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遷下乾旱將成常態 臺灣森林火災風險明顯增加

臺中市和平區梨山地區大甲溪事業區第六十六林班地前天深夜發生森林大火,火勢於昨天中午獲得控制,詳細起火原因還待調查。圖/林業署臺中分署提供

臺灣近年來數度發生阿里山及玉山林火,燒燬林木價值難以計算。據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統計,二○二一年國有林地林火件數高達九十三件、森林被害面積九十四點六公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儘管隔年林火件數下降至廿一件,不過去年截至十一月止,林火件數再度攀升,累積達五十一件。

林業署解釋,林火多半跟人爲因素有關,逾九成都是人造成的,再加上二○二一年適逢百年大旱,氣候特殊,環境乾燥加乘影響下,稍有用火不慎,就容易發生火災。

森林火災起因 農墾引火最多 製表/彭宣雅

在林業署的委託下,中興大學森林系特聘教授柳婉鬱、美國猶他州立大學教授王世宇及中興大學博士生俞鈜文等人,針對不同氣候情境下,未來森林火災風險分析,發現臺灣森林火災風險呈現增加的量化趨勢,該研究發表於國際頂級期刊「Climatic Change」期刊上。

根據該研究預測,與近年來(一九九二年至二○二一年)平均森林火災發生次數的基準相比,在氣候變遷最嚴峻的情況下,廿一世紀末的臺灣,林火發生次數增加百分之卅五點六,反觀若是氣候變遷最不嚴重的情況下,林火發生次數預計將減少約百分之十二點二,顯示減少全球暖化,有助於緩解森林火災潛在機率增加。

柳婉鬱表示,氣候變遷會讓溫度升高、溼度減少,造成森林下方枯落物及土壤有機質乾燥,含水降低,也就是易燃物增加,導致野火發生機率大增。研究也發現,臺灣的歷史溫度和風速呈顯著上升趨勢,伴隨着降雨和溼度變異性的增加,導致森林火災風險顯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臺灣森林火災更受乾燥程度影響,而非極端高溫。

柳婉鬱強調,臺灣森林的確遇到氣候危機,未來乾旱將成爲常態,當枯水期愈長,土壤就愈幹,樹木也愈容易被引燃。

王世宇表示,將最新的氣候預測融入森林火災風險管理中,可幫助臺灣發展出更有效的策略,以減輕森林火災的影響。

林業署表示,目前中興大學已完成林火風險評估系統建置,去年底也透過系統結合災防告警細胞廣播系統,提醒進入火災高風險地區民衆注意用火。另也會在林火好發季節前,針對高風險地區進行燃料移除,並持續規畫建構永久防火線及防火林帶,希望達到減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