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年金第一單“誕生”回憶錄: 從“零”出發 一步步從希望中走來
“在企業年金市場化運作之前,央國企是主力軍,自第一單標準化企業年金落地之後,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外資企業都開始關注到這種養老保障模式並參與進來,無論是全面建立企業年金制度還是爲高管團隊建立養老保障的探索,都開始活躍了起來,市場也開始不斷髮展壯大。”現已退休的太平養老副總經理楊維利談起20年前遼寧全國第一單企業年金落地時如是說道。
截至2024年二季度末,全國企業年金積累金額達3.39萬億元、參加職工3209.56萬人。
20年前,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第20號令《企業年金試行辦法》、第23號令《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自2004年5月1日起實施,標誌着我國現行企業年金制度正式出臺。然而,從制度條文到市場實踐,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直到第一單標準化企業年金落地,並蹚出一條規範化、示範性運作的道路,才成爲了我國企業年金市場發展的星星之火,隨後以燎原之勢席捲全國,逐步發展到突破3萬億的市場規模。
20年前的今天:填補市場空白 打響企業年金“第一槍”
“其實一開始企業年金叫做職工補充養老金,在整體移交給太平之前,都是紙質記錄的,爲了早日順利完成整體移交,我們團隊加班加點地對賬戶情況進行全面清理,今天回想起來,大家一起拼搏的畫面彷彿還在眼前。”如今已成長爲太平養老遼寧分公司助理總經理的蘇潔回憶20年前表示。
而這些困難只是企業年金落地過程中無數挑戰中的一個縮影。企業年金的市場化運作並非一帆風順,甚至可以說是一波三折。
據楊維利回憶,當年企業年金還是一張白紙,無論是周邊的企業還是職工、領導,都對這一概念十分陌生,當時爲了推動第一單,首先就是要讓大家認識企業年金這一概念,包括去遼寧13個地市來回跑,在省社保局、養老處的帶領下,逐個邀請當地的企業、相關的縣區政府進行宣導。
“對於重點企業,更是逐門逐戶地進行拜訪,多次去跑,甚至有的我們都跑了不下十幾次,反反覆覆地去宣導、溝通、做好諮詢服務。不管颳風下雨、冰天雪地,從沒有耽誤過,我們要把這種爲國爲民、惠民利民的好制度宣傳出去,支持服務把我們的多支柱養老體系搭建起來。”楊維利說。
楊維利提到的20號令就是我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的第20號文件《企業年金試行辦法》。
這是我國第一次在政策端給企業年金定性。1993 年我國第一次使用“多層次”的概念,1995年12月勞動保障部發布《關於印發<關於建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制度的意見>的通知》;2001 年,遼寧省成爲首個實行補充養老保險的試點地區;2003年,國務院肯定試點經驗並推廣全國,2004 年《企業年金試行辦法》正式頒佈。
政策端開了口子,市場如何打響第一槍卻並非易事。2003年8月,原中國保監會推薦太平人壽作爲保險行業的代表參與遼寧省企業年金試點工作,協助遼寧省政府推動企業年金的發展。2004年1月,原省勞動保障廳就試點工作向勞動保障部請示並得到批覆,同意太平人壽作爲遼寧省企業年金市場化運營的試點單位。同年2月1日,太平人壽與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簽署企業年金合作意向協議。
2004年8月28日,太平人壽、太平養老(籌)與遼寧省社會保險事業管理局簽署《遼寧省直屬企業企業年金委託管理協議》,誕生中國標準企業年金第一單。
在這一過程中,不僅是太平養老爲達成企業年金第一單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各級政府及社保部門也克服了重重困難,才最終實現“雙向奔赴”。遼寧省相關領導大膽探索企業年金制度先試先行經驗,積極奔走於各個企業、單位主體進行宣講,終於在2004年9月,遼寧省社保局首筆轉保基金1839萬元正式完成移交,率先實現“第一單”的成功落地,使遼寧省在企業年金制度改革中爲全國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歷時兩年:企業年金計劃正式轉換爲信託模式
然而,第一單企業年金的合作落地僅僅只是起點,如何運行、如何起步所要解決的問題並不比合作落地前更輕鬆。
由於早期登記數據的科技水平限制,整體移交時省社保局未能提供參保人員明細,爲保證該基金的正常運營,便出現了開頭蘇潔與團隊成員加班加點進行參保人員賬戶清理的一幕。
