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仙專欄》水電雙漲 拉昇了誰的仇恨值

外界盛傳,水電價要雙雙調漲。(本報資料照)

外界盛傳,經濟部預計在兩週內決定電價調漲幅度,而這波調整與過去不同,民進黨政府鎖定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用電,合計將有937萬戶受影響,調幅在11%至33%之間,相當驚人。此外,同時傳出31年沒有調整的水價,這次也有可能調漲。

對此,經濟部次長賴建信17日受訪時並未否認水電價格調漲的傳聞,但強調,水電是民生所需,經濟部在思考調整價格時,「會考量對物價、通膨的影響」。

中央銀行去年12月預測臺灣2025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年增率爲1.89%,但央行日前表示,考量未來臺鐵票價及水電等公用事業費率調漲影響,可能會上修CPI至2%以上,如此一來,臺灣CPI將連續4年高於2%的通膨警戒線之上,已有明確的通膨現象。如果賴政府真的考慮通膨因素,那就不應該漲電價。

更何況,臺電去年10月纔剛漲價,今年第1季都還沒有結束又要調漲電價,且這次可能是連水價一起漲,若再考慮6月夏月電價又要漲一波,對物價的影響實在不容小覷。

在水費的部分,臺水錶示,每賣1度水就虧2.45元,去年稅後虧損39.49億,今年估計會再虧59.34億元,因此,臺水也在研擬調整水價的方案。臺灣水價便宜,無論從鼓勵節約資源還是降低公用事業虧損的角度來說,適度調漲水價也有其必要。

問題是,即使非漲不可,爲了避免物價過度波動,通常政府會錯開公用事業費率調漲的時間,不然衝擊會太大。如果這次賴政府竟要同時調漲水電價,完全不顧及可能對通膨造成的加乘效果,就不免讓人懷疑,其動機恐怕不完全只是爲了「反映成本」。

行政院上週末剛啓動「人民是頭家」政策宣講會,而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早就直言,政策宣講會與大罷免就是「互爲表裡」;接着就傳出臺電要漲電價,時間的巧合不得不令人質疑,水電雙漲爲的就是要拉高民衆的痛苦指數!

這次臺電罕見強調,經過多次調漲後,工業用電的價格已超過臺電的成本,因此這次不是電價調漲的目標。衆所周知,臺灣的工業用電量遠多於住宅用電,既然工業用電已經不虧了,那麼臺電有什麼理由非要漲電價不可?而且這次還是以民生及小商店爲主要的漲價對象,讓人聯想,賴政府就是要拿庶民經濟開刀,先透過政策宣講會傳播藍白聯手刪預算、凍結臺電補助款1千億元,造成臺電虧損加劇,然後再調高一般民生住宅及小商店的電價,老百姓不但要直接面對水電費增加的痛苦,還要承受物價因此飆升的「二次傷害」,如此可拉高民衆對在野黨的仇恨值,民進黨大罷免的氣勢就會升高了。

究竟水電雙漲是爲大罷免加添柴火,還是讓民衆對執政無能產生反感?答案很快就可以分曉。(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