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士武士維京人:誰纔是真正的"榮耀戰魂"?
育碧新遊戲《榮耀戰魂》的正式發售最近在冷兵器圈子裡引發了一陣小小的熱潮。對抗性的網絡遊戲以往大多是射擊類和DOTA類的,把涉及攻擊動作和攻擊判定的白刃對戰類遊戲搬上網遊舞臺,即使不是第一次也足夠讓人覺得新奇了。遊戲的故事背景稍顯無厘頭:讓日本武士、維京戰士和中世紀騎士在同一個戰場上交鋒。這種充滿關公戰秦瓊風味的混搭戲路似乎也是現在遊戲影視開發的慣用套路,英雄類的有《蝙蝠俠大戰超人》、末日類的有《末日侵襲》,武俠類的有《太極》系列……看似創意十足,也滿足了觀衆的口味,只是這些作品似乎往往都不被人認可。也許是因爲有些作品選擇的兩方多少顯得差距太大,讓觀衆難以捉摸雙方的實力比較吧。諸如《末日侵襲》裡死亡朋克大戰圓桌騎士的場景,還是讓人有些無所適從。
《榮耀戰魂》在這方面就做得更好一些,畢竟參戰的三方都是冷兵器時代的傳奇武者。在現代人看來,這些武士所處的時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把他們放在同一個戰場上更多隻是拉近了地緣上的距離,和時間無礙。
熟悉歷史和軍事的讀者這時候應該已經知道我想說什麼了:《榮耀戰魂》裡參戰的日本武士、維京海盜和重甲騎士其實在年代上相差有幾百年之久,武器鎧甲性能也大相徑庭。把他們放在同一個舞臺上競技,必然有人會吃大虧。那今天的文章我們就要較真一回,考察一番這三方勢力的作戰能力對比。也許最終,會有一個完爆另兩方的大贏家出現。
關公戰秦瓊是傳統相聲裡的一個段子,侯寶林大師的演出錄像至今仍流傳於網上。這本是一個諷刺軍閥和家屬不學無術的小故事,卻在誕生之後反覆被用作形容那些把八竿子打不着的東西放一塊的嘗試。腦洞大開的美國科學家早就做過了和《榮耀戰魂》類似的節目。Spike電視網自2009年以來,推出了一系列名爲《致命武士》的節目,讓歷史上令人聞風喪膽的兩種武者在虛擬的戰場相遇。通過測試兩者的標準武器和盔甲參數,科學家就能通過軟件模擬出1000次戰鬥後雙方獲勝的次數,獲勝多的一方就是當期的“致命武士”。
《致命武士》還推出過同款遊戲
在這個節目裡,來自遠東的武士基本全面落於西方人的下風。中國神機營打不過法國火槍手、忍者打不過斯巴達重裝兵、山口組打不過意大利黑手黨、孫子輸給了吸血鬼大公。唯一贏回一點場面的是中國的少林武僧,然而他的對手是看上去弱爆了的毛利部落勇士。說回今天的主題,在第一季第二集,製作組就讓日本武士和維京狂戰士對決。經過1000回合的廝殺,武士最終慘敗於維京人的斧下。
然而對於忠實的軍迷而言,這部“紀錄片”的結果只是一場真人秀的一家之言而已,當不得真。他們批評這個節目的比較重點只在於作戰雙方的武器實力,而沒有考慮到戰鬥中最重要的人。由於東方式思維本就在意人的因素,因此同樣的武器在東方人眼裡會因爲使用者的專注而被注入別樣的威力。僅僅比較武器和鎧甲的能力是典型的美式暴力思維,很容易被人嗤之以鼻。但人心最叵測,器具卻是能定量研究的。我們就來看看雙方的硬件條件對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稍有歷史概念的人就會知道,日本的武士文化到達巔峰是相當於中國明朝中晚期的戰國時代。此時搭配武士使用的武士刀、盔甲技術由於戰爭的需求已經爐火純青。這時大約是公元16世紀,距離維京海盜最活躍的年代有着600年的距離。雖然在人類古代史上技術的進步始終慢得可憐,但600年還是能夠讓滄海桑田發生很多變化,在金屬的冶煉技術上雙方就判若雲泥。
