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搶種政府收尾 年年輪迴
受到今年「風調雨順」影響,加上香蕉種植面積居高不下,讓中、南部蕉期重疊之際,蕉價如溜滑梯般直線下滑,政府則是「不負衆望」,配合民團出手救援,但過度干預市場機制的情況下,造成蕉土蕉金無限輪迴,每幾年就要上演一次。
有人質疑爲何每次都是「香蕉」?探究原因發現,種蕉入門門檻低、不費工,相較其他果樹,屬於1年就能採收且易管理的農作,讓不少農民趨之若鶩;有農民騎車閒晃,意外發現「無處不香蕉」,產地種植面積絕對比官方掌握還多出許多。
既然數量多爲何大夥還搶種?其實翻開歷史紀錄就很清楚,香蕉最怕風雨,每每颱風過境,蕉園常常應聲而倒,政府少不了補助,但若撐過災害,迎接而來便是物以稀爲貴的高價,若像今年無風無雨,生產過剩帶來的價格危機,還有收購機制,搶種原因呼之欲出。
蕉土蕉金並非民進黨執政時的專利,解決方法回顧前朝也如出一轍,藍綠沒有誰比較高明,既然知道搶種後可能遇到價跌,但投機者始終相信,在民意壓力下,執政者總會出手救援。
農民搶種、政府收尾,官民彷彿達成共識般,讓類似場景年年輪迴,但若有心想要解決問題,政府其實早該有所作爲,看是要積極建構蔬果種植預警機制,或是開拓多元市場,如今只是一昧討好,最終卻換來吃力不討好的罵名,絕非最佳選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