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第一!國產最大黑馬終於爆了
作者 | 閏然
“巔峰旗艦”,“最好的拍照手機”,“遊戲之王”,當這三個詞在一臺手機上同時出現,你會想到什麼?
還記得十幾年前手機的樣子嗎?
2007年的11月,谷歌發佈了第一個適用於移動設備的Android操作系統。次年5月份,HTC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安卓手機,由此開創了安卓機的輝煌時代。
安卓的到來,順勢帶動起了一批國產造機新勢力,它們都在手機系統上對安卓進行了自我開發和創新,逐漸被市場認可、接受。
時代的發展變化之快確實遠超普通人的想象。經過多年的潮退潮漲,全球市場上手機產業經歷了數輪大洗牌。十年前暢銷的手機品牌,如今很多早已跌入谷底,還有一些曾讓人爲之瘋狂的產品也消失得徹徹底底。
曾經人手一部的諾基亞“消失”了
原本羣雄逐鹿的手機市場中,立得住的品牌在不斷變少。很難有人能一直保持在巔峰,也沒有企業一直能保持久盛不衰,除非在根本上保持持續的創新以及價值傳遞。畢竟,一臺手機,出發點是消費者需要,然而消費者永遠有新的需求出現。
在智能手機的歷史機遇期裡,一羣后來者大膽地超越前人。與此同時,從前盛行的“千元機”話題早已過時,消費者對手機的追求也早就不再是“能用就行”,而是全方位的強悍使用體驗。
手機市場從增量市場變成存量市場,而國產手機廠商無論在國內還是全球,都成爲了最重要的市場力量,中高端手機也正成爲市場主流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在高端領域,vivo X系列已經耕耘十年之久了。在國產智能機的發展版圖上,vivo X系列可以說是元老級別的存在,在長期主義的驅動下,它順利實現了黑馬到一線系列的蛻變。
2021年中國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出貨排名中vivo登頂奪冠
十年不易,在這些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vivo X系列成爲了手機市場中標杆式的產品系列,也成功幫助vivo成長爲手機市場的頭部品牌。2021年中國國內市場智能手機出貨排名中vivo登頂奪冠,並穩居全球主要TOP 5品牌。
據市調機構最新的五月數據顯示,vivo在3500-5000元價格段安卓手機5G高端市場上,以29%的品牌份額佔據國內市場第一。其中,vivo X80旗艦新品,以23.5%的份額成爲該價格段Top1機型,是第二名的2倍。
這一成績極爲亮眼,畢竟當下整體的市場情況並不算樂觀。Counterpoint Research發佈的手機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中國600美元(約3828元人民幣)以上價位的安卓智能手機市場份額從2020年的44.6%縮水至2021年的36.5%。
vivo X80以23.5%的市場份額成5月3500-5000元高端市場銷量第一
在市場大環境整體表現不佳的情況下,vivo X80系列不但抵擋住市場下行的環境影響,還通過諸多科技創新以及新功能應用,贏得了市場的認可。vivo X80系列的上市,進一步改變了手機高端市場的格局,順利成爲手機市場令人矚目的高端旗艦系列。
vivo成爲突圍者並不奇怪,這是多年埋頭種因,堅持長期主義的結果。除了是手機市場的顏值擔當,無論是在軟件還是硬件層面,vivo都在不斷挖掘用戶的需求,努力將性能做到極致,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
市場的反應,就是驗證的產品是否成功的最佳證明,也是對vivo多年來的產品精神的一種肯定。
解決用戶痛點,這是真正與用戶交朋友的思維。
那麼痛點是什麼?所謂痛點就是指市場不能充分滿足的,而客戶迫切需要滿足的需求。越是解決不了的問題,用戶的需求就越是強烈。
對智能手機的使用而言,通常在兩個方面的需求存在衝突——想把效果做好,但機器用着發熱得厲害。這是因爲一臺手機要把效果做好的同時,就會有很多的算法疊加上去。
智能手機的性能是消費者選擇的關鍵
vivo執行副總裁胡柏山分析,“如果這個算法調動的是CPU、GPU的資源,能效比是比較低的,只有把算法通過IP轉化,硬化到處理器上,就能達到既把效果做好,又不產生較大功耗的解決方案。”
這時如果一旦有上手機廠商解決了用戶的痛點,銷售成績自然會得到支撐。並且,想要真正滲透和覆蓋高端市場,就要看誰能率先突破同質化的制約,觸達用戶的真實痛點。
2021年,vivo X70系列搭載自研影像芯片V1,開創“雙芯”先河。今年的X80系列全系搭載引領第二代雙芯旗艦標準的自研芯片V1+,讓它擁有了諸多“人無我有”的功能創新,爲用戶帶來了更極致的產品體驗。
X80系列全系搭載自研芯片V1+
在性能方面,vivo X80系列本身的硬件實力就很強悍,更全系搭載了備受好評的旗艦芯片天璣9000處理器。經過vivo與聯發科的深度聯調,X80系列成爲市場中唯一實現與天璣9000調通的雙芯機型,自研芯片V1+不僅徹底釋放天璣芯片的性能實力, 還解鎖了許多天璣9000的“隱藏功能”。
