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觀點|以房養老難接受 老人晚年難安樂

以房養老難接受,老人晚年難安樂

爲了迎接老年化的社會,臺灣推出以房養老的貸款業務,雖然每年都業務都持續成長,不過,對比老年人口數卻不成比例,銀行表示,國人還是停留在靠着小孩養老的觀念,寧可把房子留給小孩,把晚年生活希望交給小孩,但是,現在看到非常多的個案,房子一過戶,父母就不養,建議老年人要爲自己好好打算,一房在手比小孩還牢靠。

根據資料顯示,臺灣的以房養老貸款業務持續成長,但隨央行利率連五升,最高已飆到4%。金管會最新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已有15家銀行提供以房養老貸款服務,核貸件數累計達7,446件、核貸額度累計約426億元,年成長率分別達17.22%、17.68%,前五大銀行以一銀最積極,年增39%,合庫、土銀、華銀也都有雙位數成長。

面對連續五次升息,以房養老族衝擊利率,不過,目前主力銀行的合庫、土銀等最低利率還壓在3%以內,但合庫最低利率已從2.4%悄升至2.483%,土銀最高來到3.16%,華銀官網更從3.07%起跳,一銀最高利率甚至飆到4%。

一銀表示,以70歲的王老先生在北市有房子鑑價2,000萬元爲例、貸款成數7成,貸款期間25年,換算下來每月約可領4萬6,000元,25年合計累積領取1,380萬元,當作養老生活金,且可結合安養信託或不動產保全型信託,有效進行金流管理或防止詐騙挪用,發揮資產保護功能。

銀行業者指出,以房養老對消費者來說就是長壽風險,若貸款期限屆滿,申請人尚健在,可能面臨償還貸款的壓力。以房養老有很多「老問題」,譬如銀行得承擔幾個風險,包括國人長壽、房價價跌、利率波動等,加上升息、各銀行又嚴控房市,可貸成數下壓到六成,導致銀行承做意願低。

專家透露,臺灣的以房養老觀念還是不夠清楚,關鍵在於華人特有的觀念,包括「有土斯有財、房留子女又或希望在自有房產安養終年」等,讓老人申辦動能低。

有民衆表示,周邊很多的朋友老人家,都是抱着養兒防老的觀念,時間一到,就開始把手邊的房子金錢股票資產等,一一過戶給小孩,就怕被徵遺產稅贈與稅等,結果換來的是小孩拿錢走人,對老人是不養不理,或是直接丟到養老院去,這種個案看太多了,他們都嫌養老人家太麻煩了。

有網友也說,朋友的媽媽小中風住進醫院,結果還沒出院三個兄弟吵翻天,因爲沒人要讓媽媽住進家裡照顧,儘管媽媽名下還有一間房子,價值大約3千萬元,己公證要給大兒子,尚未過戶,但三個兄弟己用種種原因理由不養媽媽,最後出院直接送媽媽去養老院。

網友感嘆表示,朋友媽媽只是小中風,傷到語言能力,其他都還很正常,只要陪伴與復健,也能恢復生活,想不到三個兒子都不肯讓媽媽住進家裡,房子還沒過戶,就被丟包到老人院去,若名下沒房子呢?所以,奉勸老人們還是要以房養老,想要靠小孩養老,真的是沒人說的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