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怎樣才能擋住普丁?臺大學者曝「終戰」關鍵

圖爲烏克蘭將基輔附近的部隊調往頓巴斯準備應對俄軍新一輪的攻勢。 (圖/路透)

烏克蘭盧甘斯克地區一所學校被攻擊後的景象。(圖/路透)

俄烏戰爭邁入第3個月,目前馬立波亞速鋼鐵廠仍有超過1000名軍民圍困其中,俄軍正恢復進攻行動。究竟這場戰爭何時能夠落幕?臺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暨研究所副教授盧信昌24日接受港媒訪問時分析,要看的是軍事動員耗損的軍費何時到臨界點,戰事纔有可能結束。

根據《中評社》報導,臺灣大學商學系學士、美國愛荷華大學經濟學碩士、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的盧信昌表示,各國都希望在這場戰爭中獲得自己的利益,希望有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恫嚇效果,卻不能產生任何重大損失,各自有自己的選舉盤算,內部利益的矛盾,還有自己的國際地位確認。他認爲,大陸和印度採買俄國石油遭點名批評,但如果這兩者收手,只能轉爲大量燒煤來發電,延緩整個碳中和的安排,代價是會影響西方國家的技術出口獲利大幅延後,就會造成西方國家的經濟和科技投資回收的損失,至於造成的經濟傷害反噬有多大、多快,讓西方國家覺得痛,將會決定這場戰爭時間。

盧信昌進一步說,烏克蘭對於全球供應鏈有貢獻但是不重要,因爲烏克蘭的小麥主要是賣非洲國家,所以這場戰爭很難因爲軍事動員的傷害,進而讓歐美國家有所警惕要趕緊結束,因爲造成的代價是烏克蘭所承受的,所以要看的是軍事動員耗損的軍費何時到臨界點,戰事纔有可能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