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神出場,狂收28億,評分卻撲了

說到好萊塢裡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導演,蒂姆·波頓一定榜上有名。

靠着無與倫比的想象力和獨樹一幟的哥特暗黑美學,他爲我們奉上了太多經典。

《剪刀手愛德華》《大魚》《殭屍新娘》《查理和巧克力工廠》......

全是觀影啓蒙之路上的美好回憶。

《大魚》

暗黑哥特與童話故事,孤獨憂傷與美好溫情。

看似相斥的元素,他卻能將其完美融入進同一部電影之中。

而讓他真正藉此打出名氣的,還得追溯到1988年的《陰間大法師》。

這是他的第二部長片,但對各種標誌性元素的運用已經得心應手,純熟無比。

想象力爆棚的怪誕搞笑的陰間世界

哥特風滿滿的造型和美術置景

以及萬變不離其宗的溫情內核,在這部電影中都能找到雛形。

本片也拿下了當年票房榜的第十名,票房口碑雙豐收。

續集早在第一部大賣後就被提上了日程,奈何多方因素干擾,一直被擱置。

如今,時隔36年,這部經典爆款的續集,終於來了。

驚喜的是還有女神莫妮卡·貝魯奇(《西西里的美麗傳說》)加盟。

還是熟悉的味道,還是熟悉的陣容,還是熟悉的票房大爆。

1億美元的預算,全球累積票房已超4億美元(摺合約28億rmb),賺麻了。

照這勢頭,第三部,應該也不遠了——

「陰間大法師2」

Beetlejuice Beetlejuice

2024.9.6.美國

人嚇鬼

老規矩,先回顧一下第一部。

影片的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郊外小鎮上。

亞當和芭芭拉是一對甜蜜恩愛的夫婦,正打算在郊外房子裡歡度假日。

然而假期還未開始便已宣告結束——

兩人出門買東西時出了車禍,雙雙殞命。

不知爲何,兩人的鬼魂被送回並困在了房子裡。

他們沒有辦法走出房子,因爲門外是一片蟄伏着巨大沙蟲的奇怪沙漠。

他們也沒辦法安然地待在房子裡。

因爲沒過幾天,房子便被轉手賣給了別人。

新住進來的一家子,上來便要徹底翻新這座老房子。

太過吵鬧也就算了,關鍵是,這棟房子是亞當和芭芭拉精心佈置裝修。

裡面的每件傢俱,每個擺件,都代表着他們的甜蜜回憶,他們當然不能同意。

於是,他們打算利用自己的鬼魂身份,嚇走這羣新房客。

但,這畢竟是他們第一次當鬼。

再加上性格善良,他們連嚇人都只敢玩玩披牀單這種小兒科的把戲。

而這幾位新房客,偏偏又是幾個膽大的主兒。

不僅看到各種嚇人的道具時毫不在意。

在知道了鬼魂存在後,甚至想着藉此大賺一筆。

好好的溫子仁式經典鬼屋模式,被他們硬生生搞成了歡樂屋。

在困擾和摸索的過程中。

亞當和芭芭拉找到了進入陰間世界緊急事件處理部的辦法。

聚集在這裡的鬼魂造型各異,但,要辦事,要諮詢,同樣得排隊等叫號。

公職鬼員們就更慘了,全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衰樣,到了陰間還得努力打工。

瞅瞅這吊死鬼,下來了還得繼續被吊在傳送帶上給大夥傳送文件。

這腦洞,也是沒誰了。

他們也認識了新房主的女兒,一身哥特裝扮的莉迪亞。

她是這羣新房客裡,唯一一個能看見亞當和芭芭拉鬼魂的通靈者。

她也是唯一一個願意拿他們當朋友的人。

他們還認識了臭名昭著的“陰間大法師”。

只要大聲喊出他的名字“beetlejuice”(本片英文片名)三次。

他就能從陰間還魂,幫你解決任何難題。

雖然這哥們能頭腦旋轉360*N°、瞬間移動、隔空封嘴......約等於無敵。

但與此同時,他也是個爲達目的不擇手段的瘋批。

在他的參與下,事情被搞得亂上加亂,一發不可收拾......

