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首個綠能生產合作社成立 大家一起來當電廠合夥人

荒野保護協會近年推動公衆參與的公民電廠,在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前後任村長支持下,歷時半年籌劃,今天成立大武山公民綠能科技生產合作社,也是屏東縣首個綠能合作社。記者潘欣中/攝影

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拚光電」,但地方未參與,商業化的光電開發造成與社會與環境衝突不斷;爲創造能源轉型與地方發展雙贏,荒野保護協會近年推動公衆參與的公民電廠,屏東縣內埔鄉東片村前後任村長認爲和該社區的社會企業組織理念契合,歷時半年籌劃,今天成立大武山公民綠能科技生產合作社,也是屏東縣首個、全臺第6個綠能合作社。

「公民電廠,就是大家一起來當合夥人!」荒野保護協會氣候變遷專案主任劉峻儒說,公民電廠是從認識、參與到推廣綠能,從興建、集資到後期發電收益要如何使用等,都是大家一起決定的;和商業型電廠最大的不同,收益是讓給公民,非少數參與者獨享,更重要的公民電廠還會將收益,再投資在地方回饋、社會公益上,讓綠能發電成爲社會共好。

他說,臺灣的能源轉型師法國外,但制定的「綠能規劃階段即納入居民參與」、「綠能利益由居民共享」等原則,卻被政府忽視,電業法和再生能源發展條例2019年增訂國外行之有年的公民電廠,雖有獎勵和補助措施,但也面臨種種困難,包含民衆不瞭解、募集資金、融資不易、規模太小、合法屋頂問題等,加上法規和金融的高牆,讓有心推動者在困境中苦戰,難成氣候。

東片村前後任長徐俊雄和黃日揚說,荒野保護協會去年執行公民電廠輔導與陪伴計劃,參訪嘉義大林明華社區的綠能合件社後,發現不僅可參與國家能源政策、促進農村社區綠能經濟發展,東片村本就是以社會企業組織凝聚社區,贏得「寶石村」美名,「共好理念一拍即合」,未來也可透過合作社協助在地農業經營,創造共生、共榮、共好。

「東片社區凝聚力強是一大關鍵!」劉峻儒說,今天成立的合作社有40人隨即召開大會選出理監事,九成是社居區民,只要是屏東縣民都能認股入社,每股100元,最低門檻只要1萬元,沒有人數限制,社員未來20年可享比定存高的7%收益,並提撥公益金回饋地方,意者可洽社區發展協會;接着開始找以屋頂型爲主的電案場、廠商,再和臺電籤售電約,估計約要半年。

對照現階段光電大舉進駐農村造成的爭議,劉峻儒認爲,如果電廠的存在,能幫助地方,大家對待電廠的態度會不同,公民電廠的精神是創造社會溝通、實現共享;能源轉型也是社會工程,必須降低門檻才能讓更多人蔘與,加速太陽能普及化,從能源消費者變成生產者,才能讓一般人連結並思考能源跟環境永續、社會成本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