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大國合縱連橫應對新局面
美國國會參衆兩院1月6日舉行聯席會議,點數選舉人票,正式確認特朗普當選總統。這對於歐洲國家、歐盟,以及北約的歐洲成員國而言,是一個必須面對的現實。其實,早在這次美國大選進入實質性階段時,歐洲大國已經開始合縱連橫,如波蘭與德國、法國與德國、英國與德國之間,通過各種途徑加強軍事合作,以應對特朗普勝選給歐洲地緣格局、跨大西洋關係帶來的衝擊。
一
特朗普與美國民主黨政府,甚至與其所代表的美國共和黨建制派政客,在政見上有明顯不同。在經濟方面,特朗普貿易戰的對象並不排除歐洲盟友;在軍事方面,特朗普不僅不承認美國對歐洲盟國的安全義務,要求歐洲盟國提高防務開支,甚至要求歐洲盟國對美國在歐駐軍交所謂的“保護費”。這種與歐洲盟國之間基於利益的不同理念,在特朗普的上一個任期就造成諸多糾葛。
特朗普在此次總統競選期間多次表示,一旦他再次當選,將讓歐洲的“小可愛”們付出代價。在防務支出佔GDP的比例方面,北約32個成員國中,已經有23個將比例提高到2%,但仍有9個國家達不到特朗普提出的最低標準,而特朗普的要求是應該達到3%以上。
2022年2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美國率北約盟國及其他歐洲國家支持烏克蘭,美國是烏克蘭最大的援助提供國。然而,特朗普在競選期間針對俄烏衝突,已經發表諸多與拜登政府顯著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政見。儘管外界解讀這不過是特朗普的選舉語言,但特朗普就是憑藉這樣的政見表述贏得了大選,其言論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的民意。
特朗普的第一個任期曾提出對歐洲北約盟國收取“保護費”,現有特朗普團隊中有的政客甚至認爲美國應該退出北約。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經誇口,在他上任之後,可在24小時內結束俄烏衝突。對此,國際社會普遍不以爲然。特朗普勝選之後,並沒有就此作進一步表態。但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爭取在下一年度結束衝突,而美國新政府無疑是推動衝突走向結束的重要因素。
二
歐洲國家哪怕是像英、法、德這樣的大國,以及現有的北約集體安全機制,都難以滿足新局面下的歐洲安全需求,這是歐洲大國展開新一輪的合縱連橫的根本原因。
一是加強防務合作與交流。在特朗普贏得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後,便開始催逼歐洲的北約盟國增加防務開支,威脅美國不再“免費”保護歐洲安全。時任德國總理默克爾就表示:歐洲必須團結一致,不可以無條件地依賴他國。在2019年北約成立七十週年的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甚至發出北約已經“腦死亡”的警告。
2024年2月10日,在南卡羅來納州一場競選集會上,特朗普揚言:“在我的領導下,美國不會保護任何拖欠費用的國家。如果敢拖欠北約費用,你們受到俄羅斯攻擊,美國不僅不會保護,還會鼓勵俄羅斯爲所欲爲。”這無法不讓歐洲國家感到毛骨悚然。
正是在此背景下,2024年2月26日,法國總統馬克龍展開對德國的國事訪問。這是24年來法國總統首次對德國的國事訪問。雖然法德領導人在國際場合不時進行雙邊或多邊會晤,但國事訪問儀式感和指標性意義非同尋常。在馬克龍與德國總理朔爾茨的會談中,雙邊防務合作及歐洲安全是核心內容。
作爲歐洲大國,也是歷史上傳統的堅定反俄的國家英國,自然不會在新一輪合縱連橫中缺席。2024年7月24日,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訪問德國,與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會晤並達成一致,雙方同意建立更緊密的“英德新型防務關係”。10月23日,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裡烏斯訪問英國,與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會晤並簽署一項大規模軍事合作協議。在4個月內,兩國防長實現互訪並達成防務合作協議,無疑是基於對歐洲地緣格局及所面臨的安全形勢,清晰判斷後作出的反應。