其實,第一部的故事已經相對完整。

影片結尾,莉迪亞一家終於接納了鬼夫婦,合力擊敗了陰間大法師。

但爲了給續集留下空間,陰間大法師並沒有死去,只是被重新困在了陰間。

第二部的故事,則來到了第一部的幾十年後。

曾經古靈精怪的少女莉迪亞,已爲人母,並主持着一檔知名通靈節目。

但,就如同她曾經經歷的一樣,她也和正處在叛逆期的女兒,關係逐漸疏遠。

恰逢此時,傳來了她父親逝世的噩耗。

爲了舉辦葬禮,清空舊物,莉迪亞帶着女兒又回到了那棟“小鎮鬼屋”。

一方面,冥冥之中,莉迪亞感覺到陰間大法師仍然蠢蠢欲動。

另一方面,女兒也因爲繼承了她的通靈能力,遇見了鬼魂,陷入了危險之中......

平庸劇情

影片目前豆瓣評分6.6,也算是分如其實。

若論最大缺點,莫過於一馬平川的劇情,和毫無關聯的並置故事線。

前者,咱們且不跟那些故事性強的片子比,只跟第一部比,就已經是天差地別。

第一部,核心衝突只有一個,簡單直接,清晰明瞭——

鬼魂夫婦想趕走新搬進來的一家人。

整部片子都是圍繞着這個核心衝突,圍繞着夫婦二人展開。

發現自己是鬼→惡作劇趕人→趕人不成後,去陰間尋求幫助。

故事節奏環環相扣,期間夾雜着各種怪誕獨特的想象,90分鐘完全不夠看。

到了第二部,這種開場就抓人的強衝突,沒了。

直到第三幕,也就是一個小時之後,故事才終於有了那麼一點看點——

女兒約會的男孩是鬼魂,他想要騙女兒簽署生命交換協議,藉此重回人間。

於是莉迪亞奔赴陰間,重新找到陰間大法師幫忙,進而引發了一場大亂鬥。

前面一個小時,完全是白開水式的平鋪直敘。

無非就是交代莉迪亞和女兒關係疏遠,以及她們回老家參加葬禮。

如果能把母女矛盾拍得層層遞進,那倒也行。

但本片也只是在開頭交代了一下就算了事,再無任何進展。

影片前期的看點,被集中在了陰間世界的展示上。

相比於上一部,本片新加了一個追殺陰間大法師的通緝犯角色。

以及由此而帶出來的冥界警局。

剛開始倒是蠻吊人胃口的,尤其是飾演通緝犯的“球花”莫妮卡·貝魯奇的出場——

被裝在不同盒子裡的屍體復活,撿起裝訂機來了一場既性感又恐怖的自我縫合。

搭配上“把鬼魂吸到變乾屍”的能力設定,她一出場便堪稱王炸。

然而,這角色就這麼沒後續了。

開場渲染得這麼盛大濃重,中間又借其他角色之口一再重申她的可怕。

結果就只是隨便找了幾個路人角色,讓她玩了幾次吸星大法。

最後的大決戰,剛露面,啥都沒幹就被主角完成了劇情殺,毫無反抗之力。

那,您前面整得這麼聲勢浩大,是在幹嘛呢?

