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的科研宇宙:她能鑑別高啓強“絕症”,她攻克抗癌藥運輸難題

60後黃靜峰 盛元醫藥廣州有限公司、廣東盛澤康華公司創始人及CEO

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生化和細胞生物學博士畢業

70后王婷婷 廣州來恩生物醫藥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和首席醫學官

新加坡國立大學腫瘤生物學博士

90後田爍 達博生物CEO

中山大學生物系博士畢業

掃碼看專題

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廣州生物醫藥行業迎來了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生物醫藥產業已成爲廣州新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這背後,女性知識分子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在她們的科研宇宙裡,個人與團隊相得益彰,事業與生活並行不悖。於她們而言,“生物醫藥系”萬有引力,永遠散發魅力,永遠值得探索。

好奇和專注、溫柔和堅定、智慧和從容,練就了她們獨特的韌性,也讓她們在多元女性世界中,散發出迷人的光彩。

在“三八”國際婦女節到來之際,南都專訪生物醫藥領域的女博士們,一起走進她們的科研宇宙。

60後女博士黃靜峰

輾轉中美“打舵”求學 終成眼科頂級專家

“我們走的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如果沒有足夠強大的自信,你根本堅持不到產品做出來的那一天。”

去國27年,黃靜峰於8年前攜着沉甸甸的“工具包”回到廣州生物島創業。8年時間過去後,這位聚焦眼科的“技術+實力型”選手,率領團隊成功研發出全球領先的體外精準快速檢測淚液的產品。這意味着,只需取極微量的淚液,就能快速鑑別診斷出《狂飈》中高啓強患的“絕症”——乾眼症,成功填補了國內該領域的空白,亦顛覆了傳統診療手段。

●入選中美聯合招生項目,有意拉長求學時間

“報考中大,爭取進入CUSBEA”。

在即將踏入高三的那個暑假,黃靜峰在廣雅中學的教室裡,偶然間在雜誌上看到王小凡的專訪,就暗暗給自己定下了這個人生小目標。

CUSBEA由美國康奈爾大學著名教授吳瑞先生於1982年創辦,旨在爲生物化學方向的中國優秀學生提供出國留學的渠道,每年在全國最多隻招收60名學生。雖然在中山大學攻讀的是植物學專業,但經過四年來目標清晰的自我努力,黃靜峰一舉成爲那年(1987年)廣東省唯一的CUSBEA項目入選者。翌年前往美國內布拉斯加州(Nebraska)攻讀植物分子生物學博士。

第一個學年結束後,黃靜峰和導師商量,把博士改爲碩士。這個決定意味着黃靜峰的求學時間將延長數年,卻讓出國三年後的她得以進入全球知名的生物醫藥研究機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攻讀生化和細胞生物學博士。

拿到博士學位後,黃靜峰又來到跨國藥企美國強生做博士後研究。在研究方向的選擇上,她再一次“打舵”,轉攻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的免疫學研究。做博士後的第三年,基於對未來的預判,她向上司提出——學習基於大數據分析的生物信息學。

回憶起這段學習經歷,黃靜峰開心地說:“我的經歷和‘工具包’和別人很不一樣!”

●先後加盟強生輝瑞,終成眼科醫藥領域頂級專家

在強生工作期間,黃靜峰選擇了有別於他人的職場“走勢”:從一開始T細胞調控的基礎研究,到免疫疾病分子機理的轉化醫學研究,到創新藥研發,再到新藥的臨牀試驗工作……可以說,她在創新藥從研發到獲批上市複雜的流程中的一系列重要環節上,不斷拓展和積累。

“即使在強生這樣的大企業,做創新藥研發的上游部門和做新藥臨牀試驗的下游部門,人員之間都鮮有跨越流動,很多人的職業生涯不是在這邊,就是在那邊。”正是一以貫之的強烈求知慾,讓黃靜峰得以參與了包括銀屑病、類風溼性關節炎、哮喘和過敏在內的多個免疫相關疾病的創新藥研發、臨牀試驗和轉化醫學工作。

