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遠小校的存在價值
偏鄉孩童的教育值得我們投入更多心力與物力。(圖/本報資料照)
朋友一直待在偏遠小校,他的想法是市區學校的學生教育資源豐富用不着他,待在偏遠小校,他能發揮的空間比較大。
偏遠小校的問題一向不是在於學科成績,而是一種全人的成長和自信的培養,因爲這些小朋友將來或許不是讀頂尖的學校,當科學家或工程師,而是到社會上的各行各業就定位,除了學業成就因爲學習資源不足而落後,在其他方面可以造就栽培的部份還很多,透過才藝的訓練和品格的教育,他們能成爲充滿自信、態度良好的社會公民,這就是教育所能賦予的最大目標了。
良心企業的課後輔導也一直在這邊着力,因爲他們看到了學生的課業成績一直因爲家庭功能的失調,或是隔代、或是單親的緣故,一直處於學習不足的狀態,也因爲這樣的看見,他們投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希望能爲偏鄉教育帶來新的希望,讓這些學生不僅在學科、甚至在品格上都有良好的表現,這是一個企業關懷弱勢的精神和良心,相當值得敬佩!
除了這些資源不足的學生以外,慢慢地也有一些認同、慕名而來的他校學生,有些是認同這樣重才藝品格的辦學風格,更有些是大班適應不良的學生,希望在多元價值、多元才藝的發展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就這樣朋友的學校慢慢建立起自己的辦學風格。
可是這樣的辦學努力畢竟得不到上面的關愛眼神,教育人從教育的觀點來看待一個學校,甚至每個學生,可是如果是政治人物的眼光中,一切好像就不一樣了!辦大活動號召人氣可以增加名氣成爲指標,賠錢都可以辦,可是一間學校的存廢就很容易處理了,只要幾臺車,把學生載送到鄰近學校就夠了!至於他們在大學校中能不能得到足夠的關注資源則是不關他們的事,廢了一個學校對於當地社區居民的影響也不關他們的事,唯一關乎他們的事是經費的節省,這樣教育經費的節省對比到花大錢辦活動,甚至賠錢都要辦,不是一件很荒謬的事嗎?
因爲弱勢,所以才更需要資源的挹注,不是因爲他的弱勢,反正發聲管道很少,要怎麼辦就怎麼辦?這種狀況有點像政府財團砍樹一樣,從沒想過樹存在的價值和效應,爲了都更蓋房子,說砍就砍,因爲樹不講話就是默許,人家說「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樹木都砍光了!樹人的學校也廢了!我們還拿什麼來談教育這麼長遠、潛移默化的東西。
更扯的是,主管教育的高層居然來到這偏遠小校,對着老師說:「這種學校沒有存在的意義!」如果這種學校沒有存在的意義,那些學校有存在的意義?這些老師拼命地教導感化學生,讓他們不至於因爲適應不良而偏差反社會,讓社會不用付上可以預期的社會成本,也讓一些單親、隔代、外配背景下成長的小孩感受到接納和關愛,這樣的教育居然變成沒有意義?這也難怪一直深耕偏鄉放學課後輔導的良心企業覺得難過不已,政府機關看待教育的視野居然是如此淺短。
社會的進化體現在對於弱勢的關懷恊助,因爲社會是一體的,有人弱勢,全體或多或少也會受到影響,如果政府只是一味跟着財團走,用利益來看待施政的價值的話,那我們乾脆請財團來擔任政府官員好了!或許這些政治人物上了臺,覺得可以輕易決定學校和樹木的意義和價值,但是現在是民主時代,人民應該也有權來決定政治人物的未來吧!
●作者新石,宜蘭,國小教師。簡介表示,這個世界應該更好,所以就把想像的世界透過文字寫出來,只要大家相信這個閒居偶得的一點小小觀念或想法有成真的可能,這個世界就會慢 慢改變,這就是他的初衷--分享自我、改變世界,至於自己只不過是一個人,一個充滿想像浪漫的讀書人,似乎是嬉笑怒罵,卻是虎嘯龍吟,如果以詩來言志就 是:「漫步田光一畝間、前塵往事在眼前、風流瀟灑不敢問、特立獨行一片天!」。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ET論壇歡迎更多參與,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