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北京犯臺威脅 歐洲挺不挺 學者曝關鍵

文中認爲,對歐洲而言,臺海危機不能只將眼光放在東亞。歐洲必須趁早定義缺少美國的歐洲,該如何進行集體防衛。特別是,現在的美國恐怕無法執行「兩面戰略」,即同時在歐洲與亞洲和兩個大國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圖爲美軍在德國進行操演。(圖/DVIDS)

海牙戰略研究中心中國大陸分析師提爾(Joris Teer )與研究主任斯威斯(Tim Sweijs),近日投書《外交家》。文中指出,如果中國大陸動用武力進犯臺灣,此時不論挺不挺臺灣,都會影響歐洲接下來十幾年在全球的地位。歐洲必須提前在歐洲理事會取得共識,並減少對北京的依賴,以及降低共軍因歐洲商品或科技而提升能力。

※拜登請求歐洲援臺

作者以想定揭開全文序幕。2024年4月10日凌晨2時30分,荷蘭總理呂特(Mark Rutte)召集內閣商討美國提出的緊急請求:由於習近平下令共軍攻打臺灣,美國總統拜登不但派出第七艦隊馳往臺灣海峽,拜登也呼籲歐洲國家支援臺北。

然而,今日情勢已和1996年臺海飛彈危機不同,如今的風險更大。在1996年,當時總統柯林頓下令2個航母戰鬥羣,穿越臺灣海峽、嚇阻北京。由於當時美軍軍事權力擁有絕對優勢,作爲優勢象徵的航空母艦前來,讓北京選擇吞下這口氣。

如今北京已非吳下阿蒙,擁有主場優勢的共軍大可憑藉先進的飛彈庫擊沉美國航艦。面對此情此景,美國可能會援引與英國、澳洲簽署爲期3年的防禦條約AUKUS,要求英國航艦打擊羣執行風險相對較低的作戰,如封鎖麻六甲海峽以圍堵北京的石油供應與貿易。

※兩難的抉擇

與此同時,荷蘭的防空巡防艦埃佛特森號,以及鄰近的法國航艦羣與德國巡防艦,都收到了加入英國中隊的請求。如果英國人會跟隨美國,荷蘭、法國、與德國人會跟進嗎?跟與不跟都會有「要命」的結果。

想當然,呂特與他的部長們會討論,並連絡法德領導人。北京可能會將封鎖視作戰爭行爲,那麼歐洲的港口、天然氣、網路能否抵擋大陸駭客的大規模報復網攻。歐洲船艦能否接近北京在吉布地的海軍基地,或是在共軍海軍艦艇的作戰範圍內航行?身在中國大陸的荷蘭、德國與法國公民,生命安全是否能獲得保障?荷蘭與歐洲還能持續取得北京的稀土與必需品嗎?

相對的,如果荷蘭、法國與德國賞美國一記閉門羹,美國也不會給歐洲朋友多好的臉色看。最直接衝擊的是,拜登是否會維護美國對歐洲的安全保證,6萬多名美軍是否會繼續駐紮歐洲大陸。有鑑於歐洲軍隊悲慘的戰備狀態,俄國總統普丁很可能趁北約內部不和,在歐洲東部邊界地帶造成既成事實,一如俄國2014年併吞克里米亞時那樣。

換言之,只要大陸武力犯臺,海牙、巴黎與柏林的決策很可能決定未來十年歐洲在世界舞臺的地位。

歐洲也必須減少戰略領域對北京的依賴;帽子、褲子與沙發這些可以從北京進口,但核科技、5G網路與警用無人機卻不行。歐洲也應防止因能源轉型,而在關鍵基礎設施產生對北京的下世代依賴。圖爲內蒙古勞工開採稀土。(圖/路透社)

※歐洲何去何從

作者認爲,歐洲面對此一困境,首要任務是是領導人必須認知到,大國間的激烈競爭就算不是最顯著的特徵,也再次成爲國際體系的一項重要趨勢,就像冷戰期間一樣。

其次,對歐洲而言,臺海危機不能只將眼光放在東亞。歐洲必須趁早定義缺少美國的歐洲,該如何進行集體防衛。特別是,現在的美國恐怕無法執行「兩面戰略」,即同時在歐洲與亞洲和兩個大國進行戰爭並取得勝利。

因此,歐洲應對俄國採取雙軌戰略;一方面投資足以嚇阻俄國的傳統軍事能力,包括加強部隊軍事戰備、加快部隊調動計劃、購買長程火砲、強化指揮協協調結構,進而建立在缺乏美軍的前提下作戰。

另一方面,歐洲也該緩和與俄國的緊張關係。畢竟,衝突只能透過政治來解決。

面對北京,該文認爲與冷戰時期不同,世界在經濟與科技上相互連結、難以脫鉤。歐洲無法改變北京侵犯臺灣的意圖;但可以減少習近平對歐洲影響力。首先,歐洲可擴大軍民兩用物品與新科技的出口管制與投資審查制度,以防止共軍利用歐洲資源填補能力缺口,如反潛作戰與戰鬥機科技的不足。

日前立陶宛國防部資安研究單位警告,小米手機內建審查功能,舉凡臺獨、西藏、民主運動等術語都會遭到傳送至遠端伺服器。甚至,裡面審查的術語高達449個術語,且不斷更新中。(圖/路透社)

此外,歐洲也必須減少戰略領域對北京的依賴;帽子、褲子與沙發這些可以從北京進口,但核科技、5G網路與警用無人機卻不行。歐洲也應防止因能源轉型,而在關鍵基礎設施產生對北京的下世代依賴。

文中總結,即便前述建議得以落實,但選擇挺臺或遠離臺海衝突將影響歐洲未來數十年的安全繁榮。歐洲必須在臺海危機爆發前,就已經取得廣泛的政治與社會支持,並在歐洲理事會中進行協調與取得共識。這決策實在太過重要,不能在半夜時留給政治人物倉促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