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好想贏韓國之無限循環 韓與臺攜手首輪淘汰觀察

經典中華隊。(圖/棒協提供)

文/俞聖律(資深媒體人、曾任體育主播,平面媒體文字工作者,採訪棒球逾20年)

徐展元「好想贏韓國」的眼淚轉眼間4年過去,臺灣終究還是沒能在一級國際賽打敗以韓職主力選手爲主體的南韓球隊,2007年以來,臺灣吞下對戰南韓的9連敗,其實看看這2屆的經典賽,我們對上南韓,也不過就是輸給2個大聯盟級的選手,上一屆姜正浩郭泓志手中敲出逆轉全壘打,這一屆,則是吳升桓在9下守住無人出局二壘有人局面,然後讓臺灣隊在延長賽飲恨。精神戰力上,臺灣隊其實在這2場比賽並沒有輸給南韓隊,所以過去這些年一直沒贏球,一定有什麼誤會...

點我下載新聞雲APP!免費收看經典賽戰況

根據這次隨臺灣隊赴首爾採訪的媒體觀察,韓國球迷對經典賽的關心程度,其實比不上即將開打的韓國職棒球季,南韓隊出賽的場次,進場觀衆不如我們想像的踊躍,這與臺灣全體上下都很關心棒球隊在國際賽的表現,好像有點不太一樣。

▲南韓國家隊國內被關注度降低。(圖/記者黃克翔攝)

其實,韓職從2008年開始,每場平均進場觀衆人數突破1萬人大關後,這幾年都穩定成長,去年不但整年進場總人數首度超越800萬人次,平均每場也超過1萬1千人,韓國棒球迷關心職棒的程度,已經超越了他們在國際賽的表現,尤其這次南韓身爲A組預賽地主國,球迷還是沒有預期的捧場。

回顧一下韓國職棒的發展歷史,1982年第1個球季開打,共有6支球隊加入,比起臺灣的中華職棒1990年開打(4隊),早了8年。但韓職在1998年,第17個球季纔開放洋將加入,突破純本土化的職棒比賽環境,當時洋將在韓職的平均年薪大約12萬美元...

在開放洋將的那一年開始,韓職也出現了發展的轉戾點,1999年,強悍的韓職球員工會,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抗爭與球團拉鋸的過程,逼使球團讓步而首度出現了自由球員制度,這些的時空背景,多少都跟挑戰大聯盟的先鋒朴贊浩有點關係。

▲朴贊浩(左)近日到沖繩拜訪正在移地訓練的南韓隊,與總教練金寅植(右)相談。(圖/截自KBO臉書)

沒有任何韓職經驗的朴贊浩,在1994年與道奇簽約後,很快的就在那年獲得了上大聯盟的機會,是韓國選手的第1人,他在1996年開始站穩大聯盟的腳步,並從1997年開始,連續5個球季都有兩位數勝投的演出,最後他在大聯盟待了17個球季,近500場的出賽,拿下124勝98敗成績,是目前亞洲投手在大聯盟最多勝投的紀錄保持人...而韓職發展的分水嶺,也是他在大聯盟開始發光發熱的那幾年開始。

前面提到洋將的加入、自由球員制度等等,朴贊浩挑戰大聯盟成功,雖然讓那時本土職棒選手薪資剛剛要開始提升、還有沒有爲大聯盟的挖角設定任何門檻的韓國棒球環境,出現流失好手的隱憂,大聯盟開始從韓國的高中、大學選手中尋才,大聯盟各球團一度掀起一陣韓國熱,而韓國國內也才遭遇金融風暴的襲擊,結果,這些種種不利的因素,反而成爲改革的契機。

過去韓職靠日本職棒養分灌溉了很長的一段時間,在面臨改革的那幾年,開始有球團把種子教練往美國職棒的系統送,這樣的學習之旅,往往不是隻有春訓短短的幾天,常常就是一整年甚至更久,這樣的棒球留學,把整套美式訓練的觀念帶回韓職的環境,把觀念散佈開來,然後這些年我們看到的結果就是,韓職連不少中線守備位置的選手都愈來愈大支,但依舊能顧及守備能力等等。

