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通報近8萬件…成案不到3成 醫指「這處」瘀青恐是兒虐
孩子出現不尋常傷痕,或者眼神、精神狀態不佳,都要留意可能受虐跡象。示意圖非當事人,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1歲男童剴剴(化名),疑遭兒福聯盟轉介的劉姓保母虐待身亡。醫師指出,臨牀上如在耳後等部位發現瘀青,甚至腦出血等症狀,都會特別提高警覺,並通報社工,雖每年通報約7至8萬例,但成案僅約1至2成,但還是要有所警覺,家長如果平常將孩子託給他人照顧,則可觀察瘀青位置、和親密家人相處是否出現畏縮及害怕的反應。
林口長庚醫院兒少保護中心主任葉國偉說,兒虐通報有許多屬於腦傷,嚴重者甚至需要入住加護病房,所以醫師都要被訓練出,看到不尋常傷痕就有所反應,評估是否要進一步通報,同時會觀察帶孩子來就醫的大人,敘述病症時是否牛頭不對馬嘴。
葉國偉表示,臨牀上會檢視孩子的情況是自然發生或者人爲導致,先前就曾收治一名8個月大的小孩,家長表示是從牀上跌下來,但如果只是從牀墊跌下,卻出現腦出血的症狀,就很不尋常;也曾有位6個月大的患者,左小腿的X光出現「螺旋性骨折」,均有通報兒虐,所幸後來發現不是,孩子也恢復健康。
葉國偉說,如果在耳後等部位觀察到瘀青,就是較不尋常的狀況,就要有所醒覺,通報之後會由醫院或社會局的社工瞭解,整體而言,一年通報約一年多七八萬件,但真的成案差不多1至2成,不過「通報其實就是預防憾事的發生」。
現在許多家庭爲雙薪家庭,家長會將小孩送給保母或其他人代爲照顧,如果觀察到出現身體瘀傷,或者反應和平常不一樣就要小心,如害怕某些事情、對於被觸碰到生殖器會特別懼怕,甚至是不敢有眼神對視、容易露出害怕神情等,都是可觀察的特徵。
葉國偉指出,收出養的議題其實很複雜,要考量照顧者本身的能力或情緒等,目前有和新北市政府合作,到寄養家庭訪視,確認孩子的健康狀況、家庭互動等,並給予主責社工一些建議,例如有無需要後續追蹤、到醫院進行健康評估或轉介。
葉國偉表示,居家訪視會確認的健康狀態,例如發現隱睾症,就會轉介到醫院追蹤,評估是否需要手術或者持續觀察即可;也有些屬於輕微的皮膚疾病,如異位性皮膚炎或溼疹等;部分重大症狀如發展遲緩,就需要到醫院進行早療,整體須由醫療端與社工端互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