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增1.6萬人罹大腸癌 「4種大便型態」恐已初期

學者建議,民衆應多觀察自己排便的情況,以瞭解自身腸道健康狀況。(示意圖/ Shutterstock )

大腸癌連續蟬聯15年爲癌症發生人數之首,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大腸癌每年新增個案數1萬6,829人,專長排便與大腸癌關聯性的學者表示,民衆應多觀察自己排便的情況,若發現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適,這4個症狀就可能是大腸癌初期了。

陽明交通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學系教授蔡英傑在其臉書表示,多數的大腸癌生長速度緩慢,不太會轉移,很多大腸癌是由大腸息肉經過5~10年的時間,慢慢癌化而形成,只要能早期發現並切除息肉,即可降低癌化的機率。

他建議,民衆應多觀察自己的大便,上完廁所後別急着沖水,回頭看一眼,觀察大便的顏色、型態、味道,及排便的感覺,可以瞭解自身腸道健康狀況。其中,觀察大便要注意下述症狀,包括便中有血或黏液、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形狀改變,長期腹部不適等,有這些症狀都必須提高警覺,懷疑是大腸癌初期。

大腸癌初期的可能4症狀( 製圖/陳友齡)

他並提醒,國健署目前免費提供50~74歲民衆每2年一次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驗出陽性的人,應立刻去做大腸鏡檢查;一般人50歲以上就應該做第一次大腸鏡檢查,若有家族病史,應該提前到40歲就進行大腸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