相差600年的一望…
日本武器匠用來鍛造武士刀的鋼材被稱爲“玉鋼”,是利用日本中部地區出產的一種磁鐵礦用低溫冶煉的鋼材。這種鋼材出爐以後質地偏硬,需要鐵匠使勁打才能塑造成型。由於這種磁鐵礦本來就是鍊鋼的好材料,不含磷、硫這些討厭的雜質,反而含有微量的重金屬可以與鐵形成合金,所以日本刀的硬度和鋒利程度在刀具裡首屈一指。不過硬刀就有硬刀的缺點,一方面容易打出缺口,一方面也容易折斷。爲了增加硬刀刃的韌性,日本刀內部還有一塊薄薄的軟鐵稱爲“心鐵”,可以有效加強刀具整體的耐性。至於裝飾性遠強於實戰性的超長野太刀仍然很可能自己就折斷了,《榮耀戰魂》裡的“劍聖”們實在是讓人捏了一把汗。
日本刀很鋒利沒錯,但耐用度是個大問題
流行文化中維京人最愛的大斧頭就沒有那麼好的冶煉技術了。現在出土的公元1000年左右的鐵製品含有大量磷元素,這是對鐵製品有害的雜質,而當年的維京人就是沒辦法把它去除。事實上,歷史上的維京海盜用斧子也有自己的難言之隱——窮。懷揣着致富夢想的北歐屌絲只能找點家裡現成的兵刃出門劫道去,那斧子頭的質量差點也是正常。大多數維京人連斧子套都沒有,北歐史詩裡還有人被斧子劃傷的搞笑記載。
真正的維京貴族還是喜歡劍,正如《榮耀戰魂》裡維京勢力的重裝兵“督軍”的兵刃。這種劍屬於傳家寶,在流行文化裡的遺存可以參考《權利的遊戲》系列裡那些貴族家代代相傳的瓦雷利亞鋼劍。和日本鐵匠使用的特技·千錘百煉不同,維京劍多數是鐵水鑄造的產物,在強度上無法和日本刀相提並論,劍鋒也是鑄成後現磨的。
督軍的設計確實參考了歷史上的維京貴族
那第三方勢力騎士的劍質量怎麼樣呢?說到騎士用劍,讀者第一個想到的恐怕是亞瑟王的石中劍。但其實亞瑟王的歷史原型生活在中世紀還沒有開始的公元5世紀,那時候不列顛蠻族的冶鐵技術不值一提。在羅馬人撰寫的蠻族征服史裡,經常就有蠻人用的長劍在戰場上被掰彎的記載。
真正的中世紀開始之後,其實歐洲的騎士在用劍問題上始終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要劈砍還是要突刺。由於鍊鋼技術的限制,中世紀早期的歐洲鋼材總是難以控制含碳量,不是太軟就是太硬。太軟的鋼材做不出吹毛可斷的劍刃,太硬的鋼材則會在刺擊時折斷。當時歐洲各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同,選擇了不同的發展路徑,但大家面臨的困局是一樣的,兩個弊端只能取其輕。直到15世紀,隨着阿拉伯商人的努力,亞洲的冶鐵技術傳入歐洲,才解決了歐洲人的心病。新出現的鋼材含碳量居中,在硬度和韌性兩方面都表現出色,這纔出現了後世人們熟悉的大劍(bastard sword)。看名字就知道了,這貨屬於雜交品種,在形狀上繼承了維京劍,在材料上得益於亞洲高科技。
各有千秋的東西方利器
這種大劍有半人多高,劍柄大約佔劍身的三分之一。一名騎士正好可以拄着劍柄站着(裝逼),這也符合流行文化中中世紀騎士的形象。《榮耀戰魂》裡的騎士用的也就是這樣一把劍,在性能上揮刀能斷頭、突進能破甲,是居家外出的必備良品。
看來在武器端,騎士和武士將打個平手,而維京人落於下風。
畫風詭異的中世紀騎士對戰圖
但作戰並不只是武器之間的對決,盔甲的防護力也很重要。所謂“站着輸出的DPS纔是DPS,不然就是一具屍體”,悍不畏死的狂戰士除非有赫拉克里斯的十二條命,不然就是炮灰般的存在。在對手的武器面前,三方的防護裝備又表現如何呢?