在強生工作近十年後,黃靜峰又一次“打舵”,轉到美國輝瑞公司擔任眼科轉化醫學總監,專注眼科疾病轉化醫學、眼科創新藥臨牀試驗,並負責指導和審覈多個新藥臨牀前動物模型評價和新適應症的研究;同時作爲管理決策成員之一,參與眼科業務發展合作和對外收購項目的評估工作。

●回國第三年,填補國內乾眼症檢測空白

2015年,去國27年後,在原中山大學眼科中心副主任、現任廈門大學眼科研究所所長劉祖國教授的鼓勵下,黃靜峰帶着近二十年國際一流大藥企的新藥研發、臨牀試驗上下游的技術與管理經驗,回到家鄉廣州進行創新創業。

在廣州再出發的黃靜峰,決定從眼科疾病的分子機理與精準診療入手,藉助微量的淚液,開發“驗眼淚”的診斷產品,幫助醫生對眼病精確診斷、指導用藥,解決傳統的光學設備常常無法鑑別診斷病因的痛點。

2017年,她率領盛澤康華團隊首開先河,把通過淚液組學研究發現的新的乾眼Biomarker(生物標誌物),成功開發出全球首創的淚液LTA檢測試劑,用於乾眼精準診療、指導治療。這款在操作使用上和新冠抗原檢測試劑一樣便捷的淚液體外檢測POCT產品,只需在眼角採集一丁點淚液,滴入試劑卡進行檢測,10~15分鐘即可得到淚液樣本中LTA的精確含量。檢測結果可幫助醫生與患者判斷是否乾眼,哪種亞型的乾眼,該如何治療效果更好一些。2020年底,這款創新醫療器械產品正式獲批上市,併入選2020年“中國眼科學十大進展”。

70後女博士王婷婷

從醫生到企業家 推動全球首創抗癌藥物產業化

醫生、學者、世界頭部藥企亞太區管理層、生物醫藥初創公司領導者……70後博士王婷婷從不甘於待在舒適圈中。回望每一次變化與選擇,王婷婷反覆提到一句話:把一項生物技術帶到臨牀階段,製成新藥,在患者身上看到療效,提高其生活質量,會產生非常非常強烈的幸福感。

●立下目標,解決臨牀上未解決的問題

在父親眼中,王婷婷從小就是一個踏實穩重、嚴謹認真、執行力很強的女孩,是學醫的“種子選手”。也正是在父親的建議下,對院校和專業分類還很懵懂的王婷婷,將所有志願清一色地填報爲醫學專業。

在中國醫科大學攻讀碩士期間,王婷婷系統學習了形態學內容,具備了診斷腫瘤分型的知識。畢業後,她在家鄉遼寧瀋陽擔任了五年病理科醫生,主要負責腫瘤方面的診斷,接觸的90%病例都是腫瘤患者。

而就是在這段從醫經歷中,一個讓她“非常震撼的病例”,幾乎改變了她的人生軌跡。一位年僅35歲的女性外企高管,患上了乳腺癌。接受化療後,身體恢復情況也並不樂觀。“一位風華正茂的女性在事業上升期因爲癌症全身而退。我只能做臨牀診斷,卻無法真正幫她解決問題。我想知道造成疾病的原因是什麼,能否爲患者制定靶向治療方案,減輕他們的痛苦。”

“解決臨牀上尚未解決的問題!”帶着這個目標,王婷婷放棄了穩定的醫生工作,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腫瘤生物學專業,並將乳腺癌作爲了重點研究方向。

●建立屬於中國患者的癌症數據庫

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後,王婷婷入職羅氏診斷,負責腫瘤藥物和腫瘤診斷試劑盒在亞太區的推廣。這段在全球頭部生物醫藥企業的工作經驗,讓她在產業界的事業故事有了一個亮眼的開端。

