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啓明:臺灣將進入「排碳有價」時代

環境部長彭啓明出席「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會後記者會。記者黃義書/攝影

環境部長彭啓明昨天在首場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報告「氣候變遷對全球及臺灣的影響衝擊評估」,並在會中觸及碳費議題。彭啓明表示,環境部在八月底會通過三項子法,臺灣將進入排碳有價的時代。賴清德總統則在會中提到,政府預算應研議一定比例編定氣候變遷預算,調適、減碳都要納入,在不增加總預算情形下,行政院可研議。

彭啓明表示,對抗氣候變遷兩大方式包含「減碳」與「調適」,地球已經遇到慢性病的衝擊,「減碳是爲了救地球,調適是爲了救臺灣」,政府必須盤點臺灣的調適作爲,農業與各產業都應預作準備。但彭也坦言,全世界的二○五○淨零碳排,就像「登月計劃」,是非常困難的事。

彭啓明表示,臺灣排碳有價的時代將來臨,今年底就會進入「碳費先行,以大帶小」的階段,未來會健全碳定價機制,往總量管制的碳交易方向邁進,目前全世界有卅六個國家雙軌並行,臺灣會和世界做接軌。

彭啓明表示,碳費的政策定位是「棍子」,未來希望也能找出「蘿蔔」,兩者並用,讓臺灣在減碳路徑上步上正軌。年底會開一、兩次碳費審議委員會,一定會在年底時實施碳費制度先行,碳費初期也不會高,因爲這只是碳定價的一個工具,還有其他的工具更好用,例如總量管制的碳交易。

彭啓明指出,最終目標是完善碳定價的機制,在碳費先行之後,可能還要花上幾年的時間,逐步建立碳交易制度。彭啓明說明,臺灣很多企業還沒搞清楚碳定價是什麼,待兩、三年之後,政策能逐步轉到碳交易;因爲碳交易才能夠活絡市場,把減碳變成是一個新的機會,效率會更好。

他表示已親自拜訪高碳排企業,說明碳費、碳交易路徑,業者也從原本排斥到能理解、接受,也要向中小企業喊話,不用擔心碳費所帶來的問題,有必要時,他也願意親自拜訪說明。

彭啓明指出,很多人說臺灣的減碳做得非常差,但比較的基準點要拉齊,他以二○○五年做基準點,與二○三○年目標比較,臺灣減碳目標,的確還落後歐美先進國家,但在亞洲僅次於日本,和幾個有競爭關係的國家新加坡、南韓相比,成績都比他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