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畫:小鄉村畫出大未來

農民畫 《小康家園》作者朱建芬

農民畫 《金秋歡歌》作者:魯祥偉

農民畫 《水上家》作者:馬豔榮

相關閱讀:

文藝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報道之一

筆墨丹青摹繪綠水青山

這裡的村民扛得起鋤頭、拿得起畫筆;這裡的山美水美,畫出來的風景更美。

隨着美麗鄉村建設持續推進,文藝助推鄉村振興走向深入,藝術與地域文化結合,營造出一幅幅和諧鄉村的精神家園圖景。根植於濃厚的鄉土文化,農民畫發展至今,在全國已涌現出許多富有知名度的畫鄉畫村,足以成爲代表一方的文化名片,如浙江東極島、餘東村還有上海金山、陝西戶縣

色彩濃烈、淳樸率真的農民畫,來源於熱火朝天的鄉村生活,反映着農民們實實在在的幸福心聲,這是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的繪畫藝術,在發展中既豐富了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對鄉村振興戰略起到了重要推動作用。

移風易俗 打通民族文化血脈

“你看,這是我和我兄弟畫的畫!”走在浙江省衢州市溝溪鄉餘東村河邊,村民鄭根良指着一幅巨大的牆畫說,畫中一位農婦從清澈的河水中兜起了滿滿一網大魚。

在浙江省美麗鄉村建設的推進中,溝溪餘東這個依山傍水的小山村從最開始只有幾名畫畫的村民,到現在擁有48名骨幹畫家,吸引全村300多名農戶成爲繪畫愛好者,村民們扛得起鋤頭,執得了畫筆,成了“妥妥”的農民畫畫家。日常創作、舉辦展覽、文化走親……成了他們生活的常態,在互相學習、切磋交流、以文會友的風氣帶動下,村風民風越來越好。

近年來,浙江省制定了一系列“美麗鄉村”建設規劃。在這期間,建成、建好了一批鄉村美術館、博物館、書畫院近200家,讓村民生活充滿“書香”“畫香”。

藝術助推鄉村振興,確立了鄉村振興的文化屬性,這關乎民族文化的尋根與自省,維繫了社會秩序良性運轉。在打通傳統文化血脈的過程中,鄉村進行文化的自我重新確認和構建,實現了升級和蛻變。

完善培訓鏈條 實現產業化發展

將近70歲的翁秀珠是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東極鎮漁民,她從35歲開始學畫畫,別人打麻將時,她畫畫,一直沒停下來過。作爲東極最早的漁民畫學習者之一,翁秀珠不僅是一家售賣書本和漁民畫的書屋管理員,還開了家畫嫂客棧,經營民宿

東極漁民畫創作起源於上世紀80年代初,1993年普陀區在此設立“東極民間繪畫創作基地”,開始輔導、扶植東極的漁民畫創作。每年1至2次以上的全鎮性漁民畫創作培訓班,由政府組織當地漁嫂漁姑、漁民前來參加。多年來,培養了一批又一批骨幹畫家,翁秀珠就是其中的優秀作者之一。

現在,東極已經形成漁民畫創作羣體。特色的臨海島嶼生態,爲本地漁民帶來了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也帶來了可觀的旅遊資源。漁民畫的繁榮,又讓這裡的生活增添了許多天馬行空的想象和美麗傳說,爲東極的魅力畫上了點睛的一筆。東極漁民畫創作基地許多作品已成功走向市場,收穫各地遊人的青睞和好評。“積水成淵,蛟龍生焉”漁民畫在專業集羣化後實現了產業化的優美轉身,在“藝術+旅遊”的完美組合中,繼續推動鄉村文化建設的發展。

建設美麗鄉村 畫出大未來

今年秋分,正值第三個“中國農民豐收節”舉辦之時,“決勝全面小康――第二屆全國農民畫作品展”重裝上陣,綠水青山、快遞進村、直播帶貨……從全國4000多件農民畫投稿中精選出的299件農民畫作品,展現了大江南北鄉村農民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征程中的新風貌

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的進程中,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等專業組織,也積極舉辦農民畫展覽、研討會、出版座談會等活動,助力農民畫發展開創新局面。

作爲浙江新農村的一張文化名片,溝溪餘東農民畫“請進來”“走出去”,在新形勢下尋求再發展。除了邀請全國知名藝術家“進村”成立工作室,在黨委政府的鼓勵下,他們還踊躍參加“走出去”的創作、交流、培訓等活動。2020年,在全國農民畫作品展中,餘東農民畫入圍9幅作品,其中三幅榮獲最高獎

“請進來+走出去”,開拓了農民畫家視野。溝溪鄉黨委書記陳建鋒說,“我們計劃與著名的卡通動漫功夫雞合作,依託大吉圖農民畫原型打造餘東吉祥物,走出國門進行展銷。”與此同時,鼓勵農民畫與設計新技術結合生產高端衍生品,通過傳統與現代數字技術的碰撞,全面展現現代農村的新面貌

2019年,餘東村農民畫年產值近千萬元,通過農民畫增加村集體收入60餘萬元。餘東鄉村未來社區建設啓動,中國鄉村美術館開館、裝飾畫絲巾、雨傘等60餘種衍生產品全面提升、農民畫研學基地、餘東農耕文化園等一大批項目加速推進……“畫在村中、人在畫中”新時代背景下,“農業+藝術+旅遊+數字新技術”一體融合的新型產業正在悄然流行。美麗鄉村決勝全面小康的圖景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