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治療費18萬的阿爾茨海默新藥國內開出“首方”,6名患者在上海用藥

2024年6月26日,備受關注的阿爾茨海默病(AD)靶向治療新藥侖卡奈單抗(Lecanemab)正式在國家神經疾病醫學中心——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開出“首方”,首批6名在華山醫院確診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將接受週期爲18個月的治療,每個月輸注兩次侖卡奈單抗。

華山醫院神經內科認知障礙亞專業組負責人鬱金泰主任醫師表示:“這一進展標誌着我國在阿爾茨海默病精準治療領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預示着更高效、更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將惠及更多早期阿爾茨海默病患人羣。”

鬱金泰介紹稱,首批6例接受侖卡奈單抗治療的患者均經過嚴格篩選,符合藥物使用標準,年齡在55歲到75歲,此前均有記憶力衰退症狀,並在華山醫院經過神經心理和MRI評估、PET或腦脊液檢測確診爲阿爾茨海默病早期。如今,這些患者開始接受新的治療方案。

第一財經記者6月26日在華山醫院見到了這6名患者,其中包括5名女性患者和1名男性患者,來自全國各地。他們年輕時從事不同領域的工作,既有工程師、教師和銀行職員,也有從事服務性行業的,學歷水平也各不相同。一些患者是衝着新藥慕名而來,還有一些是在醫生的建議下使用這款新藥。

侖卡奈單抗是20年來全球首個獲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完全批准的阿爾茨海默病治療新藥,屬於抗β樣澱粉蛋白(Aβ)藥物,通過清除大腦中的有毒Aβ蛋白,逆轉阿爾茨海默的病理進展,延緩臨牀進程。今年1月9日,侖卡奈單抗獲我國國家藥監局批准。

鬱金泰強調,新藥的使用首先需明確診斷(PET-CT或腦脊液檢查支持Aβ標誌物陽性),整體評估獲益需高於風險。他還表示,阿爾茨海默是一種逐漸加重的慢性疾病,侖卡奈單抗目前臨牀的適應證是疾病早期患者,主要包括AD源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和AD癡呆早期患者。

根據國際指南臨牀分期,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程可分爲3個時期:臨牀前期、輕度認知障礙期和癡呆期(包括早、中、晚期)。“新藥的使用僅針對早期、經過生物標誌物精準診斷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即僅有輕度臨牀症狀,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受影響或僅受輕微影響。”鬱金泰表示。

我國是全球阿爾茨海默患病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根據《2022年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統計,我國60歲及以上人羣中輕度認知障礙有3877萬,癡呆患者約1507萬,其中AD源性輕度認知障礙患者達1300萬,AD癡呆患者達983萬。

2022年底發佈於《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侖卡奈單抗III期臨牀試驗數據顯示,用藥18個月時,侖卡奈單抗用藥組患者認知和記憶功能下降速度較安慰劑組減緩了27%。2023年4月發佈於《神經病學和治療》的模擬模型評估數據則顯示,聯合使用侖卡奈單抗和膽鹼酯酶抑制劑治療,能使阿爾茨海默患者的病情進展平均延遲2到3年。

“阿爾茨海默病因複雜,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澱粉樣蛋白瀑布級聯假說’是目前最被科學界認可的主流假說。”鬱金泰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包括侖卡奈單抗、多奈單抗(Donanemab)等多個Aβ新型靶向生物製劑臨牀試驗取得成功進一步證實了該假說的正確性,這爲阿爾茨海默治療領域帶來了突破性進展。”

“澱粉樣蛋白瀑布級聯假說”認爲,由於Aβ澱粉樣蛋白的過多生成或不及時清除,導致可溶性Aβ寡聚體和不可溶的澱粉樣蛋白沉積在大腦中形成澱粉樣蛋白斑塊,進而導致tau蛋白病理擴展,最終導致神經元功能失常和死亡。基於這一假說,Aβ靶向療法的核心是將大腦中的Aβ水平降低到非致病水平,從而帶來臨牀獲益。

據第一財經記者瞭解,隨着侖卡奈單抗投入使用,華山醫院認知障礙團隊還將開啓一項新的臨牀研究,探討聯合使用β澱粉樣蛋白抗體藥物和改善症狀藥物的“標本兼治”效果。

此外,華山醫院多奈單抗三期臨牀試驗也在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