通過自研芯片V1+的加持,vivo X80系列首發原本是一項PC端纔有的遊戲超分技術,能夠有效應對過熱降頻的問題。這相關技術的支持下,能保持高畫質高幀率的同時還能神奇地降低功耗,爲用戶帶來更加強悍的遊戲性能體驗。
vivo X80採用了旗艦級的配置,還通過了王者榮耀KPL官方賽事用機測試認證。更值得一提的是,《王者榮耀》首次支持同時開啓極高幀率和極高畫質,首批適配名單中僅有vivo X80和vivo X80 Pro天璣9000版兩款機型。
所以有不少用戶感嘆,“今年打遊戲就靠它了”。
第二代雙芯旗艦,自研芯片V1+ 解鎖更多天璣9000的“隱藏功能”
在互聯網術語中,除了痛點,還有癢點。痛點是消費者必須要解決的問題,而癢點是促使消費者心中的“想要”,讓他一看到這樣的產品,心裡就癢癢的,就生出一種嚮往的、怦然心動的感覺。就比如,普通人對手機拍攝的要求可能沒那麼高,但是當你真的接觸到一款能讓你輕鬆拍大片的產品,也會讓你“心癢難耐”,讓你對手機攝影的品質產生更高的追求。
vivo在近年來憑藉自研技術帶來許多影像突破。vivo X系列定位於專業影像旗艦,可以說是處在一個“影像天花板”的行業地位上。vivo X80系列能幫助手機進行更深入的精細化調優,在極暗環境下做到了夜視儀般的預覽效果,並將實時黑光夜視功能拓展至前置、廣角鏡頭,進一步突破夜景創作的瓶頸與限制。
vivo X80系列在光學器件上進行了全面升級,配備了蔡司T*光學鏡頭。除了鏡頭外,還在vivo X80系列中加入新一代蔡司鏡頭包、蔡司自然色彩2.0、蔡司Cinematic電影虛化與蔡司超級夜景,給用戶更專業的成像效果。
vivo X80系列在光學器件上全面升級
從消費者體驗的角度而言,痛點和癢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地升級。基於此,vivo所有的創新都是以用戶體驗爲中心展開,這也讓所有的科技創新都用在了用戶體驗的“刀刃”上,讓用戶手中的X80系列,以全面全能超越了自身想象。
正是這種產品思維使得該產品口碑在圈層內不斷髮酵提升,成功突圍,形成了高度聚合的效應。
與此同時,在國內保持出貨量第一的vivo還具有強大的供應鏈能力。供應鏈管理是市場競爭的後臺力量,關係到產能和產品競爭力。據瞭解,vivo不把供應鏈合作伙伴視爲一個簡單的買賣關係,而是公平對等的合作關係,這樣在合作中不僅能避免資金鍊斷裂,還能大幅提升供應鏈的可靠性和實效性。
尤其在全球範圍內芯片組短缺的情況下,vivo依靠出色的供應鏈管理能力保持着穩定的芯片組供應。只有保證穩定供給,才能保障品牌在高端市場實現進一步突破。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vivo真正做到了戰術上的勤奮,疊加戰略上的領先。vivo仍在持續佈局芯片設計,並且還會提前兩到三年做規劃,深入到芯片的定義、定製階段,讓芯片廠商做出符合vivo需求的產品。
至於研發投入,vivo的說法是“不設上限”。只有持續加大對技術研發的投入,才能保證企業持久的活力。爲此,vivo根據“技術發展+用戶需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確定了四個未來有很大空間的長線技術賽道。
“技術發展+用戶需求”雙輪驅動發展戰略
胡柏山介紹,“一是影像賽道,與單反相機相比,目前手機拍攝效果還有差距,相關技術投入要持續10年乃至20年;二是性能賽道,主要是提升遊戲等場景的應用;三是設計賽道,進一步推動外觀和交互設計,滿足人們對美無止境的追求;四是系統賽道,應用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讓消費者覺得手機越來越好用。”
2021年年初,vivo成立中央研究院,用戶創新實驗室、芯片實驗室、模擬網實驗室、千鏡安全實驗室等陸續建立,逐步加大對前沿技術、基礎能力的探索與投入;先後建立7個影像研發中心,提高專業影像能力。所有的項目都是爲了適應新的發展戰略,提前爲未來的市場需求做好準備。
加大對於前沿技術以及基礎能力的研發探索,這一點對於vivo進一步突破高端市場來說至爲重要。人們總說智能手機行業,現在已經到了一個臨界點,可事實是近幾年幾乎每一年都有新的技術在引領,帶給人們更驚喜的體驗。正是在前沿技術的引領之下,未知的消費需求才能夠被滿足。
在前沿技術的引領下,行業才能滿足未知的消費需求
vivo顯然將目光投得更加長遠。在此基礎上,vivo形成了從產品規劃、技術規劃到技術預研的鐵三角研發體系,從用戶、技術等不同視角共同明確產品解決方案。
手機是科技屬性較強的行業,直到今天,它依然是一個火熱的領域,但它的門檻在不斷提高。就連汽車製造公司也想來手機市場分一杯羹。吉利、蔚來先後表達了對手機市場的蠢蠢欲動。就連全球首富馬斯克也正式啓動了手機研發計劃,野心勃勃。
手機這類消費電子產品,未來成長的天花板還很高。在vivo看來,必須要對技術發展、用戶需求這兩方面時刻警惕,才能構建長期增長的核心優勢。
vivo X80系列
vivo X系列在極致的道路上十年如一日地探索,讓vivo在高端市場“加速”前進。目前,vivo X系列已經擁有了超過一億用戶。得益於vivo對產品的高品質要求,纔在消費者中形成了如此強悍的號召力。
“創造偉大的產品”是vivo的夢想,vivo正用偉大產品繼續向前奔赴。
作者 | 閏然
編輯 | 木土
統籌 | 楊菁
排版 | 靜山