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萊雅上半年營收破50億元大關 人才流失之困何解?

隨着國內美妝市場洗牌,國貨美妝龍頭珀萊雅(603605.SH),正藉助“大牌平替”的消費趨勢,挑戰國際大牌。

8月27日晚間,珀萊雅交出了一份穩中有升的中期“答卷”:2024年上半年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大關,達到50.01億元,同比增長37.90%,歸母淨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40.48%,扣非淨利潤6.79億元,同比增長41.78%。

除了主品牌珀萊雅爲代表的護膚賽道,公司也佈局了彩棠、悅芙媞、Off&Relax等自有品牌,形成以護膚、彩妝、洗護等多賽道爲雛形的品牌矩陣。

值得注意的是,在主品牌珀萊雅以39.81億元營收繼續佔據總營收的八成之外,彩妝品牌彩棠也開始發力,以5.82億元營收,貢獻超過10%收入,有望成爲公司第二增長曲線。

彩棠成第二增長曲線

2024年上半年,珀萊雅實現營收50.01億元,同比增長37.90%,歸母淨利潤7.02億元,同比增長40.48%,扣非淨利潤6.79億元,同比增長41.78%,三大核心指標均保持雙位數增長。

同一時期,公司銷售毛利率爲69.82%,延續了2021年~2023年銷售毛利率66.46%、69.70%、69.93%的穩定表現。

分品牌來看,主品牌珀萊雅一直是“業績擔當”,2024年上半年貢獻39.81億元營收,同比增長37.67%,相比過去三年增速(2021年~2023年增速分別爲28.25%、37.46%、36.36%),未見明顯下滑的趨勢,可謂發揮穩定。

從營收貢獻來看,2024年上半年,該主品牌營收佔比在79.71%。2021年~2023年,該主品牌實現營收分別爲38.29億元、52.64億元、71.77億元,營收佔比分別爲82.87%、82.74%、80.73%。

在產品策略上,2024年上半年,主品牌珀萊雅堅持深耕“大單品策略”,針對“紅寶石系列”和“源力系列”核心大單品進行升級。

公司其他自有品牌中,體量較大的是彩妝品牌彩棠,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82億元,同比增長40.57%。

彩棠由明星化妝師唐毅於2014年創立,2019年,珀萊雅推出合夥人品牌彩棠,目前定位“專爲中國面孔定製的專業化妝師品牌”。

對比來看,彩棠品牌2021年~2023年實現營收分別爲2.46億元、5.72億元、10.01億元,增速分別高達103.48%、132.04%、75.06%,儘管2024年上半年增速40.57%相比過往有所放緩,但在美妝行業整體呈現弱復甦的背景下,彩棠品牌的表現算是可圈可點。

此外,彩棠品牌的營收佔比持續提升,2021年~2023年以及2024年上半年分別爲5.33%、8.99%、11.26%和11.66%。

除彩棠品牌外,營收體量較小的悅芙媞、Off&Relax兩個品牌也邁過億元大關,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分別爲1.61億元、1.38億元。

核心人才流失之困

儘管業績保持穩定增長,但珀萊雅並非沒有隱憂。

根據公開信息不完全統計,2024年以來,珀萊雅已有首席營銷官(CMO)葉偉、首席科學官魏曉嵐等多位核心人才離職,是否會影響公司品牌的長期發展,成爲業內外關注的焦點。

今年7月,珀萊雅首席科學官魏曉嵐傳出離職的消息。

珀萊雅相關人士對此公開回應稱,“魏曉嵐確認已離職。後續研發部門將由公司聯合創始人曹良國負責。”

魏曉嵐於2022年9月加入珀萊雅,成爲公司研發團隊領頭人。在此之前,魏曉嵐在化妝品領域有近20年的研發工作經驗,其曾於2018年出任美妝巨頭科蒂集團的亞太區研發副總裁。

無獨有偶,今年1月,珀萊雅首席營銷官(CMO)葉偉離職,之後被另一國貨美妝龍頭上海家化(600315.SH)外聘爲品牌營銷諮詢顧問。

葉偉於2018年加入珀萊雅並擔任CMO一職,彼時正是珀萊雅推動大單品策略並向線上發力的轉型節點。

更早之前的2022年,珀萊雅首席研發官蔣麗剛離職,其隨後履新國貨美妝品牌百雀羚,加入百雀羚的研發團隊擔任首席研發官。

蔣麗剛就職珀萊雅長達14年時間,在此期間,珀萊雅的研發團隊打造出了現象級的明星大單品“早C晚A”系列。

有觀點認爲,這些關鍵人才的流失,難免會讓珀萊雅的品牌在研發端或營銷端的推進失去先發優勢,也有行業人士分析認爲,“總體而言,珀萊雅的決策機制由整個組織架構主導,並非個別的職業經理人可以左右,業內的人才流動也比較正常。”

面對人才外流的挑戰,珀萊雅的研發投入情況備受關注。

2024年上半年,珀萊雅的研發費用0.95億元,同比增長3.38%,佔營收的比重爲1.89%。

此前的2021年~2023年,珀萊雅的研發費用分別爲0.77億元、1.28億元、1.74億元,同比增長6.07%、67.15%、35.59%,不過整體來看,其研發投入佔總營收的比重較低,分別僅爲1.65%、2.00%、1.95%。

另據2023年年報,珀萊雅公司擁有322位研發人員,同比增加4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