此外,英、法、德等歐洲大國領導人還密集訪問捷克、波蘭等其他歐洲國家,就加強歐洲國家防務合作展開探討、交流,並達成系列相關合作協議。
二是聚焦武器研發與生產。俄烏衝突消耗美歐支持烏克蘭國家大量武器庫存,爲武器裝備新研和生產提出急迫需求;俄烏衝突中無人機、精確打擊武器發揮出顯著作用,爲智能化武器系統的發展提供了強勁的動力,這都成爲歐洲大國新一輪合縱連橫的重點內容。
2024年3月5日,歐盟委員會和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聯合發佈史上首份《歐洲國防工業戰略》。該戰略強調,增強歐洲國防工業的韌性,歐盟成員國增加國防工業投資,提高歐洲國防技術能力,加強與烏克蘭在國防工業方面的合作等。
總的來說,歐洲大國之間的軍事合作瞄準增強歐洲整體防務能力,以利於在未來作戰中的聯合行動爲目標,從武器研製和生產層面就開始進行合作。
三是打通聯合軍事行動中的阻礙和壁壘。即使有北約這樣的集體安全機制,但北約盟國之間並沒有建立類似於《關於逐步取消共同邊界檢查》協定(又稱《申根協定》),使得軍事活動便捷高效的機制。在歐洲國家進行裝備、兵力輸送必須遵守繁多的條文,履行繁瑣的手續。
這在戰爭條件下將造成兵力機動、後勤物資運輸的巨大障礙,嚴重影響作戰行動。這個問題在歐洲國家軍援烏克蘭的過程中已經凸顯。爲此,德國、荷蘭、波蘭三國率先行動,達成一致,簡化軍事過境的手續,打造適應軍事運輸需求的橋樑、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保障後勤順暢所需的其他措施,其最終目的就是建立“軍事申根區”。
三
延續近3年的俄烏衝突已經深刻地改變歐洲格局和世界局勢,比特朗普這樣“非典型”美國領導人的出現對世界影響更大。二者的疊加,無疑會比特朗普的上一任期更加影響歐洲局勢的發展與走向。
一是跨大西洋關係會因受到挑戰而調整,但美國不太可能完全放棄對歐洲的安全承諾。從特朗普二次勝選後的表現來看,和第一次完全是“政治素人”不同,他開始變得“更加成熟”了。勝選後,他已經不再像上一次那樣急欲體現個人存在。可以肯定,他執政期間不會真的兌現所有的競選語言。例如,特朗普團隊人員曾說美國應該退出北約。但是,2024年11月20日,特朗普已宣佈美國駐北約大使的人選。所以,儘管特朗普的歐洲政策會有調整,但不可能完全放棄對歐洲的安全承諾。
二是歐洲加大防務投入的結果必然會要求更多的話語權,但防務自主說易行難。自特朗普的上一任期,尤其是俄烏衝突爆發之後,歐洲已經大幅提高了防務開支。按照權利與義務對等的原則,增加開支必然要求增加話語權。
在認識到歐洲安全要靠自己,美國無意繼續提供以往那樣的慷慨保證後,歐洲國家聯合新研下一代裝備成爲必然。除法國和德國聯合研製新型坦克外,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波蘭聯合推出“歐洲遠程打擊倡議”,其核心項目是研發射程爲1000至2000公里的新型陸基巡航導彈。此外,法國、德國、西班牙、比利時計劃聯合研製下一代作戰飛機。
然而,歐洲戰略自主仍然說易行難。事實證明,歐洲聯合的任何架構、計劃,一旦美國覺得對自己不利,都會想方設法要麼攪黃,要麼“摻沙子”。不管是美國放棄對歐洲的安全承諾,自行退出歐洲,還是歐洲戰略自主將美國擠出歐洲,結果都是美國失去歐洲,這是美國都無法接受的。
總的來說,特朗普可能不會如競選期間所言,放棄支持烏克蘭,但支持的力度肯定會減弱。歐洲國家早就開始準備應對這一變化,但能否維持支持烏克蘭的力度還未可知。不管哪一種情況,歐洲都將陷入更加複雜嚴峻的局面,前景並不樂觀。怎樣避免最壞的局面,考驗着歐洲國家領導人的智慧、能力和決心。
(作者單位:國防科技大學信息通信學院)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