王婷婷快速成長爲羅氏診斷亞太區腫瘤業務醫學事務負責人。與此同時,國際上基於工程改造的嵌合抗原受體T(CAR-T)細胞療法接連取得了關鍵性的突破。2017年,全球首款CAR-T細胞療法獲批上市,這給王婷婷提供了巨大的科研動力。2019年,來恩生物決定招攬兼具產業經驗和臨牀經驗的綜合型人才,推進產業轉化速度,並向王婷婷伸出了橄欖枝。

彼時,CAR-T細胞療法被證明在血液腫瘤中能夠取得一定的療效,但在攻克實體腫瘤方面存在難度。來恩生物目前正致力於研究如何利用mRNA技術與TCR-T細胞療法相結合,以治療實體瘤。此外,來恩生物在乙肝病毒和肝癌研究領域積累深厚,這也正是王婷婷的興趣所在。

據悉,每年全球新增的肝癌患者和因肝癌離世的人羣中,有近半數來自中國。由於早期症狀不明顯,大多數患者初診時往往即爲晚期,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王婷婷表示,歐美融資公司往往對在歐美本土高發的癌症更有投資興趣,她希望多關注和研究在亞洲發病率高的癌症,爲亞洲患者找到解決方案。“我們想在中國做臨牀實驗,產生中國自己的數據,用於中國的患者人羣。”

2020年初,王婷婷加入來恩,擔任首席醫學官兼運營官。

●“全球首創”新藥獲FDA臨牀批件

加入來恩後,王婷婷立即投入到用TCR-T細胞療法治療肝癌的事業中。

什麼是TCR-T細胞療法?她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T細胞作爲人體免疫系統中的一種,可以像警察一樣對抗外來的病原體或體內突變的、衰老的細胞。但腫瘤患者體內的免疫系統能力比較低下,T細胞往往無力識別也無法抗爭。TCR-T細胞療法,是將病人體內的T細胞抽取出來,在體外進行工程化改造之後,爲T細胞加上TCR“武器”。增強版的T細胞被送回到患者體內後,宛如特種兵,可以更精準地識別癌細胞“敵人”,並將其直接殺死。

但來恩團隊還面臨一項幾乎無人攻克的技術難題:爲了治療更多患者,T細胞需要在遠距離運輸情況下依然保持活性。

能否將新鮮產品製作成冷凍產品,同時維持其功效?王婷婷表示,這相當於要生產一個全新的產品,因爲產品的形態已經發生了改變。她和同事在沒有任何參考經驗的情況下,僅用不到一年時間就破解了技術難題,同時提供了多個月的穩定性數據,爲接下來開展的國際多中心臨牀實驗奠定了基礎。

2021年,來恩生物獲得美國食品與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授予的國際多中心Ib/II期的IND臨牀批件,這是全球第一個經FDA批准,利用TCR-T細胞治療乙肝病毒相關的肝細胞癌的國際多中心臨牀試驗,目前已完成多例患者的回輸。

“每一個數據、每一份材料,都是我們團隊自己磨出來的。我們幾乎沒有任何過往經驗可以參考。這是我做過最自豪的事情!”

90後女博士田爍

紮根七年基礎研究 轉身接任公司CEO

17歲考上中山大學,26歲博士畢業並結婚,28歲生娃,29歲評上製藥高級工程師。

不施脂粉、簡單扎個馬尾巴,眼前這位畢業於中大的生物學女博士,實在很難讓人把她和公司CEO一職聯想起來。大眼睛湘妹子田爍身上,究竟潛藏着哪些大能量?爲何她在投身生物醫藥產業界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就讓大家對她如此刮目相看?

●做了七年基礎科研,決心投身產業轉化

五年前,博士快畢業的前一年,在中山大學做生物學基礎研究的田爍,開始考慮畢業去向。“同實驗室的師兄師姐和周圍很多人,博士畢業後基本上都選擇出國做博士後研究,或儘可能留在學校或其他研究機構。我那時非常糾結,要不要和大家選擇一樣的路呢?”“自大三走進實驗室起,七年的時間我都在搞基礎科研,我到底想要什麼?”