事實上,年金移交的規模和難度遠不止蘇潔提到的這些,要將企業年金計劃正式按照信託模式市場化運營,必須要將所有的原始數據一一進行清理,而參保人員的賬戶信息僅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據悉,2004年10月,遼寧省社保局與太平聯合成立工作小組,研討確認數據清理方案,同時省社保局下發數據清理通知,要求企業上報相關數據。
2004年12月,省直企業陸續上報原始數據,省社保局將數據轉移至太平進行清理規範。由於轉保基金在省社保局管理期間較長(1992年至2004年),且省社保局採用手工記賬,按現收現付的方式支付個人賬戶養老金(沒有收支兩條線),給數據清理工作帶來極大困難。在總分公司共同努力下,經過與省社保局反覆溝通、覈對,數據基本清晰。
2005年9月20日,省社保局針對省直屬企業專門召開企業年金工作會議,對清理規範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與部署,要求各企業上報年金方案,逐步進行規範。
2006年7月,根據太平養老運營部文件要求,進一步覈對相關數據並請省社保局蓋章確認,做好數據轉換前的準備工作。
2006年8月,將已清理完畢並經省社保局蓋章確認的數據從團體退休金系統導入賬戶管理系統。同時根據《企業年金基金管理試行辦法》(勞社部令第23號)規定,協助省社保局制定統一的企業年金計劃方案,並向省勞動保障廳報備,建立遼寧社保試點集合企業年金計劃,太平養老作爲受託人和投資管理人,爲遼寧省直屬企業提供規範的企業年金管理服務。
2006年8月22日,正式簽署《遼寧社保試點集合企業年金計劃受託合同》《遼寧社保試點集合企業年金基金賬戶管理合同》《遼寧社保試點集合企業年金基金託管合同》,標誌着省直屬企業企業年金計劃正式轉換爲信託模式,按國家相關法規要求正常運作。
發力多層次養老體系建設 二支柱不可或缺
至此,第一單市場化、標準化的企業年金終於開始了正常運作,2007年以後,我國企業年金髮展迅速,2008年至今企業年金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達4.4%。
回顧當年,楊維利感慨“能成爲企業年金第一單落地這一歷史事件的親歷者,我感到非常驕傲。”
事實上,第一單企業年金的落地不僅開創了市場先河,作爲星星之火點亮了整個企業年金髮展之路,更是我國多層次養老體系建設邁出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我國加速邁入老齡化社會,據測算,預計“十四五”時期,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總量將突破3億,佔比將超過20%,進入中度老齡化階段。2035年左右,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將突破4億,在總人口中的佔比將超過30%,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今年一月,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3年末60歲及以上人口已佔全國人口的21.1%,這意味着中國已正式邁入中度老齡社會。
面對老齡化程度的日漸加深,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提出,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制度,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黨中央也明確要求,努力構建以基本養老保險爲基礎、以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爲補充,與個人儲蓄性養老保險和商業養老保險相銜接的“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作爲多層次養老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20年企業年金的發展基本符合預期,但現在受益於這項制度的人羣有限,希望這項利國利民的好制度能夠在社會面更廣地鋪開,讓更多的企業職工無論是央國企,還是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等都能夠享受到。
楊維利表示,從以前二支柱以央國企是主力軍,到慢慢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外企參與進來,也逐漸從以前的第一支柱一支獨大,發展到二支柱逐步壯大,再到現在的積極建設第三支柱。
“希望未來能夠看到,我們的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三支柱均衡壯大的景象”,楊維利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