附帶着引出來的冥界警局也是如此。

雖然看半個腦殼開花的警長威廉·達福很有意思,但也就僅此而已了。

說是要追捕球花飾演的通緝犯,可也完全沒見着他們怎麼費心追查。

直到最後什麼事情都解決了,他們來了。

像極了咱們的犯罪片公式化結尾。

雖然影片陣容堪稱頂級。

但除了女主薇諾娜之外,其餘所有人基本都在打醬油。

導演不像是在塑造角色,而像是在擱這拿公費喊老友們重聚。

如果不是因爲德普此前深陷輿論風波,高低也得來客串(打醬油)一波。

而這些戲份,虎頭蛇尾也就罷了。

更難繃的是,陰間世界的故事線,與陽間幾乎毫無關聯。

第一部中,陰間世界的展現,是緊緊聯繫着主角的需求而生。

因爲主角想趕走新房主,這纔去陰間求助,這纔有了陰間大法師的登場。

陰間世界的展示,也因此有了情節上的必要性。

到了這部,這個必要性,也沒了。

直到第三幕女兒被拐,莉迪亞去陰間世界救人,兩個世界纔算是真正聯繫起來。

前面的所謂陰間世界的展示,真就淪爲了單純的展示。

不死頑童

好了,缺點也說得差不多了。

雖然吐槽了這麼多,但出於私心,我還是很難給這部影片低分。

對於喜歡蒂姆·波頓的觀衆來說,一個好的故事算是錦上添花,並非必不可少。

如果你喜歡那些經典的蒂姆·波頓式元素,那肯定也能獲得不少樂趣。

儘管許多元素都已經在第一部中出現過,但本片至少還是量大管飽。

比如,對於陰間世界的各種奇妙想象。

以及基於這個設定,想出的各種奇怪陰間笑話——

鬼魂犯了事,也得在警局拍照立案,只不過是端着頭

兩個被鯊魚咬死的鬼魂互相打招呼,一個沒了頭,一個沒了腿

又比如,蒂姆·波頓標誌性的哥特暗黑美學——

綠得發光,看起來像是發黴八百年,還澆上了一盆膿液的結婚蛋糕

陰間大法師標誌性的爆炸頭,黑白監獄套裝。

以及他依舊瘋癲無常的各種騷操作

當然,最讓人驚豔的,仍然是上文中已經提到的球花變身。

不輸當年的性感身材和美豔氣質,再加上詭異的補丁妝容。

天知道你會把下面這張動圖看幾遍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還是蒂姆·波頓式的溫情主題。

第一部中,藏在趕人故事之下的,是莉迪亞與鬼夫婦的互相成全。

影片沒有明說莉迪亞能見到鬼的通靈能力從何而來。

但不難猜出,所謂的通靈能力,其實是莉迪亞內心感到孤獨的象徵。

莉迪亞在第一次見到鬼夫婦後,找過父親與繼母,但他們都無動於衷,漠不關心。

在現實世界找不到的親情,莉迪亞卻在一對鬼夫婦身上體驗到了。

常人看來詭異恐怖的鬼怪世界,對她來說,卻如童話般美好。

第二部其實也是一樣。

片中,女兒同樣是因爲孤獨而與母親產生了隔閡。

她不相信莉迪亞的通靈能力,認爲那只是騙錢的把戲。

換句話來說,她並不相信所謂的童話故事。

而整部影片的故事,其實也就是莉迪亞,或者說導演,讓她相信這個童話的過程。

哪怕這個童話發生在陰間,哪怕那裡鬼魂遍地,但童話仍然是童話。

它通向的,仍然是母女和解的美好夙願。

往小了說。

還記得那部經典影片,《大魚》嗎?

父親對自己年輕時童話般的冒險故事深以爲傲,逢人便講。

兒子起初很厭煩,卻在最後明白了童話的重要性,爲父親補上了童話的結局。

某種程度上來說,本片其實正是另一個版本的《大魚》。

往大了說。

有很多導演,終其一生,都只在拍同一部電影,蒂姆·波頓顯然也屬此列。

自小便內向的他,沒有親密的朋友,只有各種鬼怪故事充盈着他的內心與童年。

所以他的電影總是披着怪誕甚至恐怖的外殼,因爲他講的總是一些孤獨的角色。

獨自生活在空蕩蕩的城堡,修建冰雕的剪刀手愛德華;

坐擁龐大而奇幻的巧克力工廠,卻無人可愛,滿臉假笑的威利·旺卡;

化成枯樹枝,躺在地底默默等待真愛的殭屍新娘......

這些角色,無可避免地讓影片披上了一層憂傷的色彩。

但,說到底,他們所渴望的,也不過是得到他人的陪伴與關愛罷了。

而蒂姆·波頓的大部分電影,也都願意讓這些角色等到他們所期盼的那個人。

所以,他的童話總是暗黑恐怖,卻也總是滿溢着愛與溫情。

數十年如一日,他拍的似乎永遠都是自己。

是那個躲在黑暗裡尋找光明,驅散孤獨的小孩。

這或許會讓人厭煩,但我想,仍然有必要講述。

因爲這樣的孩子,永遠都有。

他們也永遠值得被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