成本高,先行自營探索的成本更低。尤其是本地零售行業較分散,很難說服抗風險能力較低的本地商家加入。互聯網平臺小範圍自營做出「最小可行性方案」,可以快速跑通商業模型,降低後續商家經營的風險。

互聯網零售企業自營新業務,可以更好更快地滿足更多消費需求,擴大商家的經營範圍,提高供需匹配的精度和效率,進而給行業帶來不小的增量。以前置倉模式爲例,更低的經營成本、更高的週轉率使得互聯網企業、傳統商超等可以快速開設前置倉,提供更豐富的商品和服務,補充線下的本地供給。這些服務進一步激活了消費者即時零售的需求。

除了叮咚買菜、樸樸生鮮、盒馬等互聯網企業,目前山姆、永輝、天福等商超便利店,也通過自營前置倉獲得了營收增長。爲了抓住線上即時消費增量,全國各大具備供應鏈優勢的成熟零售商,包括傳統商超、便利店小B、個體供應商、品牌零售端,也開始藉助即時零售平臺的力量入局,成爲前置倉核心主體。這些偏向傳統的企業如何提高數字化能力,豐富本地的線上供給,是前置倉業態從10到100的發展關鍵。

在自營+平臺模式並行發展的未來,前置倉的整體生態體系或將得到進一步豐富與完善,除去上述的商家主體與供應商外,運營服務商、營銷服務商、技術服務商的市場需求將大幅增長。目前,夜間急需補充貓砂、海邊遊玩忘帶泳衣等小衆需求,都可以通過即時履約滿足。前置倉補充的本地長尾供給,又將反過來促進即時消費習慣的養成,以及附近商戶數字化能力的提升,本地消費市場增量將進一步挖掘。

經歷了互聯網企業自營探索、傳統商超入局盈利的過程,前置倉模式已經發展成熟,進入到模塊化分工階段。商務部流通產業促進中心發佈的《即時零售前置倉創新發展報告》顯示,2022年、2023年前置倉市場規模年均增速均超50%。在即時零售市場中,前置倉將成爲一大分食者,鏈路各個環節均充滿機遇。

機遇來源於創新,彼時的「實驗性模型」前置倉,將帶動新的萬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