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談合作與開放 金融監管總局李雲澤香港、澳門訪問釋放了這些信號

財聯社1月26日訊(記者 王宏)據悉,1月23日至26日期間,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黨委書記、局長李雲澤率團赴香港、澳門訪問。在與業內人士會談期間他表示,金融監管總局將持續加強與香港、澳門的監管合作,支持支持港資、澳資金融機構來內地發展,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推動澳門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支持澳門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李雲澤在香港出席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期間,也談及金融開放與加強監管合作。

從釋放的信號看,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對財聯社記者表示,未來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還需要進一步擴大和深化。金融管理部門要進一步彌補制度短板和監管空白,特別是要加強對跨境資本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預警。同時,學習借鑑國際監管經驗和標準,加強與發達國家監管機構交流合作,確保監管能力與開發水平相適應,更好地防範金融開放可能帶來的各類風險。

加強與香港監管合作

在香港期間,李雲澤出席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他表示,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將繼續在CEPA框架下不斷推進向港澳更高水平開放,全力支持香港發揮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不斷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具體來看,包括持續優化“跨境理財通”試點,支持更多合格投資者參與,不斷擴大合格投資產品範圍,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和跨境理財需求;進一步擴大港澳銀行內地分行的業務範圍,積極探索研究港澳銀行內地分行開辦銀行卡等業務,提升港澳銀行內地分行服務內地客戶便利化水平;研究出臺提升大灣區保險服務便利化水平的政策措施,更好滿足大灣區居民跨境保險售後服務需求;研究降低港澳金融機構參股內地保險公司的准入門檻;支持中資銀行保險機構在香港設立區域總部等。

業內專家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融業健康可持續發展,防範系統性風險和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離不開有效的金融監管。由於內地與香港在監管制度等方面存在差異,所以需要加強金融監管合作,避免監管盲區。此外,加強與香港監管合作,也是推進制度型高水平對外開放,加快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內在要求。

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

李雲澤在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上表示,將繼續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並重,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研究一批擴增量、穩存量、提質量的金融開放舉措,支持更多外資機構來華展業興業。“未來,中國內地金融業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資合法權益的保障不會變,爲外資提供更好營商環境的方向不會變,金融業開放的大門將越開越大。”

數據顯示,到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華共設立了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量已經有888家,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市場份額已經到10%。

李雲澤表示,近年來,中國內地金融業加快形成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全面開放格局,陸續出臺50餘條開放新措施,取消了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減少了外資准入數量型門檻。外資機構深度參與內地金融市場,在推動經濟發展和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財聯社記者表示,金融對外開放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實現跨國金融資源配置、推動金融強國建設的重要路徑。在金融業開放過程中,我國也將不斷提升金融管理能力,防止金融風險跨區域、跨市場傳播,增進金融安全,爲全球經濟金融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加快構建完備有效現代金融監管體系

李雲澤在第十七屆亞洲金融論壇還指出,下一步,金融監管總局將全面強化機構監管、行爲監管、功能監管、穿透式監管、持續監管,持續提升監管的前瞻性、精準性、有效性和協同性,協同各方依法將各類金融活動全部納入監管,加快構建完備有效的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財聯社記者表示,建立現代金融監管體系,是中國金融發展的重要內容。金融強國建設的核心要素就包括強大的金融監管,能夠讓金融系統沿着正確的方向發展,更好踐行服務實體經濟的目標。一方面能確保向國家引導的方向更好的發揮功能性作用,也有助於推動金融機構平穩健康運行。

“總體上講,是爲金融體系良性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和保障。重點的方向,一是監管體制改革要落到實處,二是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到位,實現所有的金融活動納入到監管,不留真空。三是監管的力度要強化,才能保證監管政策能夠得到有效的實施”,曾剛還表示。

李雲澤還表示,新形勢下,將以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引導金融機構迴歸本源、聚焦主業,特別是圍繞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和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因勢利導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適配性,以金融強助力經濟強,以金融穩助力經濟穩,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