蜱蟲也會打飛的 寄生蟲的擴散揭示氣候與全球病原體傳播的聯繫

研究發現,遷徙鳥類攜帶蜱蟲跨越大陸,將它們帶到全球氣溫升高的新地區,使它們得以繁衍生息。 這可能會導致新的蜱傳疾病的傳播,突出了對蜱蟲傳播和疾病傳播進行更全面研究的必要性。

在全球氣溫升高的推動下,蜱蟲正通過候鳥遷徙到更遠的地方,並有可能傳播新的疾病。 這對新病原體進入新地區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蜱蟲體型輕便,它們攜帶病原體。 當它們寄生在遷徙鳥類身上時,這些遷徙鳥類的旅程可能會把它們帶到數千英里以外的通常地理範圍。 從歷史上看,由於長途旅行的另一端氣候條件不適宜,蜱蟲一直無法立足。 但現在,由於氣候危機,蜱蟲的生存和傳播變得越來越容易,有可能帶來新的蜱傳病原體。

南密西西比大學的沙希德-卡里姆(Shahid Karim)博士是《細胞與感染微生物學前沿》(Frontiers in Cellular and Infection Microbiology)一文的主要作者,他說:"如果熱帶蜱種在它們以前無法成功立足的地區立足的條件變得更加有利,那麼它們就有可能帶來新的蟲媒疾病。"

搭便車的蜱蟲

蜱蟲是非常有效的疾病傳播媒介,它將人類和家畜與萊姆病等野生病原攜帶的疾病聯繫在一起,並寄生在鳥類--尤其是候鳥身上,使它們能夠長途跋涉。 氣候危機導致的全球氣溫變化使一些蜱蟲更容易成爲入侵物種。 這種物種的建立可能非常迅速:例如,亞洲長角蜱於 2017 年首次在新澤西州被發現,此後又在其他 14 個州被發現。

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佐治亞南方大學的 Lorenza Beati 博士說:"許多蜱蟲物種的地理分佈正在迅速發生變化。對於一些遷徙的外來蜱蟲來說,全球變暖可能會在它們的北方目的地創造出與其通常分佈範圍相似的條件。 如果氣候條件變暖,再加上存在適合所有蜱蟲生命階段的脊椎動物宿主,那麼蜱蟲立足的機會就會增加。"

跨越大陸追蹤蜱蟲

爲了調查蜱蟲通過遷徙鳥類傳播的情況,科學家們在墨西哥灣北部鳥類停留休息的六個地點佈下了捕鳥網。 每隻鳥都被環上一個帶有識別號碼的帶子,經過測量和檢查,以檢查其身體狀況並尋找蜱蟲。 一旦發現蜱蟲,就將其取出並保存起來,以便日後進行DNA分析,以確認其種類並鑑定其攜帶的微生物。

科學家們將鳥類分爲三類--留鳥、短途遷徙鳥和長途遷徙鳥--並繪製了不同物種的地理分佈圖,以瞭解它們可能在哪裡拾到蜱蟲。 這突顯了蜱蟲的傳播距離有多遠:平均傳播距離高達 5000 公里。

然而,寄生率卻相對較低。 研究人員對近 15000 只鳥類進行了採樣,其中近 2000 只鳥採樣不止一次,但只從 164 只鳥類身上採集到 421 只蜱蟲。 儘管科學家們發現了 18 種不同的蜱蟲--包括幾種未在美國出現的新熱帶物種--但只有 4 種蜱蟲佔科學家們發現的蜱蟲總數的 81%。 短途遷徙者比長途遷徙者攜帶了更多的蜱蟲。

蜱傳細菌的微觀世界

科學家們隨後分析了蜱蟲攜帶的細菌。 最常見的細菌是Francisella弗朗西斯菌屬,它們是幫助蜱蟲發揮作用的內生共生體。 蜱蟲體內較高水平的弗朗西斯菌與較低水平的立克次體或分支桿菌有關。

數量第二多的是立克次體(Rickettsia Rickettsia species),這可能表明它們與蜱蟲有共生關係,而我們目前還不知道這種關係。 對長途遷徙的鳥類進行寄生,要求附着在鳥類身上的蜱蟲消耗大量的能量:可能是立克次體 種以某種方式幫助它們應對這種情況。 某些種類的立克次體 會引起人類疾病,包括斑疹熱,但我們還不知道入侵的蜱蟲種類是否會把這些疾病傳染給人類。

科學家們解釋說,要了解鳥類協助蜱蟲傳播的全部影響,我們需要更多的研究。 尤其重要的是,要弄清鳥類在不寄生蜱蟲的情況下是否會攜帶蜱蟲傳播的疾病。

卡里姆說:"這些蜱蟲不僅可能帶來新的病原體,而且如果它們設法在美國立足,還可能成爲美國已有病原體的額外傳播媒介,或者在野生動物水庫中保持病原體,然後成爲傳染源。 他建議人們使用驅蟲劑保護自己,並在蜱蟲出沒的地區行走後檢查自己身上是否有蜱蟲。"

編譯自/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