首先登場的是騎士的鎧甲。在中世紀曆史上,騎士的重鎧有着和劍一樣的辛酸進化史:從靈巧轉向重型,再從重型轉向輕便。流行文化中出現的那種只給眼睛留一條縫、穿上走路都費勁的重型板甲,並不是中世紀騎士的普遍裝備。只有上檔次的貴族纔有錢置辦這麼一套漂亮的鎧甲。精美歸精美,歐洲騎士的板甲防護力絕然沒有看上去那麼強。這種板甲的厚度只有一枚硬幣那麼厚,普通人把錘子掄圓了也能砸出個坑來,因此騎士的鎧甲在面對維京大斧時總是有點心虛。
細密的花紋並非純裝飾,而是有着引導對方劍路的作用
至於騎士自己的佩劍,就根本是爲了對付歐式鎧甲用的。銳利的大劍尖能直接扎破板甲,裡面的肉體就更不必說了。唯獨值得一提的是板甲對付日本刀有一套。薄而銳利的日本刀能對血肉造成巨量傷害,砍在鐵板上就只能自認倒黴了。好在歐式鎧甲連接處弱點甚多,在眼光敏銳的武士手中,武士刀可以猛烈攻擊騎士的關節,也算是在靈活性上的一種彌補。
再說日本武士的鎧甲。這種看上去極爲花哨的鎧甲按照時代不同有着各種名字,從早期的大鎧到後期的胴丸、腹卷不一而足。和很多人想象中的日本戰場不同,戰爭年代的武士比較看重的是自己的弓術而非劍術,因此日本甲的主要目的是爲了防止箭矢的穿透。日本鎧甲上那上千片叮叮噹噹的小甲片並不是爲了裝飾的,而是爲了鉤住射來的箭。由於日本鐵礦資源匱乏,全鐵甲片的鎧甲價格不菲,幾乎只有高級武士纔買得起。大多數武士使用的是皮革片甚至木片。面對鋒利的武器,這種防護只能說是聊勝於無。
各種華麗的武士鎧甲是《仁王》的一大亮點
偷工減料的鎧甲倒是日本刀的剋星。打破光滑的甲片隨着人體的運動會呈現各種角度,當纖薄的日本刀接觸甲片時甚至會被彈開。與其和對手硬碰硬還不如干脆卸了他的力,日式鎧甲的設計也體現了濃濃的東方式哲學。然而勢大力沉的斧子和大劍並不吃這一套,全力揮出的巨斧即使砍不透皮甲也能把墊在裡面的骨頭打斷,武士在防護方面吃了大虧,相對的在戰場上的體力消耗也會小一些。
看,武士在射箭,衝鋒的是隨從
和一般人想象得不同,維京海盜並不是那種爲了榮耀可以赤身裸體上陣的蠻人。背井離鄉從北歐來到歐洲的維京海盜骨子裡還是農民,搶劫只是爲了混口飯吃,跟要飯的流民差不多。(只是形式兇惡了一點)。既然是爲了出來劫財,就沒必要在戰場上把命送了。不穿盔甲的海盜是窮苦的新手,真正的維京海盜有穿甲持盾的好傳統。不過公元10世紀左右的鐵匠還打不出後來那種引人側目的花哨板甲,維京人的甲冑是相對輕便的鎖子甲。這玩意我在德國羅騰堡穿過一次,重量超過20斤不說,被用力砍擊留下瘀傷是肯定的。對付這種鎧甲,斧子完勝,中世紀大劍也勉強能造成傷害,武士刀就夠嗆了。(爲什麼受傷的總是它……)
再看維京人的大盾牌。上好的木盾由木質細密的橡木製成,厚達五釐米,能擋住長矛穿刺、飛箭流矢,還能卡住劈砍過來的劍。但玩過冷兵器遊戲的玩家都知道一個傳統設定:斧子有破盾加成。這不是遊戲設計者胡編亂造,冷兵器戰場上斧子就是盾牌的剋星。就不引用數據了,只舉一個例子你就能明白:斧子原來是用來幹什麼的?(答案:砍木頭)
有了盾牌的維京人,除了自家兄弟的砍擊,已經無敵於天下了。
.比如藍色的這位……就已經無敵了
在防具方面,三方各擅勝場:騎士防護最佳,但移動力受限而且容易被攻擊弱點;武士輕便靈巧,但被打倒就要倒黴;維京人能力均衡,防護強勢。
綜合兩方面的評價來看,騎士在攻守兩端都有統治性的表現,如果是唯武器論者,恐怕都會選擇騎士作贏家。維京人的表現比較平衡,雖然在武器製造技術上有點瑕疵,但勝在一身蠻力,正所謂“武人云:使錘者不可力敵”。而武士就很倒黴了,由於武士刀在對付甲冑上的巨大缺陷,他們在這場大亂鬥裡的地位略顯尷尬。
當然,一千個讀者眼裡就有一千個強弱對比,這番比較也只是筆者的一家之言。既然歷史沒有給騎士、維京人和武士一個對戰的機會,在遊戲裡體驗一把不也是極好的嗎?看完這篇文章,就不要再去真的糾結這三者作爲武者誰更強大了。我們只需要知道,在他們各自所處的時空,這些勇士就是最頂級的戰爭機器。
歡迎參加——愛玩網百萬稿費徵稿活動:當金牌作者,開本站專欄,領豐厚稿費,得專屬周邊!
遊戲專欄投稿信箱:otaku@vip.163.com
歡迎關注愛玩APP【精選】板塊,更多精彩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