匍匐前進還是仰天長嘆的甄選入學?

陳鴻逸

隨時時代遷變、教學方式多元,連帶地也希望藉由更多種形態評量,希望能在傳統紙筆評量外,挖掘出學生的各種「才華」與「能力」,其中鮮明者就是大學入學管道早從聯考走向了繁星、推甄等多元方式。近來大學繁星、申請入學甄選比率幾已突破五成來到六成,由於甄選已成升學趨勢教育部爲考量弱勢生,將研議訂出甄選的天花板(上限)。

會形成此情形原因許多:可招收到志趣較爲明確的學生、有較爲穩定的學生來源、打破過往傳統筆試的評量方式等皆是。顯見臺灣教育朝向了多元,只是必須理解到,不論是繁星、推甄、申請何者,雖然試圖透過更多面向成果來評斷學生的才能、性向志趣,求以符合大學科系發展目標。但教育部已提醒了我們,千萬不可忽視弱勢學生藉由此上大學、翻轉階級的各種的可能性

確實,像過去只有聯考、指考類的筆試評量,容易擇取善讀書的學生,忽略了擁有其他長才的學生,故多元入學就是期望適才適性,幫助學生找到自己的目標與適合科系。可是,一旦甄選的管道必須以「錢」作爲背後支持的力量時,弱勢族羣必然受影響,實令人不得不憂心。當前社會階級流動越趨緩慢,部分來自於教育資本差異,或者說從教育端就複製了「階級差異」,那怎麼可能期望未來會有可能「向上流動」的可能。

教育不是工具遊戲,是一個能否有所改變、成長與進步的管道之一。匍匐前進仰天長嘆難道成爲弱勢族羣學生的不「二」法門嗎?相信教育主管機關能夠有更好且照顧弱勢學生的政策,提供孩子們更美好的將來及希望,加油!

作者陳鴻逸,彰化師範大學博士生。以上言論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來稿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