▲大聯盟投打吳升桓和姜正浩。(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2000年IBA世界青棒冠軍隊養出李大浩、金泰均、秋信守這些選手的世代,然後在2008年北京奧運開花結果,拿下金牌。這期間還包括2006年第1屆經典賽2度打敗日本,並在複賽擊退美、墨,6連勝闖進4強;2009年第2屆經典賽闖進冠軍戰,最後拿下亞軍;然後2015年11月的首屆世界12強棒球賽(WBSC Premier 12),他們拿下了冠軍等等。

這幾年韓職還開始外銷大砲型打者到大聯盟,包括姜正浩、樸炳鎬等都算有在大聯盟有一定程度的火力發揮,僅1年大聯盟之旅的李大浩,也證明自己有能力與大聯盟投手對抗,金賢洙也靠着自己的表現爲自己的合約平反,今年還有個黃載均也獲得了嘗試的機會,當然沒經過韓職直接闖入大聯盟的秋信守這些年的表現就不用多說,他其實也是在那樣的時空背景下成長的選手…

以經典賽的過程與各國選手的表現來看,大聯盟的確證明了,他們想要向全世界棒球傳達的訊息,也就是他們發展出來的美式訓練模式,的確是目前世界棒球界的主流,雖然稱不上聖經,棒球的面向當然也不是隻有那樣,但我們也許可以拋開心裡的成見,靜下心來看看。

▲韓職發展蓬勃穩定。(圖/記者楊舒帆攝)

有人說,找美國教練來臺灣教吧,是的,克魯茲教練帶出21U冠軍的王柏融世代,看得到成效,但我個人認爲,外籍教練來來去去,那只是治標的方法,根本的方式,就像韓國職棒這些年移植美職的發展模式,從二軍培育(韓職其實1990年就開始成立二軍)、選手尋才、培訓過程、甚至球隊主場經營等等,都看得到大聯盟的影子。

這是一個內化過程的例子,臺灣這些年在吸收國外棒球資訊的過程,綜合了日本與美式的兩種不同文化的想法,不過這幾年,臺灣從旅外迴歸選手中,吸收到的養分,到葉君璋教練留學小聯盟等等,都帶回一些美式棒球訓練的觀念,我們在打擊方面的明顯提升,絕對有其意義,重點是要讓整個想法散播開來,不是零散的訊息,建立一套完整的計劃與系統。

臺灣的棒球環境需要拋開成見,把眼界打開,透過國際賽的交流,看看不一樣的棒球面向,經典賽的過程,也許還是有很多包括比賽季節(對大多數國家職業選手來說仍在春訓調整期)、徵召選手等問題,還不算是一個完美的比賽呈現,但我們在輸贏之外,是否能去看看這全球化過程中,棒球思維的轉變?也許比去在乎徵召順利與否?中職與棒協如何爭權奪利?要有意義的多!

▲葉君璋赴大聯盟學習教學(圖/記者季相儒攝)

南韓這次也輸了2場在預賽就被淘汰,他們國內尤其球界或媒體的檢討聲浪,着重在棒球發展面的問題,他們提出在柳賢振金廣炫之後,也找不到下一個王牌的接班人等這些的投手問題,但可以看看,他們在姜正浩因爲酒駕官司無法加入國家隊的過程中,還是有22歲的金河成能頂住先發游擊手的位置。

我們在陳鏞基、林智勝、甚至潘威倫這些已經撐了好幾代的主力選手後面,看到哪些接班人的身影?臺灣不缺打棒球的好手,只是育才與培訓的環境還有觀念,無法再吵吵鬧鬧中繼續等下去,中職開放高中畢業生選秀,這幾年對年輕一代選手的培育幫助在哪裡?棒協在國家隊組成中,一直吃旅外選手老本的問題與進一步的計劃與想法是什麼?這些比起誰當家,可能重要很多。

現在你稍稍知道,「好想贏韓國」的解答了嗎?

王柏融是新世代中華隊主砲(圖/記者季相儒攝)

►中華隊下一步怎麼走大調查

接收更多精彩賽事,歡迎加入《ET好棒棒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