學生物是田爍早在初中時的決定,純粹出自一位花季少女對生物世界的好奇。上到高中後,隨着外公等部分親人的離世,讓她更堅定了學生物的信念。因爲她覺得生物醫學的研究或許能讓更多的人受益。

回想這個初心,田爍說她終於想明白了,“我學習這個專業,不只是爲了更加了解生物領域發生了什麼,更是希望能把在這個領域發現的一些新東西,轉化成大衆能用得上的成果。既然去做博士後也是爲了做一些實際的轉化工作,那爲何不早點進軍產業界呢?”

達博生物是一家專注於腫瘤的基因治療、免疫細胞治療、疫苗等基因工程技術應用的開發及轉化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它是田爍面試的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企業。

●三十歲不到,評上製藥高級工程師

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發,讓尚未畢業的田爍提前進入角色,參與了達博生物的新冠疫苗研發工作。在那半年的時間裡,對藥物研發有所瞭解的田爍,獲得了黃文林博士的青睞,開始讓她負責公司的研發工作。

當時,公司有一個藥物E10B已完成了前期基礎研究,但因爲擱置時間太久,要如何進行轉化並申請臨牀試驗批件,公司沒有一個人熟悉臨牀申報的全流程。田爍把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發佈的相關係列文件一點點啃了下來,爾後再根據公司的實際情況,再去統籌看要去補充哪些工作。

在經過和CDE反覆的溝通、交流,達博生物最終拿到了E10B項目臨牀實驗的批件。在此基礎上,田爍又負責推進了包括自體NK細胞注射液(E10H)在內的另兩個項目的臨牀實驗申報。也就是說,短短三年時間,在田爍的帶領下,達博生物一口氣拿到了三個CDE的臨牀實驗批件。

其中,E10A(即重組人內皮抑素病毒注射液)是中國第一個進入臨牀III期試驗的基因治療藥物;E10H(自體NK細胞注射液)則是中國首個獲批進入臨牀試驗的NK細胞治療藥物。除此以外,學生物學出身的田爍,也因爲深度參與技術層面的工作而收穫了豐碩的成果。在29歲那年,她拿到了製藥領域的副高職稱——製藥高級工程師。

●工作不到四年,接任公司CEO

四年前,剛畢業的田爍,不過是生物醫藥行業的小菜鳥。在四年時間快過去時,去年底,公司創始人黃文林博士決定卸任CEO一職,把接力棒正式移交給田爍,讓她幫忙打理這個從20多人發展成爲80多人的公司。

“現在的工作重心還是在技術方面,包括從研發到臨牀實驗的推進。但還是會分出較多的時間在公司的融資、上市等領域。公司要長期地運營下去,技術非常重要,但後面的商業化內容,也非常重要。”

回望來時路,田爍覺得她有種“趕鴨子上架”的感覺。但她覺得,人有時候就需要給自己這樣的一些推力。如果你不去做這件事,你是永遠不會知道自己能力的大小。

田爍說,她是一個相對較慢熱的人,但她自認爲適應能力比較強。在一個新環境裡,她或許會花較多的時間去和周圍的人建立關係,但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她更願意去尋找解決的辦法,而不是抱怨問題太複雜,沒有人能幫助,或者沒有資源。她認爲,哪怕這一次不一定能夠做到80分、90分,但至少第一次就能做到60分。

“大家都說機會是交給有準備的人,但等你所有的都準備好了,未必就會有機會等着。我反而覺得機會一旦來臨時,首先就是要抓住它,然後想盡辦法或找各種途徑幫助自己把這件事情達成。”田爍說:“這是我做事情的一個態度。”

策劃:王衛國 李陽

統籌:尹來 遊曼妮 王道斌

採寫:南都記者 黃海珊 王詩琪 實習生 黃綺

攝影:南都記者 鍾銳鈞

視頻:南都記者 蔡文茵 羅雪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