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公積金互認互貸的步伐再快些

來源:工人日報

據8月5日《證券日報》報道,今年6月底,深圳、中山兩地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共同簽署《推動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積金融合發展合作協議》,標誌着兩地住房公積金互認互通、一體化融合發展進入新階段。兩地繳存職工在公積金提取、貸款政策等方面可享受同等互通的政策待遇。

早在2014年10月,住建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就聯合發佈通知,提出推進異地貸款業務,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要實現住房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近年來,公積金新政推廣加速,四川、廣東、江西等省份開風氣之先,嘗試開展公積金異地互認互貸。

長期以來,公積金一直是屬地化管理,由於繳存關係不能隨人流動,一旦勞動者更換工作城市,原來繳納的公積金就會進入“沉睡”狀態,這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公積金制度的吸引力。在人口流動加速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當下,也顯得不合時宜。

公積金繳存異地互認和轉移接續政策的實施,意味着“賬隨人走,錢隨賬走”,在政策覆蓋範圍內的,職工在任一城市繳納公積金,便可在另一城市貸款買房。

“錢隨人走”,而不是“人隨錢走”,這一舉措讓勞動者不再“跑斷腿”,增強了購房的便利性,不僅提升了公積金的使用效率,也突出了公積金的住房保障功能。此外,從城市發展角度看,互認互貸有利於促進城市之間的人才流動和區域一體化發展。例如,2020年,長江中游20個城市簽署了《長江中游城市羣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合作公約》。同年,江浙滬皖三省一市簽署了《長三角住房公積金一體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可以預見的是,如果住房公積金跨區域互認互貸政策能在更廣範圍內得到實施,將會進一步提高流動人口的住房保障水平,從而整體提高勞動者的住房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公衆期待好政策能在更多地方落實。如何進一步擴大公積金繳存互認互貸範圍,進一步打通堵點,是各地政府及有關部門面臨的新課題。譬如,如何消除和平衡貧富地區之間的差異,如何科學確定單位繳存轉移部分的標準和比例,如何讓轉移地與接續地實行有效對接,如何整合現有的公積金制度,打破區域界限,統一繳費、待遇、貸款的相關標準,如何簡化辦事程序,最大限度方便流動勞動者等等。解決上述這些問題,首先需要各地樹立全國一盤棋的大局觀念,做到步調一致;同時,需要各地配套措施的跟進,及時解決技術層面上的難題,加快推進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